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4区,8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久久电影tv

[登錄] [免費注冊]
中國電商物流網
首頁 物流新聞 物流公司 物流設備 物流專線 物流展會 同城物流 同城快遞 同城搬家 同城配貨 快遞網點 郵編查詢 行政區劃
當前位置:行政區劃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崇州市

更新時間:2021-02-20

崇州市介紹


長途區號:028郵政編碼:610000
車牌號碼:川A行政代碼:510184
隸屬政區: 成都行政級別:縣級市

  崇州市(原崇慶縣)地處美麗富饒的川西平原,東距成都25公里,位于天府之國的腹心。全市面積1090平方公里,平壩區占總面積的52%,山區占總面積的43%,丘陵區占總面積的5%。總人口64.15萬人。市轄25個鄉鎮。
  崇州市歷史悠久,古稱蜀州,其建制歷史長達2200年,公元316年設立縣制,“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千古名句所說的蜀州就是今天的崇州。1994年撤縣設市。崇州自古為繁榮富庶之地,有“蜀中之蜀”、“蜀門重鎮”之稱。 崇州市政府所在地崇陽鎮為四川省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崇州市有“天府糧倉”之美譽,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瘦肉型豬基地縣、糧棉專貸大縣和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區。崇州主產川芎、郁金,為全國川芎生產基地縣。其懷遠一帶生產的烏梅遠銷日本等地。崇州枇杷茶宋代以來即進貢朝廷。稱為“龍門貢茶”。其所產的黑香糯米被稱為“黑米之王”,馳名中外。此外該市的竹編、藤編制品也遠近聞名。
  崇州市山、丘、壩、河兼有的地理條件,造就了眾多的旅游風景,省級風景旅游區九龍溝、省級森林公園雞冠山是其中的代表。崇州市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多彩的人文景觀,罨畫池、州文廟、陸游祠、光嚴禪院為川西不可多得的歷史勝跡。
  自然地理
  崇州市境內屬山地、丘陵、平原兼有的地貌類型,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中山區占了全市總面積的38.4,低山和丘陵為8.7%,平壩為52.9%。地勢從東南到西北逐漸升高。西北部多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最高處為茍家鄉境內極西處之大雪塘主峰,達5364米。丘陵和平原地區的平均海拔高度為560米,最低點為三江鎮境內之蒙渡,海拔高度僅480米。
  崇州市地勢從東南到西北逐漸升高。西北部多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最高處為茍家鄉境內極西處之大雪塘主峰,達5364米。丘陵和平原地區的平均海拔高度為560米,最低點為三江鎮境內之蒙渡,海拔高度僅480米。
  崇州市境內主要河流有3條:西河、黑石河和金馬河。
  西河發源于茍家鄉內火燒營北麓,向東流自鷂子巖出山口入平原,至元通與味江、干五里河、泊江匯合。元通以上又稱文井江。自元通以下轉向東南流,有沙溝河、向陽河、白馬河流入。再向南流經三江鎮的蒙渡入新津縣境。全長109公里,市境內長96.8公里,流經14個鄉鎮,為全市最長河流。
