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發布時間:2022-7-28 9:32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7日訊 (記者 王惠綿)工業和信息化部26日舉行的“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新聞發布會上,一系列數據直觀呈現出我國工業經濟在“質”與“量”方面的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任愛光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已培訓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領域技能人才超過252萬。
任愛光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化產教融合,行業人才培養開發邁上新臺階。加強重點領域人才需求摸底,指導完成工業互聯網、新材料等14個重點領域產業人才需求調研,強化供需對接,推動形成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結構動態調整機制。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超過320萬人參加急需緊缺人才培訓和崗位培訓。實施工業通信業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培訓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領域技能人才超過252萬。建設運行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人才網上學習平臺,開發在線課程資源10149個,參訓人次超過570萬。
與此同時,工信部還聯合人社部印發工程技術人才、工藝美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增設正高級職稱,打破人才成長天花板,打通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組織實施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水平考試,累計報考人數超過485萬,通過人次超過92萬。舉辦全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大賽等,輻射帶動1000多萬名職工參加各級各類技能比賽,150多萬職工通過比賽晉升技能等級。
近年來,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技術飛速發展,正在逐步塑造社會、經濟、生活等領域的業務新形態,不斷帶來顛覆性、豐富性、創新性的新業態,國內企業也在加碼人才投入。據悉,TCL作為高科技制造企業,高科技技術型崗位占比高,今年招收4509名大學生,為歷年校招規模之最,相比去年同比增長76%。其中,技術研發類崗位占比超三分之一,專業分布為材料科學、光電科學、電子信息等技術類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