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億歐 發布時間:2018-8-28 8:53
項天成的演講實錄:(有所刪減)
各位領導大家好,感謝主持人和億歐,讓我代表傳化在這樣一個場合做分享。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傳化在物流科技落地中的探索》,主要從技術和應用的角度來分享我們是怎么做的。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傳化,傳化成立于1986年,是一家有著著32年歷史的民營企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我們現在已經涵蓋了從化工到物流到農業、科技城以及投資的五大板塊。其中傳化智聯是我們的上市子公司,主要包括了化工和物流兩個板塊。其中物流是傳化整個集團的戰略轉型方向,要我們未來要去重點發展的。為什么是物流呢?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中國的供應鏈或者制造業的改革相比于美國、歐美,還是處在第三個階段。美國代表創新,歐美代表高端制造,中國則是屬于發展中,那么到底差距在哪里呢?來看這個微笑曲線,一般的高端制造強調在兩端,一端是研發,另一端是營銷,中間是屬于制造生產過程。相對來說是屬于一個資源密集型、人力密集型的核心競爭力,所以中國的企業想向兩頭發展。
但是為什么中國不能兩頭發展呢?我們有很多制約因素,其中很大一個制約因素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不足。我們都知道很多企業和國家需要一些配套設施來支撐整個不同行業的協作。比如說歐美的服務業占70%以上,其中70%當中的70%是服務于生產制造的,但中國服務業雖然已經超過了50%,但其中大部分是服務于消費領域。我們C端衣食住行是處于全球領先,但是在B端卻是非常落后。在這其中物流又是一個非常大的制約因素。從數據上可以看出,相比國外GDP占比,中國在這上面占比很高,說明我們效率還是較低。我們有很多成本,例如一件衣服其中30%以上的成本是用在物流上,國外就沒有這么高。很多數據都可以說明我們在這方面還需要大大加強和努力。
為什么智慧供應鏈這塊會有這么多的短板?原因在于供應鏈本身是個復雜的過程,目前供應鏈有五流,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文流。資金是相互混雜的,比如運輸往往是交易驅動的,交易又涉及資金結轉,什么時候預付款到賬,什么時候發貨,這其中有不同的流程。整個流程是很令人頭疼的,其中有專門管生產、銷售又有物流部,很難將不同的資源和角色非常有效地協同。我們希望企業是針對它的核心,針對生產制造。我們有工匠精神,希望將服務相關的非核心東西剝離出來,讓更專業的人來做,這樣才能夠實現社會化分工,現在所說的社會化分工是指任何企業都是其中某一個環節,更好的協作才能讓整個社會更好的運作。因此我們必須要用一些分工、協作的理念,把供應鏈相關的服務剝離出來,交由第三方和第四方合作伙伴來做,這也是我們的出發點。
在這么多痛點當中,公路物流尤其是一個短板,為什么物流中的公路物流是個短板?我們也可以看一下數據。我們目前的運輸手段鐵路、海運、空運,加起來占比20%,絕大部分仍然在使用汽車運輸,靠公路物流在運輸。但是我們可以知道鐵路、航空的基礎設施已經非常發達了,中國的港口和高鐵,各種各樣的無人裝置在全球處于領先的地位。但是在公路物流運輸里面看不到這樣一些非常好的配套設施,很多物流廠站都在城市的城鄉結合部,較為混亂。而政府也覺得物流廠站影響市容,總是往外趕。可能很多物流公司今天在這里,明天不知道會在哪里,這個是現實的問題。所以我們認為要從這個領域切入,幫助整個行業進行提升。我們提出了叫“打造傳化網”的平臺,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能夠賦能整個物流行業,尤其是公路物流這個行業。
那么怎么進行賦能呢?首先我們知道物流的運輸離不開一張基礎的網絡。這張網絡是目前在各個全國布局公路港的城市物流中心,我們希望通過全國各地的節點,織成一張能夠讓貨物高效流通的網絡。怎么能高效流動呢?其實有實際的場地還是不夠,我們還要給這張網絡裝上操作系統和靈魂,靈魂就是指智能化、信息化的各種手段,這個手段需要依托互聯網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以及AGV等各種各樣的裝置,共同來驅動物流行業,提升行業的效率。因此我們把它織成一張立體網、有實體的網絡,并且有線上平臺的網絡化機制。這張網絡我們將它定義成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組成部分。現在國家大力在發展工業互聯網,提出不僅要將互聯網用于C端消費,更要到用到生產制造當中去。生產制造企業可以分成三部分,最底層是制造,怎么聯上網?中間是企業協作,怎么更加高效?再是協作,企業與企業之間如何更好的協作?我們關注讓企業的協作更加高效,換句話說就是讓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倉配運、上下游怎樣能更好的協同起來,從而能夠達到供應鏈的極致也就是零庫存。