  黑石河又稱"黑石大江",于都江堰市柳街鄉流入市境,向南流經9個鄉鎮,于三江大橋處與羊馬河匯合流入新津縣,總長65公里,市境內長32.15公里。
  金馬河系岷江之正流,自都江堰市沿江鄉流入市境,沿市東界,斷續為崇州與溫江、雙流的界河。市內河岸(右岸)全長10公里。
  上述3條主要河流同市境內180多條大小支流相聯結,在全市構成水道網,至新津縣境內匯入岷江。
  崇州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長,雨量充沛,日照偏少,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15.9℃,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5.4℃溫差為19.7℃。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161.5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012.4㎜,雨日和雨量均為夏多冬少,春季為176.1㎜,夏季為588.0mm,秋季218.4mm,冬季為29.9mm。風向頻率以靜風最多,占全年的37%;其次是北風,占9%。年平均風速為1.3m/s。平均霜日19天,平均無霜期為285天。年平均雪日3天,且雪量較小。主要災害性天氣為連續性陰雨、洪澇、干旱、大風、冰雹、寒潮、霜凍等。
  土地資源
  全市總土地面積為1090.17k㎡。其中,山地面積471.52 k㎡,丘陵面積54.95 k㎡,平原面積563.7 k㎡。山、丘、壩內共有水域10萬畝,全市大體形成"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土地結構。
  礦產資源
  崇州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現已發現的有14種,其中探明儲量的5種:煤、鉛、鋅、石灰石和泥炭;尚未查明儲量的9種:硫鐵礦、銀、金、云母、雄黃、石膏、鋁、鹽和天然氣。礦點分布于茍家、萬家、毛郎、懷遠、街子、公議、王場、道明和隆興等鄉鎮。其中,以煤、石灰石儲量最多,正開采的礦種有3個:煤、石灰石和金。曾開采過的礦種有6個:泥炭、鋅、硫鐵礦和石膏。
  水資源
  除降水外,全市年河川徑流總量為157074萬立方米。其中都江堰輸水量80511萬立方米,本地河流水量73952萬立方米,山丘塘庫蓄水、機電提水、山溪溝引水和可利用的淺層地下水計2611萬立方米。農業生產可利用水量為67648萬立方米,平均每畝有水1090立方米。
  全市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總計為110900kw,可開發量為53605kw。
  全市由河流、池塘、水庫、水凼等構成水面共計10萬畝,可供養殖的水面為3807畝。尚有可開發水面3500余畝。
  生物資源
  崇州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宜于生物生長。植物方面樹種繁多,遍布山、丘、壩的喬、灌木,主要有65科300余種,藥用植物占120余種。屬國家保護的珍貴稀有樹木5種:紅豆樹、水杉、珙桐、羅漢松和紫檀。
  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哺乳類、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昆蟲類以及軟體類、節肢類、環節類等動物達數百種,珍稀動物有金絲猴、巖驢、獐子、扭角羚(即野牛)、大熊貓、小熊貓。名貴鳥類有相思鳥、百靈鳥、野雉、鸚鵡、貝母雞等。此外,還有罕見的大鯢(娃娃魚)和梆梆魚(俗名)等。
