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發布時間:2025-6-30 10:25
當地時間6月22日,特斯拉在美國得州奧斯汀啟動Robotaxi試點運營服務,首批投入10輛Model Y,用于Robotaxi服務,乘客需支付4.2美元的固定費用。這意味著特斯拉所采用的視覺+端到端模型的技術路線逐步得到驗證,同時也意味著Robotaxi的商業化進程進一步提速。
當前,全球Robotaxi正逐步從技術驗證邁向商業化試點運營階段。受訪專家表示,Robotaxi發展仍需要監管部門、整車廠、智能駕駛技術公司、出行服務運營商協同發力,逐步跨越技術、成本、生態和政策多重挑戰。需要相關部門給予企業開放包容的政策環境,并加快無人駕駛立法,讓無人駕駛企業真正“跑”起來。
● 本報記者 李嬡嬡 羅京
特斯拉開啟新商業模式
當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社交平臺發文祝賀特斯拉的Robotaxi開啟試點運營服務,“人工智能芯片和軟件團隊都是特斯拉內部從零開始創立的,Robotaxi的試運行是團隊十年努力的成果。”
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車主可通過App一鍵將車輛加入Robotaxi網絡,也可以隨時退出,車主通過共享車輛的收入將遠超車貸支出。馬斯克對于該模式非常樂觀,并稱特斯拉將運營部分自有車隊,而車主車輛可靈活參與共享時間。
馬斯克認為,Robotaxi車隊可實現高利用率,毛利率可能達到70%-80%,遠超傳統汽車業務。Robotaxi業務將為特斯拉帶來巨大收益。“特斯拉Robotaxi業務在未來5至10年,將是一個4萬億美元至5萬億美元的市場。這是一種SaaS(軟件即服務)模式,毛利率高達80%。”方舟投資基金首席執行官凱茜·伍德曾表示。
不過,從當前試點規模看,馬斯克的Robotaxi雄心距離全面實現還為時尚早。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特斯拉Robotaxi試點運營服務,僅面向受邀請的乘客,且每輛車都會在副駕上配備一名安全員。“每趟車費暫定為4.2美元,服務覆蓋奧斯汀南部區域,運行時間為早上6點至晚上12點。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僅用攝像頭和神經網絡,可在任何獲得批準的地方部署,不需要昂貴的激光雷達等硬件設備或地圖測繪。”特斯拉表示。
記者從特斯拉獲悉,首批運營車輛為10輛Model Y,后續預計將有Cybercab等更多車輛加入車隊,并進一步拓展運營范圍。Cybercab是特斯拉推出的Robotaxi車型,該車沒有方向盤和踏板。
按照特斯拉的規劃,今年年底Robotaxi服務擴展至北美更多地區,初期車隊規模將達“數千輛”,目標是在2026年實現覆蓋全美的主要城市。
規模運營是商業化關鍵
“從特斯拉在奧斯汀的Robotaxi試點可以看出,其遵循了L4級自動駕駛測試的典型漸進式路徑,先配備安全員,逐步到完全無安全員的技術測試路徑,以確保車輛的安全性。”小馬智行副總裁張寧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無論是Waymo、小馬智行還是特斯拉的Robotaxi服務,均從有安全員監督,且限定范圍運營起步,這也充分驗證了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無法逾越“逐步測試、逐步落地”的規律。
特斯拉Robotaxi啟動試運營服務,正是全球Robotaxi商業化進程加速的縮影。
在國外,Waymo在美國洛杉磯、舊金山、奧斯汀等城市已開啟了Robotaxi運營。在國內,Robotaxi進展同樣迅速,蘿卜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的Robotaxi試點服務范圍不斷擴大,逐步進入城市繁忙區域,加快商業化進程。
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CEO彭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出行服務的核心在于服務密度,如果在一座城市僅投放幾十臺Robotaxi,服務密度不夠,用戶體驗自然不會好。規模化運營能力是實現Robotaxi大規模商業化落地的關鍵。”
江海證券研報顯示,預期Robotaxi在2026年左右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最初Robotaxi進入智慧出行市場,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有競爭力的價格,預計到2030年Robotaxi在全球范圍內廣泛使用。
需多方協同破局
業內人士表示,Robotaxi發展仍需要監管部門、整車廠、智能駕駛技術公司、出行服務運營商協同發力,逐步跨越技術、成本、生態和政策多重挑戰,才能更好地加速Robotaxi進入全面商業化時代。
從技術路徑上看,目前自動駕駛存在兩條技術路徑——“單車智能”和“車路云一體化”,單車智能化被稱為“聰明的車”,而“車路云一體化”可以概括為,讓“聰明的車”和路、人等,能夠做到實時動態的交互聯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表示,“單車智能”是“車路云一體化”的基礎,“車路云一體化”能夠為車輛提供賦能作用。
另外,在張寧看來,Robotaxi核心目標是以安全為底線,在安全的前提下做到無人化,是一個硬性要求,多傳感器融合的冗余的方案仍然是必要的。特斯拉采用的是純視覺方案。
“從駕駛輔助到完全自動駕駛,數據、傳感器與AI算法需系統性升級。”華泰證券分析指出。具體來看,駕駛輔助系統主要依賴真實駕駛數據,而完全無人自動駕駛則需大規模高質量的模擬數據集。目前,Waymo、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正結合生成式AI與強化學習,以模擬仿真提升系統安全邊界。
萬馬科技董秘李亞惠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汽車行業的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需要通信、云計算等多領域的協同。據介紹,萬馬科技全資子公司優咔科技圍繞Robotaxi研發與運營所需要的智能網聯、算網融合、數據閉環以及全球化運營四大核心領域進行戰略布局,已初步構建了面向Robotaxi業務的綜合解決方案。
“比如,某頭部公司通過優咔科技的‘攬海’解決方案,供應‘一點發卡、全球激活’的ONE SIM產品,快速完成全球部署,共同推進Robotaxi業務的全球化布局。”李亞惠表示,通過技術協同、數據共享與生態裂變,雙方正在重構Robotaxi行業的底層邏輯,迭代核心技術,持續推動Robotaxi行業發展。
此外,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表示,無人駕駛屬于人工智能技術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中國要想在未來的人工智能競爭中,尤其是無人駕駛的賽道搶得先機,需要相關部門給予企業開放包容的政策環境,并加快無人駕駛立法,讓無人駕駛企業真正“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