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RFID世界 發布時間:2018-5-14 9:7
隨著近年來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巨大的冷鏈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很多物流企業以往采用人工操作為主,在向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第一步就是采用條碼以及RFID技術的采集設備,來提升其運作效率。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
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冷鏈生鮮食品行業,通過物聯網技術在冷鏈上下游中的滲透,物聯網帶給冷鏈物流變化有哪些?
向冷鏈物流的上游深入。雖然在已經有了產品最終溯源系統,特別在肉食品廣泛應用,但這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消費者很難查詢和到相關的信息。當物聯網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消費者就能夠很方便的查詢到產品的整個原料過程、生產過程以及物流過程。
產品信息公開化。目前消費者很難了解到產品的實際生產過程,主要原因就是信息的傳遞通道不暢通。物聯網能夠給消費者提供這么一個平臺,讓消費者能隨時隨地通過合法的途徑查詢到產品的信息。
自動化程度提高。現在的監測和控制的自動化程度不高,部分還采用人式的方式進行監測,這樣監測效率低,精確度也較低。未來物聯網的發展,在次序鏈物流中的監測采用自動監測設備進行監測。產品信息的采集獲取快捷、準確、安全性更高。
冷鏈物流成本更低。規模的采用了該技術、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應用范圍的擴大,使單位的使用成本降低;冷鏈物流采用了物聯網技術以后質量提高,貨損率降低等也能使成本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