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鎮麒麟街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5004]
-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鎮雙鳳街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5005]
-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鎮禹王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5203]
-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鎮三寶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5206]
-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鎮清溪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5207]
-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鎮通順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5208]
-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鎮聚源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5212]
-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鎮景匯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5213]
-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鎮大羅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5214]
長途區號:028 | 郵政編碼:611230 | |
車牌號碼:川A | 行政代碼:51018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崇州市 | 行政級別:鎮 |
"[地理.人口] 元通鎮位于崇州市中部偏北一隅,全鎮呈飛蝠狀,幅員面積23.12平方公里,東與觀勝鎮相近,南與錦江鄉、公議鄉接壤:西鄰懷遠鎮、北靠上元鄉和都江堰市的安龍鄉。全鎮轄7個行政村,95個村民小組,2個社區,總人口為2081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56人。
元通鎮地勢東低西高,相差2米左右。中間有一梗界,西北海拔594米,東南最低海拔570米,高差24米,平均坡降3‰。土壤多為沖積泥沙土,沿河邊為砂土,南部為下濕槽田土。元通鎮屬濕潤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偏少。平均氣溫15.8℃,年平均降雨量1002毫米:平均日照1158.8小時,風力一般3—4級,夏季風力較強,可達6級,無霜期為284天。
元通鎮地處川西平原,有西河、味江河、泊江河三江匯注,三江在元通鎮(區)匯合后稱匯江,水資源豐富。沿江兩岸,砂石沖積,藏量相當人,其中鈣質礫石可燒制石灰,所以沿江石灰窯較多。鎮境內陶土儲量較大。鎮域主要農作物,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薯芋、豆類等。經濟作物有川芎、油類、蔬菜、食用菌等,商品農業有水果、花生,農民普遍飼養家禽,以養豬為主,兼養牛、雞、鴨。
[建制.沿革] 元通鎮的政區建制,始于晉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當時稱水渠鄉,南北朝時期改為興渠鄉,南宋時稱集賢鄉,明初分為涌泉、濟興兩鄉。明嘉靖元年(1522年),兩鄉合一,取名園通。因政府所在地有名聲顯著的園通寺而得名。民國以后,人們為書寫方便,簡“園”為“元”,書為“元通”。民國29年(1940年),建元通鎮。解放后,1950年恢復為元通鄉。1953年鄉鎮分治,鎮區為元通鎮,鎮區以外為元通鄉。1958年鄉鎮合并,稱元通人民公社。1961年,鎮社分治,鎮區為鎮,鎮以外稱公社。1958年鎮社合并統稱元通鎮。1993年,將何家鄉并入仍稱元通鎮,1997年,何家鄉劃出另設鄉建制,元通鎮的管轄范圍恢復到93年前,直到現在,轄聚源、禹王、景匯、三寶、清溪、通順、大羅七個行政村和雙鳳、麒麟兩個社區。
[經濟] 2006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81473萬元,農業總產值11251萬元,占總值的6.2%,工業總產值148808萬元,占總值的82%,第三產業總產值21414萬元,占總值11.8%。因此,元通鎮經濟結構處于二、三、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