來源:廣州日報 發布時間:2022-1-10 9:27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魏麗娜、鄧瀟麗)審議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確保“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在廣東省平穩有效實施;加快鄉村振興促進條例立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重點督辦相關建議,推動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1月5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預熱采訪會,介紹一年來的工作情況。
農村集中供水新增510.2萬人
“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法治建設的需求更加迫切。
農村農業委二級巡視員張偉堅介紹,省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將《廣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新制定項目列入2021年立法工作計劃,由省農業農村廳負責起草。
去年11月中旬,收到省政府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廣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的議案后,農村農業委廣泛征求意見,認真開展審議,并就適用范圍、災害風險防范能力建設、農房管控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見。
目前,省人大農村農業委正配合法制委、常委會法工委做好常委會二次、三次審議的準備工作,進一步完善條例,爭取早日通過、頒布實施,保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項部署要求在廣東省得到有效落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黃輝球等代表提出“關于完善農村集中供水處理設施的建議”,被列為委員會歸口重點督辦代表建議。
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將原定于2022年底前完成的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蓋任務,提前至2021年底完成,并出臺《廣東省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攻堅行動方案》。
水利廳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25日,全省農村集中供水覆蓋人口累計新增510.2萬人,占去年初未實現集中供水525.3萬人的97.1%。梅州市,河源市、惠州市、江門市、潮州市、揭陽市6個地市已完成全覆蓋任務。
推動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有代表提出“關于推動廣東省產業鏈供應鏈智能化升級的建議”,被列為2021年常委會重點督辦建議。
為此,先后出臺《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制定《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同時,建設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數字化供應鏈服務體系。引進培育440多家優秀工業互聯網平臺及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累計推動1.7萬家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帶動55萬家中小微企業“上云用云”。
為夯實產業鏈供應鏈智能化升級的數字基礎設施,大力推進5G網絡、物聯網、光纖網絡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網絡服務能力。其中,全省建成5G基站數量居全國首位。國家頂級節點(廣州)接入二級節點共33個,標識注冊量53.5億個,累計標識解析量27.5億個,各項數據均居全國前列。
財政經濟委副主任委員余立鋼表示,建議的重點督辦工作有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動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立法
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法工委副主任陳永康介紹,2021年,在立法工作中,結合廣東實際,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立法。
加強高質量發展立法。審議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對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數字技術創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保障措施作出了系統規范,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審議社會信用條例,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措施清單管理等制度;審議修改市場監管條例,完善準入監管;審議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條例,率先在全國將保護范圍擴大到新興工藝美術;審議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強化科普資源開發利用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科技場館覆蓋率;審議契稅具體適用稅率等事項的決定。
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立法。審議中醫藥條例,加強中藥材質量監管,保護和傳承嶺南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審議修改動物防疫條例,完善優化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人畜共患病聯防聯控、動物檢疫和調運管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等制度規定。
加強民生和社會領域立法。審議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確保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在廣東省平穩有效實施;審議平安建設條例,明確社會風險防控,強化重點防治;審議人力資源市場條例;審議文明行為促進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