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軍事 發布時間:2017-9-4 8:49
盡管印度從洞朗地區撤軍,但對于迫切需要轉移國內矛盾的印度而言,再次與中國進行邊界對峙似乎并不遙遠。而就在印度從洞朗撤軍的前一天,日本媒體27日報道稱,本國研發的C2運輸機可能出口阿聯酋。如果將兩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起就會看到這樣一種可能,那就是日印抱團,而C2這款亞洲前第一運輸機很可能將落戶印度。
在日印軍事合作中,US2水上飛機是一個政治性標志,而C2運輸機則是實質性成果。
此前日印軍事合作的核心是日本向印度出口US2型水上飛機,該訂單自2016年7月曝光至今一直裹足不前,造成這種情況原因,除了這種準軍用飛機在印度軍內沒有明確需求外,日本自身的軍備出口限制也是導致日印軍備合作停滯的主要原因。但根據日媒報道,此次應阿聯酋的要求了,日本已向其提供了C2運輸機技術與性能數據。阿聯酋已基本確定將采購數架C2運輸機,日本防衛省與經濟產業省已準備開始與阿聯酋進行談判。
在整個日阿運輸機談判中,沒有出現任何政治性阻撓,此前日本“蒼龍”級潛艇未能入駐澳大利亞也僅僅因為技術因素,目前日本已沒有了事實上的軍備出口限制,如果能順利向阿聯酋出口C2運輸機,那向印度出口同樣不會存在任何問題。那剩下的問題只有一個——印度需要C2運輸機么?答案不僅是肯定的,而且印度相當急需C2這類高端戰術運輸機,如果印度裝備C2運輸機,印度將在未來類似洞朗對峙的行動中具備關鍵性新能力。
俄印聯合研發的MTA運輸機無法滿足印度對高端戰術運輸機的需求,印度需要更現實且先進的選項。
回顧整個洞朗對峙的過程,盡管印度號稱在中印邊境部署了超過10萬軍隊,而且在該區域內修建有大量機場,但始終沒有見到印度重裝備開赴邊境的消息。原因在于受制于特定的地理環境,印度不可能通過道路將內陸與邊境地區、邊境各機場間進行聯通,因此若想在邊境地區大量部署重型裝備只能通過空運。但印度現役的C17與C130運輸機過于金貴,而傳統的伊爾76運輸機受制于原始設計,很難對現役主戰裝備進行有效空運。
因此,印度此時最需要的,是類似A400的高端戰術運輸機。此前俄印兩國于2012年計劃合作研發MTA中型雙發渦扇運輸機,整體結構類似雙發的伊爾76。但MTA運輸機不僅延續了伊爾76的窄貨倉設計,最大商載只有20噸,相比印度現役的C130J運輸機毫無優勢,完全無法滿足印度對現役裝備,尤其是日后主打山地作戰的重型輪式車輛的運輸需求,加之俄羅斯口惠而實不至的合作風格,印度相當需要一款現實且先進的頂級戰術運輸機。
C2運輸機不僅具有類似A400的高端戰術運輸機性能,其相對于C17的技術繼承性與通用性對印度都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根據日媒數據,C2運輸機最大商載35噸(A400為37噸),且貨倉尺寸(長/寬/高:15/4/4)與A400(長/寬/高:23.2/4/3.85)也基本類似。與A400采用4臺渦槳發動機不同,C2現階段采用2臺GE CF6-80C2K1F渦扇發動機,根據需要可以換裝F117-PW-100渦扇發動機,而后者正是C17運輸機的動力。因此C2運輸機實際上就是雙發版的C17,在保持與C17動力通用的前提下,很好滿足了印度對高端戰術運輸機的需求。
在洞朗撤軍后,印度很清楚目前自身的力量難以撼動現有的中印邊境現狀,而在對峙過程中暴露出的重裝備前出乏力的局限,也使其有意愿投入大量精力引進一款高端戰術運輸機。而日本為推動所謂“國家正常化”進程,對外出口軍備的努力始終沒有放松,而印度正是日本最容易打開的突破口。因此印度很可能在C2最終成熟之前,以共同研發的模式,與日本進行深度合作,很有可能在本國建立C2運輸機的總裝廠與維護中心。
盡管C2運輸機入駐印度后不會對中印態勢造成根本影響,但印度由此獲得的更強的重裝備前出能力,將為中國日后進行反制造成更大困難,而且日印由此進行的政治與軍備合作,也將在國際上給中國制造新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