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刷單” 快遞業亟待清理門戶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6-6-1 8:46
創業難守成更難,快遞業要拿出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將那些不守規矩的加盟店果斷逐出門戶。
有誰還記得,今年央視3·15晚會對于網購刷單內幕的揭露嗎?所謂刷單,就是賣家雇人假扮買家,買空賣空沖銷量,提高網店的排名與信用度。刷單現象還造就了一個新職業——刷客,其中大部分是大學生與家庭主婦。現如今“刷客”的時代已經過去,他們已被快遞業取代。日前相關機構從4月19日到5月29日,歷經40天,實地探訪了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15省市的103個快遞網點,這些網點均表示可以“刷單”;部分網點甚至可提供制作空包裹、郵寄空包、網點代簽一條龍服務,甚至連空包裹都免了,只有一張“工作單”在“線上”流轉。有快遞店老板稱:“坐著就把錢掙了!”
快遞店“坐著就把錢掙了”,網店沖高了銷量,兩者實現了“雙贏”。但它們的雙贏卻是建立在無數買家的“單輸”之上,對那些不耍花招的賣家也構成了不正當競爭。利益被損害的還有電商平臺,任由“刷單”泛濫,電商平臺的公信力必有轟然坍塌的一天。
更可慮者,“刷單”現象不但泛濫,而且已經公開化了。有快遞員工稱,她每天能刷1000多單,“從來沒被逮住過”。那么問題來了:這“逮住”的活該由誰來干?他又干嗎去了?可以預料,經媒體報道之后,有關部門一定會雷厲風行、嚴肅查處。但監管部門應該更有主動性,不能總是跑在媒體的后面,甚至閉目養神,坐等著媒體來爆料。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媒體報道的快遞店“刷單”現象集中于“四通一達”,并未涉及其他快遞公司。究其原由,可能要歸結于經營模式的不同。像中國快遞業龍頭順豐,其經營模式是“直營”,而“四通一達”則普遍采用“加盟”。“加盟”模式的好處是可以迅速壯大、快速搶灘,然而其弊端則是加盟店“自由發揮”的空間較大,追求短期利益而缺少對整個企業長遠發展的責任感。管得松,它就亂來;管得嚴,它就出走,還帶走一大批客戶資源。相信“四通一達”的高層并不樂見下屬快遞網點“刷單”現象的存在,但投鼠忌器,也只好選擇綏靖策略。
快遞企業要追求長期良好發展,由“加盟”向“直營”轉型別無選擇。轉型要有一個過程,“四通一達”也正在加緊轉型中,但這并不意味著在完全實現轉型之前,企業對“刷單”現象就可以無所作為。須知品牌是企業的生命,而“刷單”則是破壞企業品牌的黑手。“四通一達”做到今天的規模,那是靠真刀真槍的打拼,創業難守成更難,“投機取巧”恐怕將是走下坡路的開始,“四通一達”應該拿出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對那些不守規矩的加盟店果斷逐出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