  崇州市是全國十四個熊貓生態自然保護區之一。
  林木資源
  崇州地處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林中。森林植被類型豐富,樹種繁多,共有65科200余種。喬、灌、針、闊葉林木皆有。全市森林覆蓋率為42.1%,分為高山水杉涵養區,中山用材、經濟林區,丘陵薪炭、經濟林區和平壩路旁綜合區。全市活立木總蓄積量近百萬立方米。
  歷史沿革
  崇州市歷史悠久,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置江原縣;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置蜀州,領晉原、唐隆、青城、新津四縣;南宋紹興十四年(1146年)升為崇慶府,亦領數縣;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為崇慶州;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改為崇慶縣;1994年撤縣設崇州市。
  1983年7月,溫江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崇慶縣劃歸成都市管轄。1994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崇慶縣"之名自此成為歷史。
  1913年(民國二年),民國政府廢除清朝設置的府、州、廳。崇慶州因此而改為崇慶縣,先后隸川西道、西川道、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崇慶縣屬川西行署溫江專員公署管轄,1952年后屬四川省溫江專員公署管轄。
  風土人情
  崇州市金雞鄉是中國最大的風箏制作基地,以技術精湛、種類繁多而聞名國內外,享風箏之鄉的美譽。
  一年一度的"崇州金雞風箏節"是中國風箏的盛會,四川省風箏比賽、全國風箏精英賽經常在此舉行。每年3月,春風和煦的崇州上空風箏飛舞,來自海內外的游客盡享放飛的樂趣。活動內容:東西部風箏對抗賽,川西風箏精英賽,國內著名風箏放飛表演隊表演,大型、超大型、微型、精品、收藏品風箏展覽,蘭花展,川劇、京劇表演,烙鐵畫、奇石、根藝、道明竹編展和大型文藝節目;游覽金雞風箏之鄉,群眾性自由放飛希望活動,風箏制作表演,游客親手制作風箏;品崇州名小吃查渣面、天主堂雞片、王雞肉、留客雞、懷遠三絕等。
  舊時多為土葬,人死后停喪設靈,口銜煙葉,放升天炮,門貼X狀白紙,屋內“出死星”,為死者沐浴,穿壽衣,入棺不封,停于堂前,頭前供飯,腳下點燈,焚燒老袱,陰陽開路,請德高望眾者點主,設靈哭奠。親屬著喪服,孝男孝女披麻戴孝,守靈舉哀,遣員報喪,張貼訃告,親朋送祭幛祭聯,孝子哭拜,封棺盛殮。3日后親人聚齊時告別遺體封棺,陳設于靈堂祭奠,請僧道超薦亡魂。出殯前信行“三獻禮”,獻香帛、獻羹饌、獻酒樽,喧禮謳詩,朗讀祭文,回顧死者生前功績。孝棚遮天,鼓樂齊鳴,火炮鐵銃不絕。出殯之日親友濟濟,孝子杵哭喪棒、拉孝纖悲痛于前,孝婦緊隨其后,聲聲啜泣,邊走邊撒買路錢。棺木下坑入槨時,待撒米進財后,覆土掩埋。到了復三、回煞、念七、百期、周年、除靈,由對亡人轉為對鬼魂和對列祖列宗的追薦。近幾十年來大力推行殯葬改革,喪禮為追悼會取代,土葬改為火葬,春節、清明和七月半,都要上墳祭掃送花,也有的略燒紙錢香燭以表心意。