怎么來做這件事情?首先我認為還是需要技術的引領,如果沒有技術很多事情是做不好的。在這樣復雜的大系統下面,如果僅依靠人去判斷,憑經驗去做事情,靠一些規章制度去約束,遠遠做不到最優,必須要依靠系統,通過數據的計算得出最優解。首先我們要有數據數據,在物流行業有個關鍵詞叫“一單到底”,意思是從源頭、發貨的企業出發,或者說從源頭倉出發,到一個收貨企業,這其入倉中間的整個過程是否獲取全部的數據,或者信息都能存下來,這是第一步。如果沒有這個數據就不用說怎么去優化效率,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做到“一單到底”,聽起來好像也不難,不就是將過程都錄到系統里面去。在快遞行業,很多直營或者比較緊密的網絡確實能夠做到,快遞行業相對來講是比較標準化。但在物流行業還做不到,無論是從規模、信息化的手段,還是在協作的流程上,都需要大量的環節要打通。比如整個運輸過程從集貨到倉儲分撥,到干線運輸,再到落地配送,這么多環節往往是有不同的角色共同參與,兩個不同角色之間的交接,如果沒有公共平臺或者系統去打通,就會出現斷層。這中間的數據一旦斷了就追不回來,所以這一點就是我們要去思考怎么做到的。
傳化是一個平臺的理念,剛才說“一單到底”,不是我們傳化在做,而是傳化怎么組織好眾多的運輸公司、司機以及各種各樣的提供商,通過賦能合作伙伴共同去服務好客戶。所以說我們提出來一個概念叫做“人人都是物流的主角”,這里面不論是發貨企業、收貨企業,還是物流承運商、個體司機、某個倉儲服務商等等,這些企業都可以共同平等地在平臺上進行運作,這才是我們要的組織方式。剛才蔡會長也說了物流機制發展過程,從資源整合到流程優化,最后到組織協同,我們要做的就是怎么讓不同角色之間更好的協同,這一切都需要互聯網技術,它不是某個企業的內部應用系統,不是裝個軟件就能解決。眾多的決策要溝通,怎么深入到體系下,必須要通過互聯網技術,來觸達到各種角色中并產生連接,因此我們做了很多這方面的應用。不管是運輸過程的協作還是倉儲協作,我們通過技術做了很多這些方面的應用,希望能夠幫助不同的角色進行更好的寫作,這個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賦能物流行業的一種案例。
除了剛才提到的系統之外,底層的基礎互聯網絡也特別關鍵,在節點里面進行操作,貨到了某個場地去卸貨,晚上另一輛車要安排好到哪個地方取貨,整個有大量人工進行工作,毫無疑問未來一定是機器取代人,來做這樣的事情。比如剛才由院長也說了,以后機器人送快遞將不再是新聞,人送快遞才是新聞。同樣以后各種運作需要不同的設備,我們也在園區里面做了很多改進。比如說傳化和海康威視合作,很多智能探頭可以自動獲取識別這臺車是誰的、什么型號的車,根據系統我們就知道這個車拉了什么貨進來。我們還做了其他模式識別,比如,場地里面是不是允許堆放貨物、有沒有違章停車,一旦識別之后就會將信息推送到管理人員處,管理員會進行疏導,引導這個車更快地到達指定地點。其中我們也在倉儲里面引入了AGV,也就是搬運機器人,能夠幫助貨物更快的搬走,這都是我們已經在實施的項目。
前面提到有了信息,效率就可以提升,我們基于數據做了更好的優化,數據是1+1大于2。通過數據的關聯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價值。不管是常規的路徑優化還是根據數據做預測,根據混合車更好的匹配,這些都是基于數據可以做大量的工作。當然這個不是傳化一家事情,這么多不同類型的技術、專業、科目,大量不同的領域需要專業的人去做,我們必須要聯合更多的合作伙伴、外部資源共同來打造這個生態,提升整個行業效率。我們也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比如剛才提到的園區里智能化設備,更多的是依托海康的目標識別技術、機器人技術;物聯網的網絡怎么快速的獲取數據,在各種終端上則是依托中國電信的技術,還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我們希望聯合行業內專業公司、提供商和專家來共同提升在技術領域怎么能夠應用到我們物流的各個場景當中去,目前城配、干線、倉儲,各個環節都需要通過大量技術落地,真正去把效率提升起來。
除了現在使用的各種技術以外,毫無疑問我們需要前瞻性的思考,未來到底在哪里?哪些技術在什么時間點會成熟?可以用到產品中?我們也專門成立了研究小組,不同小組在做不同的前瞻性研究。比如說剛才蔡會長也提到了ABCD,不管是AI還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等,傳化都有相應的小組在研究。比如說智能配載怎么獲取貨物更多的信息?不知道貨物的長寬高、重量,那可以通過視頻技術,拍照片自動計算體積。在判斷貨物相關細心的基礎上,可以去判斷這車貨物放到哪輛車上的效果是最好。例如,我們在和化工合作,化工是有專門的農藥產品,農藥是需要管控。利用技術跟蹤農藥產品生產到一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一直到農民手上,判斷整個過程農藥是否被更換、過期等各種意外,利用區塊鏈就可以解決更多問題。
除了車聯網,我們也在利用電信的終端掛在相對靜置的貨物上,可以獲取不同資源、狀態的數據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目前在跟蹤,也希望和更多的專家朋友一起來探討,怎么盡可能的將能提升效率的記住用到整個物流行業中。
總的來說,我們是希望說聯合合作伙伴共同努力,能夠真正讓我們的客戶以及中國大大小小的制造企業的B端伙伴們,讓他們能夠更好的協作。通過信息互通,達到協作的優化,通過不同數據和信息化的驅動讓讓貨物的流動更加高效。當然也希望相關的金融服務也能更加普惠,不僅是大公司大企業,中小企業和個體企業也能得到普惠的金融服務,最終能夠讓整個中國制造更加強大。
感謝聆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