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鄉合興村村民委員會[530602214201]
-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鄉馬路村村民委員會[530602214202]
-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鄉車路村村民委員會[530602214203]
-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鄉大山包村村民委員會[530602214204]
-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鄉老林村村民委員會[530602214205]
長途區號:0870 | 郵政編碼:657000 | |
車牌號碼:云C | 行政代碼:53060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昭陽區 | 行政級別:鄉 |
大山包地處昭陽區西郊79公里,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大小山丘起伏,最高海拔3364米,最低海拔也有2500米,年平均氣溫5.7-6.2℃,全年無霜期僅有80-125天,年降雨量1100-1340毫米,全鄉國土面積192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彝、苗三種名族,下轄5個村民委員會,110個村民小組,2002年底全鄉共有戶,人。其中,農業戶戶,占總人口數的94%。糧食作物只有洋芋、蕎子、燕麥、農作物耕作粗放,廣種薄收,加之自然災害頻繁“十年九災,無災不成年”。糧食生產極不穩定,是農業生產的劣勢地區。此外,全鄉境內無任何礦產資源及經濟作物,經濟狀況差,基礎設施落后,人民群眾文化素質低,文盲半文盲人數比例。 大山包鄉的客觀自然條件決定了不宜走以糧食為主的道路,但是,大山包鄉全年日照時間長,降雨量大,水資源豐富,對發展“節糧型”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調整產業結構,退耕還牧,種草養畜是大山包擺脫貧困的希望所在。 1996年以來,在上級政府、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針對大山包的現狀,客觀地分析了大山包鄉經濟發展的優勢和不利,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提出要求發展大山包鄉經濟,盡快使群眾擺脫貧困,完成扶貧大業,必須采取超常規動作,調整產業結構,緊緊圍繞畜牧業這一支柱產業,使畜牧業成為大山包鄉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龍頭產業。因此,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力度,到目前為止,大山包鄉已建立人工草場10.7萬畝。草山總面積達13萬畝,涉及全鄉5個村民委員會94個村民小組3172戶13276人,人均草場面積達8.1畝。草場面積的增加,使全鄉畜牧業穩步增長,到去年年末統計表明,全鄉大牲畜年末存欄5438頭,其中黃牛存欄1836頭、馬、騾3602匹,生豬存欄11339頭,羊年末136588存欄只,羊毛產量29816公斤,全年畜牧業總收入636萬元,畜牧業收入占全鄉經濟總收入的74%。在狠抓草山建設的同時,今年鄉黨委、政府還抓住國家“天!惫こ虒嵤┑拇蠛脵C遇,爭取到了總面積8500畝的退耕還林任務,目前正在組織全鄉干部群眾測量土地。全鄉有林地面積5.1萬畝,森林覆蓋率18%,人均林地面積達3.7畝。林地、草場面積的增加對改善我鄉的生態環境起到了極大調節作用,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基本得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