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22-5-19 9:25
在產業迫切需要創新突破的當下,華為如同一個燈塔,照亮了千行百業的數字化未來。
在業界看來,引入新的思維方式可以重塑行業,并對商業模式、市場、員工、消費者和工作場景等方方面面產生重大影響。從這個角度來審視華為,作為一家科技領軍企業,華為的引導力不僅體現在技術的創新,更體現在對產業的引領和賦能。
在過去10年中,隨著寬帶通信、智能設備、AI和云計算的迅速發展,數字技術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從打電話、上網瀏覽信息、即時通信,到地圖導航、電子銀行、網上購物等,ICT技術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當下正是人類發展史上技術大爆發的時代,數字化產生大量的技術集聚,帶來極大的賦能能力,數字技術外溢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都是顛覆性的,也因而創生了更多新的行業,形成了新的生態。
多年的技術積淀和人才儲備,華為擁有怎樣的跨界賦能能力?在剛剛落下帷幕的第19屆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這家中國科技巨頭提出的豐富設想和愿景,以及各種切實可行的實踐路徑,令參與者無不大開眼界。可以預見的是,以寬帶通信、智能設備、AI和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有望對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動能與活力。
事實上,過去三年,華為研究團隊與業界1000多位專家、客戶和伙伴一起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組織了2000多場研討,參考了諸多權威機構的數據、方法以及線索,輸出了面向下一個十年的思考和展望——《智能世界2030報告》,并在去年9月的華為全聯接大會期間進行了發布。這一涵蓋了八大宏觀場景、四大產業洞察和32個預測指標的恢宏構想,短短半年時間,已獲得了百萬次的瀏覽、10萬次的下載,在業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這一系列報告只是一個開始。在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周紅看來,21世紀將是人類社會全面走向智能化的時代,智能化的核心是感知、連接和計算,以及由此帶來對物質和現象、生命和能量等的更高認知和掌控能力。而未來十年是人類走向智能世界的關鍵十年,華為期待和產業界一起共同完善對未來智能世界的展望,并探索通往未來的路徑和實現方式。
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長。在華為始終堅持的基礎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例如在科學計算上,華為的數學家發明了計算復雜度為n的28次方的先進算法,這個進步意味著將計算復雜度進一步下降約45%。而且在基礎科學研究上,華為除了支持以科學家興趣驅動的“波爾象限”創新外,還在不斷探索既能拓展科學認知、也能創造應用價值的“巴斯德象限”創新。
在《智能世界2030報告》覆蓋的通信網絡、計算、數字能源以及智能汽車四大產業領域,華為提出的未來構想更是打開了我們關于這些產業的想象空間。本屆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深度解讀了未來智能世界的通信網絡和計算兩大領域的研究內容、成果落地情況。從中可以看到,從聯接百億人到聯接千億物,通信網絡未來將具備六大關鍵特征:立體超寬、通信感知融合、確定性體驗、智能原生、安全可信和綠色低碳;而計算產業到2030年,將會有物理層突破、智能認知、多樣性計算、內生安全、多維協同、綠色集約六大特性。預計到2030年,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將無縫融合,計算將具備模擬、還原、增強物理世界的能力。
正如周紅所言,“我們現在對于未來的所有想象可能都是保守的”,而我們對于華為的所有想象,也可能都是保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