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商報 發布時間:2025-7-14 9:34
□ 本報見習記者 董 鑫
作為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的六大主論壇之一,數字經濟出海國際合作論壇近日在北京召開。論壇聚焦數字經濟出海與國際合作主題,搭建國際交流平臺、推動項目創新協同、共建產業合作樞紐,探索數字經濟企業出海服務特色范式,引領推動國際創新合作。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許心超在致辭中表示,在國家雙循環戰略深化驅動下,數字經濟企業出海已從可選項躍升為關乎未來發展的必選項。北京是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核心承載地,將與國際組織、專業機構、全球企業一道,共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全球數字經濟服務網絡,共同開拓新市場、探索新模式,為全球數字經濟企業來華發展,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搭建廣闊舞臺,共享數字經濟巨大機遇。
數字產業出海正在加速。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運行態勢良好,業務收入達55788億元,同比增長11.2%;利潤總額達6721億元,同比增長12.8%。軟件業務出口保持正增長,今年前5個月,軟件業務出口額達227.1億美元,同比增長3.3%。
不過,出海只是第一步,如何從“走出去”到“融進去”,既考驗企業運營也考驗監管模式。全球數字經濟城市聯盟榮譽理事長、國際電信聯盟前秘書長趙厚麟在論壇上表示,中國數字經濟與世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企業出海面臨進場入駐、合法經營、合理競爭、風險管控、文化交流、人才培養等多重挑戰,政府、企業、行業協會、服務機構、國際和地區組織應該攜手合作,助力企業穩健出海和在海外市場正常經營。
開源開放是數字技術全球化的重要方式。今年以來,DeepSeek、通義千問等引發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開源浪潮。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指出,人工智能技術的開源開放對于新興技術在全球范圍的擴散和賦能意義重大。新興技術的平權和普惠化發展,意味著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都可以應用這樣的技術來賦能自身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出海企業日益增多,使數據跨境流動場景與需求不斷增加。國家數據局國際合作專班一級巡視員李欲曉表示,目前,國家數據局已完成北京、上海等地自貿區數據出境負面清單備案工作,對汽車、醫療、零售、種業等17個領域的數據出境便利化流動發揮了積極作用。未來希望與各國數據監管部門深入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數據高效便利流動的模式,推進企業出海以及數據跨境流動合規成本進一步下降。
作為全國首個政府主導、市場化運行、一站式服務數字生態出海的創新平臺,北京出海基地致力于整合全棧式出海生態資源,成為服務京津冀企業“走出去”的首發站和外資“引進來”的第一站。北京出;匾驯患{入《2025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清單》和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重點任務,在其成立一周年之際,該基地“要素服務站”創新服務站在論壇上亮相,其中,產品數字護照(電子信息)注冊管理試點將建設產品數字護照注冊管理中心、開展相關標準體系建設,構筑產業鏈信任基石。出;財祿缇撤⻊照疽劳写笈d自貿區數據跨境綜合服務平臺、專用數據跨境流通基礎設施,發揮數據跨境合規專業能力,為企業提供全鏈條數據合規出境服務。
慧貿天下創始人、貿易科技聯盟秘書長楊澤濤在論壇現場發布的“信貿鏈”開源產業操作系統,是利用區塊鏈、AI技術打造的支持全鏈路貿易運營的數字底座。利用產業操作系統接入“信貿鏈”,貿易主體可與上下游伙伴進行無縫協作,完成從營銷、物流、通關到結算等貿易全環節的數智化,實現數字貿易的全面升級。政府機構可利用該系統構建數字化產業賦能平臺,實現行業數據共享與監測,推動監管優化與政策精準落地;品牌商、生產廠商等貨主企業可利用信貿鏈開源產業操作系統打造智能中樞平臺,構建數字化營銷、自動化物流、智能化關務、在線結算與支付等運營能力;物流、金融、認證、法律等服務商可利用該系統構建數字協作底座,實現服務產品的線上化、標準化,有效觸達客戶,全面提升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