  崇州人視婚禮為大禮,繁文縟節最多,俗稱“終身大事”。婚嫁時間以農閑的春天最多,一般有約合、換庚、訂年月、迎親、成婚、回門等,其每一禮儀均有俗定含義。其中迎親禮儀最繁,前夜男方須辦“花夜酒”,行簪花掛紅儀式,喜慶至深夜。迎親當天,男方辦“發擔酒”,女方辦“送親酒”,由媒人引導,新郎親往,娶親客擁后,發轎到女方家接新娘。新娘則梳頭、開臉、踩斗、打發、撒筷、上轎。轎至男方門口,要攔路,回車馬,始進門拜堂,揭蓋頭進洞房,開揖拜客,喝“百子湯”,鬧洞房。現今婚嫁多為自由戀愛,結婚程序已經大大簡化,“陪嫁”物品早已換成電器家具,迎親花轎則由彩車代替,不愿興師動眾者更以“旅行結婚”一走了之,結婚更多地成了夫妻個人之間的事情。
  相傳很久以前,崇州境內三郎鎮化成山上夜現紅光,山民疑為寺院失火,前往救火,眾僧皆言無有此事。忽聞有嬰兒啼哭,眾人循聲找去,只見山門外有一丐婦產子,便相邀扶助,紛紛送竹料搭棚御寒,送米糧充饑裹腹,自身極窮者也要送一竹筒米,一個雞蛋。此后十幾年,丐婦之子長大成人竟統一了天下。為了紀念此事,從那時起,不管誰家生小孩子,親友鄰居都要給產婦和嬰兒送吃穿,給嬰兒的有狗耳朵帽、虎頭鞋、披衫、鼓肚兒等,給產婦的有雞、魚、肉、蛋、油、米等,簡直應有盡有,無所不備。“送竹米”又叫“送祝彌“,彌者,水盛眾多之貌也,以此寄托良好的祝愿。由此還衍生出“湯米酒”、“湯鍋酒”、滿月酒、百日宴等習俗,沿用至今。
  崇州人在祝壽時,凡年歲不滿50的只能做生或過生期,生日一般吃壽面,祈求長壽。條件較好的家庭,辦壽品,備宴席,賀客盈門,鳴炮送禮,時辰一到,舉行儀式,祈禱福祿壽喜,禮畢大宴賓客。如今,雖也有大操大辦者,但更多的人的則是以吃蛋糕、吹蠟燭、唱生日歌來取而代之了。
  崇州素以“禮儀之邦“馳名,東晉《華陽國志》對此大加贊譽,清光緒《崇慶州志》記載:“外鄰成都,學者文質彬彬,詩禮相尚,弦誦之聲,達于四境。”為川西人所頌揚備至。生活在這塊熱土上的崇州人,從生到死,都有禮俗相伴,有誕生禮(含壽禮)、冠禮、婚禮、葬禮四大禮儀;有各種祭祀和祝賀禮俗,也有無數的禁忌禮俗,禮俗之多如歲日一般。
  崇州市中習俗,每年除夕到翌年元宵盛行燈耍,元宵之夜達于高潮,城關、懷遠、元通、三江等場鎮最為熱鬧。燈分吊燈和游燈兩類。吊燈,即家家門前檐下所吊之燈,彩紙糊貼,有圓形、方形、菱形、扁形、花樣繁多;魚燈、蝦燈、瓜燈、宮燈,形態各異。尤以走馬燈最為矚目,它融雕刻、裱糊、剪紙、詩書畫等多種藝術于一體。一般為柱形,高1米左右,中置轉架,燃燈后因空氣流動而使轉架旋轉,轉架上所貼山水人物、飛禽走獸便周而復始,變換不止。小孩子則以玩兔燈為樂,將所吊兔燈取下,系繩牽動,夜游比美。至期,大街小巷,彩燈熠熠,五光十色,游人爭賞。游燈以龍燈、獅燈、牛燈、幺妹燈、平臺、高腳燈最為常見,街頭巷尾,鑼鼓喧天,日夜不輟。
  建國后,此習相沿,但規模大減。至1983年,成都市第十六屆燈會中,崇州參展的"萬象更新"大型電動燈組,反映了市內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獲得一等獎。后運回市城在罨畫池公園繼續舉辦燈展,又新展出1000余件燈作,盛況空前。茲將市中幾種游燈略記于后。
  龍燈 每年春節,市內城鄉有龍燈出游,兆吉祥,慶新春,破五出燈,十五收燈。城關、濟協、大劃、三江等鄉鎮的龍燈品種尤多,舞龍、彩龍、火龍,五花八門,競相媲美。舞龍精巧,黃布飾身,5至7節,6至8人揮舞。龍寶飾金,懸穿桿頂,轉動自如,1人舉逗。舞動時龍頭逐寶,身尾環繞,在鑼鼓聲中,時而"苦竹盤根",時而"海底撈月",各種名目,變化無窮。彩龍華麗,一般7節或9節,以各色軟緞為龍皮,造型逼真。出游時配以魚、蝦、螺、蚌、龜、鱉等燈作,在"滾繡球""龍擺尾"等吹打樂或川劇鑼鼓聲中表演各種動作,五光十色,光彩奪目。除春節和元宵外,也常活躍于大型廟會中。元通清明會曾出現過99節彩龍。火龍粗獷,以麻布繪以鱗甲斑紋為龍身。伴舞隊伍龐大,多以油鞭火彈照明開路。舞者赤身短褲,頭頂鍋蓋,腳穿草鞋,快速跑步。燒燈者手持煙花,夾道噴燒。燒越激,舞越烈,雖須眉皆灼,仍面不改色,象征年事紅火,吉祥如意。這種以苦求樂的火龍舞,建國后被淘汰。
