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的落地是一個復雜而多維的過程,涉及技術、管理、法律等多個層面。以下簡單總結一下: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安全責任、安全培訓、安全事件報告等方面的要求。優化安全流程:確保業務流程中嵌入必要的安全控制措施,如訪問審批、數據備份等。加強員工管理:對員工進行定期的安全培訓,提高安全意識,防止內部泄露。遵守法律法規:確保組織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風險評估:識別和分析潛在的安全威脅,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建立應急響應機制:制定詳細的應急響應計劃,確保在安全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應對。為金融機構提供貼合業務實際的合規實施方法論,助力機構在數據價值釋放與安全風險防控之間找到平衡。企業信息安全分析
金融信息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物理隔離與防火墻:采用物理隔離手段,將內部網絡與外部網絡分開,防止外部非法入侵。配置防火墻,過濾掉不安全的網絡訪問,保護內部網絡免受攻擊。數據加密技術:對敏感金融信息進行加密處理,確保信息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使用先進的加密算法和密鑰管理策略,提高數據加密的強度和安全性。安全認證與授權:實施嚴格的身份認證機制,確保只有合法用戶才能訪問敏感信息。實行權限管理,對不同用戶設定不同的訪問權限,防止信息泄露和濫用。安全審計與監控:建立安全審計機制,記錄用戶對系統的訪問和操作行為,以便及時發現異常。部署安全監控系統,實時監測網絡流量和異常行為,及時響應和處置安全事件。江蘇網絡信息安全培訓幫助客戶識別出潛在的敏感個人信息風險點,并制定相應的隱私保護措施和控制措施。
事件起因是一名未經授權的人員訪問了該銀行某個第三方服務提供商托管的數據庫。22、Kakao因泄漏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個人信息保護**會23日表示,決定對互聯網巨頭Kakao罰款約151億韓元,理由是該公司由于疏于管理和保護用戶信息導致超過萬條個人信息遭到泄露。23、澳大利亞**大的非銀行**機構泄露超500G數據**近披露的一個關鍵遠程代碼執行(RCE)缺陷顯示,近52000個暴露在互聯網上的Tinyproxy實例容易受到CVE-2023-49606的影響。24、倫敦證券旗下數據庫被竊取,泄露超500萬條敏感信息威脅攻擊者成功竊取并泄露了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旗下的World-Check數據庫。據悉,該數據庫中存儲著超過500萬條關于***公眾人物(PEP)、罪犯、風險**以及其他機構的數據記錄信息。25、美國大陸航空航天技術公司475GB數據泄露據知道創宇暗網雷達監測,美國大陸航空航天技術公司475GB數據遭泄露。據了解,本次泄露的數據包括:個人機密數據、客戶文件、大量技術文檔、**庫、預算、工資單、稅收、身份證、財務信息等。26、SpaceX泄露近150GB數據由埃隆·馬斯克創立的航空航天制造商和太空運輸服務公司SpaceX據稱遭遇了一起網絡安全事件。據報道,該事件與*****HuntersInternational有關。
即便有相關法律法規的制約,依然無法*****個人信息泄露事件的發生。實際上,這不僅是**、企業等數據的采集者沒有做好安全防護,個人信息特別是敏感個人信息難以識別,也是導致泄露頻發的主要原因。?個人信息的定義因其高度依賴具體場景而變得模糊。個人信息的識別目標、識別主體、識別概率、識別風險的不同,使得個人信息的范圍難以確定。這種不確定性導致在法律應對上存在困難,尤其是在技術與產品飛速發展的***,很難找到一個確定不變的界定。?敏感個人信息的定義與識別準則敏感個人信息的定義涉及生物識別、宗教信仰、特定身份、醫療**、金融賬戶、行蹤軌跡等信息,一旦泄露或非法使用,可能導致個人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或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危害。然而,現行法律法規對敏感個人信息的定義雖然基本,但在實踐中如何具體識別這些信息,以及如何根據不同場景和法律法規進行分類保護,仍然是一個挑戰。盡管有《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對個人信息進行保護,但在實際操作中,如何有效監督和避免技術濫用,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和隱私,仍然是一個難題。此外,對于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的使用,雖然有其便利性,但也帶來了個人信息保護的挑戰。 企業應建立持續改進機制,定期對安全管理體系和流程進行審查和優化。
如何在保護個人隱私和提高技術利用之間找到平衡,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02敏感個人信息識別的新篇章《識別指南》的**內容《識別指南》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在敏感個人信息保護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該指南不僅明確了敏感個人信息的定義,還給出了具體的識別規則以及常見敏感個人信息類別和示例,為各**識別敏感個人信息提供了科學、系統的指導。根據《識別指南》,敏感個人信息是指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導致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危害的個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生物識別、宗教信仰、特定身份、醫療**、金融賬戶、行蹤軌跡等信息,以及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識別規則與常見示例《識別指南》詳細闡述了敏感個人信息的識別規則,強調既要考慮單項敏感個人信息識別,也要考慮多項一般個人信息匯聚或融合后的整體屬性。此前,國家標準GB/T35273《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在資料性附錄中對個人敏感信息判定給出了示例。GB/T35273已對敏感個人信息明確了定義,即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導致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危害的個人信息。根據這一定義,指南對常見敏感個人信息進行了列舉。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企業可以根據評估結果合理配置資源,優先解決關鍵問題,避免盲目投入和浪費。南京網絡信息安全管理
構建適配的技術防護體系。針對金融機構的IT環境特點,推薦部署數據加密、水印等技術工具。企業信息安全分析
信息安全|關注安言2024年,數據安全領域遭遇了一系列嚴峻挑戰,從**到國內均發生了多起重大數據泄露事件。墨西哥ERP軟件商ClickBalance、美國電信巨頭AT&T、迪士尼、票務巨頭Ticketmaster等**企業和機構均未能幸免,數據泄露規模之大、影響之廣前所未有,涉及敏感信息如用戶全名、地址、電話、銀行賬號乃至通話和短信記錄等。甚至在今年,網絡安全研究人員還發現了“數據泄露之母”,其被視為迄今為止**大的泄露數據庫,即12TB、260億條數據記錄已被泄漏。此外,在國內,**中文大學數據泄露、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以及某辦公軟件漏洞等事件也頻發,進一步凸顯了數據安全的緊迫性。這些事件無一不在警示我們,數據安全絕非**關乎企業的聲譽和利益得失,它猶如一張無形的大網,緊密地將個人隱私和公共安全交織在一起,一旦出現漏洞,將會引發連鎖反應,造成難以估量的嚴重后果。數據泄漏是數據安全事件的主要類型通過對諸多實際案例的剖析可知,數據泄露在各類數據安全事件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其發生的數量遠超其他類型的數據安全事件。據Verizon發布的《2024年數據泄露調查報告》顯示,在2024年所分析的30,458起安全事件中,有10,626起確認為數據泄露事件。 企業信息安全分析
編制詳細的風險評估報告。報告內容包括評估的目標、范圍、方法、發現的風險以及相應的建議措施等。報告應該清晰、準確,便于組織的管理層和相關部門理解。與組織的管理層、技術人員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解釋報告中的內容和建議。確保各方對風險評估的結果達成共識,并為后續的風險處置工作提供支持。在很多行業,企業需要遵守相關的信息安全法規和標準,如金融行業需要遵循巴塞爾協議等相關規定,醫療行業需要遵守 HIPAA(健康保險流通與責任法案)等。風險評估服務可以幫助企業確保自身的信息安全管理符合這些法規和標準的要求,避免因違規而面臨法律風險。防止因數據安全問題導致的經濟損失,成為了企業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務。上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