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快遞柜屢“爆倉”,“最后100米”困局何解?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7-5-15 8:7
智能快遞投遞柜的出現,曾被“剁手族”視為福音,熱衷網購的上班一族再也不用為家里沒人收件而苦惱,快遞員也減少了“白跑一趟”的憂慮。快遞員可將快件暫時保存在投遞柜內,并將投遞信息通過短信等方式發送給用戶,為用戶提供24小時自助取件服務。
這種服務一定程度上被業界認為是解決快件“最后1公里”問題的有效方案。多年過去,目前快遞柜在廣州的發展情況如何?在社區中會不會“水土不服”?
羊城派記者近日走訪廣州各區的多個社區,發現市民、快遞員都對社區引入快遞柜表示歡迎,但快遞柜的實際運營中也是“狀況”不斷。快遞員“占柜”、快遞柜“爆倉”已成為常見現象,對此,相關企業也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最后1公里”難題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但同時也出現了“最后100米”的困局。
今年全國快遞柜市場規模或超百億元
快遞小哥小王負責廣州市天河區某片區的快遞派送業務已有兩年多,提到快遞柜的好處,小王是如數家珍。他說,他每天送150件快遞左右,一件快遞從打電話到等人來拿或送上門一般需要5分鐘,而如果放進快遞柜則只需1分鐘。
根據相關數據預測,2020年全國快遞業務量不低于1022億件,日均將達2.8億件。而據統計,我國2014年智能快遞柜行業規模達到50.1億元,并且根據2009年至2014年數據,估計2016年市場達近百億元規模,而2017很有可能超過100億元。
快遞員專占“兩角柜”棄用“四五六”
盡管業內人士看好快遞柜市場前景,但羊城派記者近日走訪了廣州市內一些樓盤、社區,發現快遞柜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
此前有廣州市民表示,其所在小區內的快遞柜前出現了奇怪一幕:街坊取完快遞后就有保安員守在旁邊,提醒取快遞者不要關快遞柜的柜門。原來,廣州部分小區的快遞柜數量有限,快遞員們為提高派件效率,讓保安員充當“黃牛”占柜子。
更夸張的是,除了保安,小區內的大媽和保姆也當起了“黃牛”,而他們搶柜子的報酬從每天幾角到1元不等。
天河區信息港的一名快遞員小李向羊城派記者坦承,確實有些快遞員會占柜子。這樣做的原因有二:一是那個柜子使用費比較低,二是在“雙十一”等關鍵節點快遞數量多,快遞柜常“爆倉”。
羊城派記者觀察小李派件時發現,他占柜子也有規律可循。有些柜子他占著,但等不到取件人,他寧愿多次往返,也不使用旁邊空著的另一些柜子。
“肯定不用啊,‘四五六’啊。”小李苦笑著說,原來快遞員如使用這種快遞柜,每次要支付4角至6角不等,而“我派一件快遞才賺4角錢”。
一小區設有近400個快遞柜仍不夠用
家住金沙洲的白領阿東告訴新快報記者,他所住的小區共有7棟約1000來戶。雖然整個小區有5處近400個快遞柜,但有很多次,快遞員打電話稱無柜可用。“柜子數量有限是一方面,還有一些買家放了很多天仍不取件。到了‘雙十一’,‘爆倉’的情況就更加嚴重了。”阿東說,雖然快遞柜滿了可以放在物管方那里,但需要業主打電話“確認”,才給快遞員放。
在海珠區某小區,居民正在收取快遞柜里的快件。
加設柜子?僅選址問題就難達成一致
那么,是不是增加快遞柜就可以解決問題呢?在上渡路一個小區內,羊城派記者沒有找到快遞柜,物管員說有業主不同意在小區內設置快遞柜,物管方也因為怕麻煩或擔責等原因不愿意代收,所以居民接到快遞員的電話需下樓當面收件。
在附近另一個小區,進出通道旁設有“豐巢”等兩個品牌的快遞柜。看門大叔明確表示,本來還有一個空位,但現在小區不會增加新的快遞柜了,“想進小區需要業委會和物管處都同意,業委會不點頭肯定不行”。
廣州市黃埔區文沖附近一個小區的物管員告訴記者,安裝快遞柜對場地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有遮蔽、有電源的地方放置,很多老舊小區目前還達不到安裝條件。=
一套柜子年收7200元要給物管5000元
“在廣州這些大城市,快遞柜企業為占領市場,相互提高交給社區物管方的租金水平,這實際上是給自己挖坑。”“遞易”品牌相關負責人馮先生表示,“遞易”在廣東主要是在大學投放快遞柜,在社區投放為輔。目前該公司已在廣東30多所大學投放快遞柜,目前各個分站點是盈利的,但同時該公司還在鋪開新的站點,整體的回本周期在3年至5年。
馮先生表示,校園和社區的性質不一樣,校方在快遞收發方面有難管理等“痛點”,“我們的進入實現了校方在快遞管理方面的規范化,和校方的合作也比較暢順”。他說相對于校園中設置快遞柜有特定場地并有專人維護,但在社區里,物管方往往只收錢,沒有專人進行服務,可能一兩年都不會有人去維護柜子。
此外,馮先生表示,社區的快遞柜周轉率比較低,快遞多在早上和下午派件,但很多上班族是晚上下班后甚至是隔幾天才去取,如果有專人管理的話,則能相應提升周轉率。
馮先生稱,在廣州等大城市,因為市場競爭激烈,快遞柜企業不斷提高支付給物業服務企業的租金等費用,“這家給3000元,那家就給4000元,這種行為無異于給自己挖坑。目前在一線城市,(投放)一套柜子要支付給物管方5000元左右”。
馮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設一套柜子有100個小柜,成本約為4萬元。按照使用費2角計算,一年下來營業額約為7200元。除去交給物管方的5000元和短信費等支出,利潤十分微薄。
馮先生說,在一些密集程度較高的社區,快遞柜的使用情況比較好,也因此可能出現柜子不夠用的情況,但對于企業來說,增設柜子意味著增加成本,“盲目增加柜子的做法也不現實”。
那么,出讓廣告位等方式能提升快遞柜的盈利空間嗎?馮先生表示這樣做效果有限。他說,目前確有快遞柜承接了廣告業務,但沒有大型廣告。“快遞柜業務有很多家企業在做,單個品牌的柜子密度較小,而廣告商傾向于高密度的集中投放”。
建議
統一收費標準
馮先生認為,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制定統一的行業規范,規定在社區里每套柜子應該給物管方多少費用、每個格子的使用費多少等。他說,出現快遞柜子不夠用、快遞員搶柜等現象,與快遞柜行業尚無統一收費標準有關。假設一個社區里同時存在收費2角和4角的柜子,那快遞員肯定會搶占前一種柜子。“如果有統一的收費標準,就可以引導企業在服務等方面進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