  獅燈 市內以西山、懷遠、三江、羊馬、王場、東關、萬家等鄉鎮的獅燈技藝精絕。懷遠獅燈尤為有名,民國時期,曾舞于成都、溫江、新津和樂山等地。這些鄉鎮的獅燈分"文獅"和"武獅"兩種。文獅重于表情,如搔癢、舐毛、打滾、抖毛等。武獅長于技巧,與雜技糅合,跳躍、翻滾、騰轉,健壯勇猛,有翻五臺山等高架陣式多達百種。崇州獅燈的"破陣"尤為精彩,賞燈主家用曬簟、桌、凳搭成高架,將賞錢喜封置于頂端斗筐中,讓伴舞的"猴子"上去自取,集戲劇、雜耍和舞蹈諸藝于其中;還有的讓"獅子"也上高架,展現獅子為獸中王的機靈威武的性格。建國后獅燈表演時興時廢。80年代以來,每年春節期間,重新活躍于市內城鄉。
  牛燈 白頭、聽江、道明、羊馬等鄉農民善舞牛燈,用撮箕裝飾制作牛頭,用麻布連接頭尾,以示牛身。一人頂頭,一人執尾,一人扮牧童,燈會中,常尾隨龍燈之后。行進時,表演飼牛、牽牛、吆牛等情狀;耍燈時,有殺牛、打圈、困沱等節目。質樸風趣,鄉土味濃。
  幺妹燈 市中幺妹燈分車、船兩類,均以唱為主,幺妹乘彩車或采蓮船而舞。乘彩車時,有車夫推車,雙手各執一幅繪有車輪的方旗,示車;以彩綢拴車杠套掛肩頭,示推車。幺妹則雙手扶旗配合表演。乘采蓮船者,幺妹站船中,船側一艄公同行。演唱時另有"連廂隊"執金錢棍踩十字步在前領路,一人領唱,大家幫腔,鼓樂伴奏,沿街起舞。領唱多為"十二月"傳統歌詞,也有即興創作者,靈活多變;幫腔者以"柳呀得(兒)柳連柳呀","荷花一朵蓮得(兒)海棠花"相和,有聲有色。幺妹在歌樂聲中踏丁字步舞進,多為男扮女裝,身著艷裝,鼻架墨鏡,貌極引人。燈所至處,常引人云集,爭相談論,猜測扮者為誰。
  另外,市中燈會還常有平臺和高腳燈出現。平臺多以川劇片斷造型,如《桂英打雁》《秋江》之類。高腳燈也多裝扮為戲劇里的人物。建國后平臺多塑造新時代英雄形象,高腳燈亦多扮現代川劇人物。
  相傳在古崇慶州城的西門外,原有一座連拱大石橋。它長約四五十丈,寬約兩丈,共有十三個橋拱。這座橋全由紅砂石砌成,遠遠望去,似一彎新月橫跨在波濤滾滾的西河之上。
  這座橋便是遠近聞名,被人們稱譽為“川西第一橋"的西江橋。一百多年來,圍繞它曾產生許多優美的傳說,至今仍在民間廣為流傳。
  據傳在明清時代,古崇慶州城西門外的西河河畔,曾是一處熱鬧非凡的水陸大碼頭。因河上無橋,來往行人唯有靠擺渡過河。古蜀州民間經商風盛,每日往來于西河兩岸的商賈巨富小販挑夫絡繹不絕。尤其在黃昏日暮時分,碼頭上人聲鼎沸,忙著趕渡的人摩肩接踵,一派繁忙景像,故世人有“西江晚渡客三千”之說。可一到五黃六月那就慘了。河水暴漲,艄公們大多停擺歇業。有少數好強逞能的年輕仔,敢麻起膽子撐船擺渡,十有五六難逃船毀人亡葬身魚腹的噩運。那時節,人們提起西河就傷心,擺起過河就膽寒。盼望河上修座橋,便成了人們朝思暮想的奢望。但修橋需大筆銀子,談何容易。
  不覺到了清朝嘉慶年間,崇慶州有個貢生,姓黃,名步云。這黃貢生年逾半百,膝下有一獨生子在外為官,家里平日只有夫妻倆相依為伴。黃家在城外有祖傳上等油沙良田五百余畝,家道頗為殷實。黃貢生雖出身于大戶人家,卻未沾染上一般富家子弟吃喝嫖賭的惡習。他為人豪爽,樂善好施,在鄉間口碑甚佳。當聽說西河水泛濫成災,阻隔交通的事情后,黃貢生憂心如焚,當即決定變賣家中田產,以作修橋所需資財。他剛把自己的想法提出,便遭到妻子的一陣搶白:“修橋,修橋,你硬是說得輕巧,拿根燈草。我問你,把田地出脫光了,你我二天喝西北風去啊?”但黃貢生天生就是一副犟拐拐脾氣,他認定要做的事,你就是十頭牯牛也拉不回頭。通過枕邊一席苦口婆心的勸說,妻子心中雖不甚樂意,但礙于老夫老妻的情面,也奈何他不得。
