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現代物流躋身世界一流是畫餅充饑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8-3 9:40
從8月1日起,我國鐵路貨運即將執行新的貨運標準——由平均每噸公里14.51分錢提高到15.51分錢,并作為基準價,允許適當上浮,上浮幅度最高不超過10%,這是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中鐵總)貨運組織改革實施以來的第二次貨運提價。(7月29日中國商報 )
前不久,中鐵總作出了“深化鐵路貨運改革,推動鐵路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的決策,并提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將鐵路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現代物流企業”的目標。這一決策無疑將鐵路貨運改革推向了另一個深度。
在當前“互聯網+”經濟時代背景之下,我國的產業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調整,各行各業都在傳統的銷售模式之余,努力依托方便、快捷、高效的互聯網服務優勢,以此來擴展產品的銷售和服務范圍。作為服務行業的鐵路企業,也在不斷地轉變思想觀點,也是在尋找走向市場的出路,并利用“互聯網+”時代,助現代物流躋身世界一流方向飛速發展。
鐵路貨運價格改革無疑是鐵路貨運改革中的一個關鍵內容,運價改革也是鐵路貨運盡快走向市場化的最直接要素。事實上,近十幾年來,我國鐵路貨運一直在進行價格改革,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提價”。鐵路貨運改革啟動至今,已經進行過兩次提價。與公路貨運相比,只有不包括門到門的終端運輸服務時,鐵路運價才會與公路持平。對于大宗貨物的長途運輸,海運運價也低于鐵路運價。
如何讓鐵路貨運改革走出困境,尋找新的突破?也給鐵路部門帶來深深的探索和思考。“互聯網+”的模式,就是利用互聯網給貨主有效的服務與溝通,改善物流公司的信息告知服務和資金結算服務,以及網下的物流服務。當前“互聯網+”對整個經濟形態所產生的影響,來改變自己的服務業態。
改革以來,鐵路自身不斷增強市場意識和服務理念,從“坐著等”變為“主動搶”,將多頭征費轉變為“一口價”,將物流信息的不便追蹤轉變為“實貨制”,將辦理貨運的四處奔走轉變為“一站式”、“門到門”等等。在互聯網+的趨勢下,中鐵總也積極地與互聯網結合,于今年4月10日上線中國鐵路95306網站。
據媒體報道:截至7月19日,上線3個月的中國鐵路95306網站已累計注冊企業超10萬家、上線展示企業近2.3萬家;成交8000余單,成交運量近1億噸,價值逾720億元。從這個枯燥的數字里分析,不僅僅企業借用“互聯網+”這個平臺得到了較好地發展,也盤活了鐵路企業,還帶動了社會經濟發展,這是一個良好的發展趨勢,可以說是多方受益的喜事。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已經初步形成,全國28個省市開通了高鐵,鐵路有著獨特的運輸條件,其低成本、長距離、全天候、節能環保的優勢,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處于骨干地位。借用“互聯網+貨運”的優勢,加強95306網站建設,使其成為全國知名的電商物流平臺,整合鐵路信息系統資源,實現物流信息有效共享,強化客戶的服務信息支撐,最終能給社會、給百姓帶來方便,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以“互聯網+”服務,無論是物流轉型,還是目前鐵路95306網站紅紅火火,這只是一個基礎,面向現代物流躋身世界一流,與國際貨運接軌,鐵路企業還有許多是要做。
這就需要企業堅定信心和力量,不斷開動腦筋,積極探索經濟市場發展的規律,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最大限度地滿足貨主的需求,讓鐵路貨運適應市場、適應國際貨運的發展方向,那么,鐵路現代物流躋身世界一流并不是一句空話,給我們帶來的是激情和夢想、豐收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