  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籌劃之后,西河橋于道光元年開始修建了。正式破土動工那天,西河壩彩旗飄舞,鼓樂震天,河坎上密密麻麻聚滿了前來看熱鬧的人。聽說黃貢生要做大善事,承頭修西江橋,大伙高矮都要給他硬扎起。于是,有錢的出錢,無錢的出力,很快便匯齊了各路能工巧匠。就連遠在西山腳下的石匠張磨子,也顧不上老婆身懷六甲。家中需人照顧,扛起二火錘連更響夜趕到了工地上。一時間,偌大一個西河壩,滿眼是穿梭不息的民工,滿耳是叮叮當當的叩石聲和吭唷吭唷的號子聲。渡口附近朱氏街帶一帶的農民,由于飽受水患之苦,不光青壯年全部上了工地,就連婆婆大娘都自發組織起來,為民工燒茶煮飯。大伙只有一個心愿,巴不得大橋早一天修建起來。
  當時,建橋主要材料是紅砂石,當地沒有這種材料,要采集得遠赴東關,萬家等深山老林,路途遙遠且不說,搬運起來也十分艱難。因此,工程的進展,遠不如人們想象的順利。而龐大的建橋開銷,也大大超出當初的預算。當大橋拖拖拉拉修到第15個年頭時,黃貢生所捐資金已所剩無幾。由于無法按時發放餉銀,多數民工早打了退堂鼓。眼看就要吹燈熄火了,幸虧一些鄉紳及時捐 款相助,才算解了燃眉之急。但此時,因年曠目久,人心都散了,每天上工的就只有那么二三十個石匠,整個工地顯得冷冷清清。
  一晃又是八年工夫,就在西江橋浩大的主體工程即將完工的時候,整座大橋的修建終因資金匱乏停下了。當最后一批石工撤離工地時,黃貢生不禁悲從心來。十幾年了,他從半百老翁已進入古稀暮年,而建成大橋的夙愿卻未能最終實現,不可不說是人生的一大憾事。為此,他終日茶飯不思,夜不安寐,常佝僂著身子徘徊在河堤邊,久久佇立在橋頭上。他無法控制住心中的酸楚,淚水竟奪眶而出。
  老天爺好像是有意與人作對似的,當年夏天,傾盆大雨竟一連下了半個多月,西河水猛漲了五、六尺高,漫過河堤,淹沒了莊稼,沿河兩岸盡成澤國。滔天巨浪猛烈地沖擊著高聳的橋墩,大橋隨時都有垮塌的危險。黃貢生不顧家人的再三勸阻,每天守在橋頭上,發誓要與大橋共存亡。一天中午時分,忽然狂風大作,烏云四起,天地間霎時一片混沌。隨著一陣雷鳴電閃之后,映照著一條巨龍卷起浪花從上游氣勢洶洶奔騰而來,河面上頓時濁流翻滾,濤聲如雷。一見此景,黃貢生驚嚇得目瞪口呆。他曉得這是灌市的孽龍前來興風作浪了,聽老一輩人講,在古代,每年五黃六月山洪爆發季節,孽龍都要游到都江堰上游望娘灘探望母親,所到之處必洪水泛濫,后來在李冰父子的帶領下,當地人民降服了孽龍,將其鎖在伏龍觀內,才使得川西壩子干百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誰料到現在孽龍竟掙斷鎖鏈,逃出囚籠,沿著岷江推波逐浪而來。眼看凝聚著自己半生心血的大橋即將毀于一旦,黃貢生如五雷轟頂,雙腳一軟,竟不由自主地跪在了河堤上,口中不停念叨著,乞求孽龍憐憫兩岸黎民百姓,大發慈悲,莫再作孽,荼毒生靈。
  黃貢生這一跪竟長達五個時辰。孽龍也因長途遨游疲乏已極,收斂了剛才張牙舞爪的氣勢,撲騰幾下后便氣喘吁吁,在水中打起了瞌睡。正巧這時一位天神在云端巡察,窺見了人間這一幕情景。天神深為黃貢生的虔誠所感動,頓生同情之心,于是手執七尺青銅斬龍寶劍從天而降,孽龍見此陣勢如夢初醒,嚇得魂飛魄散,不顧一切倉皇逃遁。由于河道狹窄,龐大的軀體一時難以掉轉,無可奈何的孽龍只好往下順游300多米,才趁機掉過龍頭,硬是從岸邊農田中強行辟出一條小徑,奪路逃回西河河道。于是,西河便在此處一分為二,形成了兩條河道,中間圍繞起一個呈紡錘形狀面積約200多畝的小島嶼,這便是今天的翡翠島。玉帝被黃貢生為民造福的誠意所感動,盡遣天上的能工巧匠下凡鼎力相助,眨眼工夫,西江大橋便全部竣工了,一見這情景,黃貢生因興奮過度,竟一下子癱倒在河堤上,從此再也沒有醒轉過來。為防孽龍再來興風作浪,天神在臨走時還特地解下斬龍寶劍,高懸于橋中大拱之上。從此以后多年,西河再無大的水患發生,兩岸百姓盡享安寧。
  除了黃貢生的故事外,有關西河橋的傳說還有很多。在此略補一二,以饗讀者。其一:西江橋橋面石板數不清。據說在民國年間,曾有一地方軍閥不信此傳言,出于獵奇,令其下屬士兵依次立于石板之上,欲,窮其準確數目。但由于有士兵不滿長官平日作風,有意扯拐,使得兩次排隊后清點人數都不相符,使得人們對民間這一說法更是深信不疑。其二:斬龍劍失蹤之迷。而西江橋掛有斬龍劍的說法在當地流傳甚廣,但據西江鄉老人回憶,從民國年間記事時起,橋中大拱上便空留掛劍鐵扣,從未見過寶劍蹤影。斬龍劍究竟何時被盜失蹤,至今仍是待解之迷。以上奇聞軼事,更為古橋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1953年夏季,在遭遇了一場百年未見的特大洪水之后,歷經滄桑的西河橋轟然倒塌了。對于百年古橋的消失,人們深感痛惜,留戀難舍之情難以言表。令人欣慰的是,人民政府順應民意,先后在西河上建起了兩座更加雄偉壯觀的新西江大橋。近年來,濱河路風景區的開發更使西江古渡煥發出嶄新的容顏。
  這正是:改革開放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撫今追昔古橋傳說代代相傳。
  經濟概況
  崇州市地處美麗富饒的川西平原,幅員面積1090平方公里,總人口65萬(其中城市人口15萬)。崇州——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城市、全國體育先進縣、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級生態園林城市、省級衛生先進城市和四川省成都平原都市群重點發展的中等城市,同時榮登剛剛評出的中國100個魅力城市榜,在四川的所有魅力城市中僅次于都江堰市,列第二位。崇州市綜合經濟實力已連續3年跨入全省“十強縣(市)”行列,在西部縣域經濟競爭力的強縣評比中名列第12位。
  崇州市處于成都市20分鐘交通圈內,東距成都市區僅20公里,東南連雙流國際機場僅30公里。正在修筑中的第二通道(對接光華大道且不設收費站)將大大增強我市的交通優勢,特別是直線對接工業集中發展區,更拉近了與成都的距離,使我市工業集中發展區的區位優勢更加明顯。
  工業
  工業企業以產權制度為核心的改革,促進了企業技術進步和全面發展,企業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資本結構得到有效改善。2000年底,全市工業總產值78.7億元,比1986年增長30倍。產品由傳統工業、重工業向輕工轉移,重、輕工業產值比例由1986年的75∶25轉變為38.5∶61.5。產品銷售覆蓋全國,有的已打入國際市場。從1998年開始,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和產品脫穎而出,以四川蜀玻集團公司為代表的優勢骨干企業有40余家,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入庫稅金在5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有60余家,玻璃制品、蓄電池、復合管件、電力、水泥、機械配件、皮革皮鞋、釀酒、農產品深加工、家具、飼料等主導產品,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回報高等優點,帶動和促進了全市工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崇州市主要農作物介紹
  水稻42.14萬畝,畝產506公斤,總產21.3萬噸。玉米2.88萬畝,畝產332公斤,總產0.96萬噸。馬鈴薯2.5萬畝,畝產290公斤,總產0.73萬噸。紅苕2.0萬畝(其中秋紅苕1.46萬畝),單產254公斤,總產0.51萬噸。大豆0.6萬畝,單產272公斤,總產0.16萬噸。
  小麥21.75萬畝,畝產293公斤,總產6.36萬噸。大麥491畝,單產271公斤,總產133噸。豌豆3269畝,單產174公斤,總產569公斤。葫豆6236畝,單產190公斤,總產1185噸。油菜14.22萬畝,畝產135公斤,總產1.92萬噸。(2004年統計數字)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2002年復查合格,四川僅五個城市獲此殊榮。作為中國第二批優秀旅游城市,崇州市內始建于唐、成勝景于宋的罨畫池公園,被我國園林界公認為川西古園林經典。崇州文廟始建于明洪武初,是中國西部保存完好的文廟之一,宮墻萬仞前的孔子文化廣場則盡顯濃厚的儒文化氣息。這里每年都要舉辦孔子文化節。城區坐落了十幾座風格各異,寓意深刻的主題廣場,廣場集雕塑、噴泉、綠化、夜景工程和音樂歌舞沙龍為一體,完美詮釋了生態園林城市的內涵。
  四川省十強縣(市) 從1994年以來的四川省縣域經濟評比中穩居15位之前。2004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6.8億元,同比增長12.3%,全口徑財政收入3.47億元,本級財政收入2.1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897元。
  開放型工作先進縣(市) 崇州先后引進了廣東捷源集團、浙江獸王集團、浙江柯世達集團、匯源科技、臺灣三大塑膠、日本和協食品、香港九輝實業、成都臺州工業園等項目。2004年全市引進成都市外資金5.3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12萬美元,出口創匯1148萬美元,被成都市評為“開放型工作先進縣(市)”。
  全國食品工業強縣
  全國商品糧基地縣
  全國瘦肉型豬基地縣
  中國傳統白酒原酒生產基地縣
  中國人居環境范例城市 2003年崇州濱河路獲得第二屆全國人居環境獎。濱河路集城市防洪、生態綠化、休閑娛樂、商貿開發為一體,全長12公里,沿路配套1萬平方米以上的廣場7個,大型音樂彩色噴泉4組。該路的修建使河道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體現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形成了松鼠、白鷺、野鴨等野生動物與人共居良好的生態局面。
全國城市行政區劃查詢
Copyright © 2012-2025 sd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電商物流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柱县| 疏附县| 延川县| 嫩江县| 民县| 乌鲁木齐市| 池州市| 梁平县| 贺兰县| 阿拉善右旗| 大英县| 普格县| 和硕县| 轮台县| 芷江| 苗栗县| 泰安市| 无锡市| 兰坪| 防城港市| 招远市| 云南省| 随州市| 侯马市| 海丰县| 皮山县| 巴马| 西乌珠穆沁旗| 郧西县| 小金县| 普格县| 西城区| 任丘市| 丹东市| 花莲市| 静宁县| 合江县| 唐河县| 和硕县| 博罗县|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