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4区,8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久久电影tv

[登錄] [免費注冊]
中國電商物流網
首頁 物流新聞 物流公司 物流設備 物流專線 物流展會 同城物流 同城快遞 同城搬家 同城配貨 快遞網點 郵編查詢 行政區劃
當前位置:行政區劃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余杭區

更新時間:2021-02-20

余杭區介紹


行政區劃:倉前鎮 崇賢鎮 中泰鄉 黃湖鎮 喬司鎮 閑林鎮 運河鎮 塘棲鎮 南苑街道 鸕鳥鎮 仁和鎮 良渚鎮 百丈鎮 余杭鎮 瓶窯鎮 徑山鎮
長途區號:0571郵政編碼:310000
車牌號碼:浙A行政代碼:330110
隸屬政區: 杭州行政級別:市轄區

   余杭,地處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是“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素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全區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轄14個鎮、1個鄉、4個街道,2008年末,全區戶籍人口83.74萬人。2004年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列全國縣(市)第16位。
  余杭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六七千年前的馬家浜文化時期,先民就在余杭這片熱土上生息勞作,使這里成為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余杭大地上更是孕育出了輝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曙光”,今天,良渚文化遺址群已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規模和水平的代表;余杭之名,春秋時已見諸史籍,屬吳、越領地,戰國中期屬楚;南宋時期,余杭作為京畿之地,成為全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
  和悠久的歷史一樣燦爛的,是余杭輩出的人才。既有天目諸山的靈秀之氣又得東南沿海浩蕩之風的余杭,素稱文物之邦,人文薈萃之地,古往今來英才輩出,代有其人。傳說時代,大禹曾在這里降服了肆虐的水魔,留下了令后人景仰的遺跡;三國名將凌統,宋代政治家、科學家沈括,南宋數學家楊輝名垂青史;近代更是出現了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國學大師章炳麟(號太炎)這樣的偉人。
  余杭山水如畫,鐘靈毓秀,自然人文景觀極為豐富。有“茶圣”陸羽、大詩人蘇東坡、金石書畫家吳昌碩等名家留下的蹤跡,有江南三大探梅勝地之一的超山、佛教圣地徑山、東明山森林公園、黃鶴山天都城等風景名勝,有良渚文化博物館、楊乃武與小白菜奇案遺跡等人文景觀。
  撤市設區后,東、西、北三面拱圍老杭城的余杭,成了天堂的門戶。1228平方公里的區域,其優勢凸顯。交通便捷,除了滬杭甬、杭寧、杭徽、繞城高速公路外,還有在建的杭浦高速公路,104國道、320國道,01、02、04、09、15省道以及東西大道、塘康公路、文一路延伸等重要道路在區內貫通成網。余杭的區位優勢得到大提升,成為杭州大都市的一個副城區。
  風光旖旎,環境優美。臨平城區和塘棲有山有水,都是依山傍水,適宜人居的好地方。近年來,城區臨平綠化面積大幅增加,人民廣場、世紀公園的面積均在6公頃以上,加之道路、小區的綠化,已初步成為四季常綠的地方。而古鎮余杭、良渚、閑林、瓶窯等地山清水秀、自然生態風光極佳,更是人居佳地。
 。玻埃埃茨辏保苍拢嗪紖^被授予“省級文明城區”稱號。2003年年初,余杭區提出創建“省級文明城區”。兩年來,區文明委先后組織開展“十佳市民”、“十佳下崗再就業明星”、“十佳外來員工”等評選活動;精心設計了“走向城市化”、“誠實立身,信譽興業”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至年末,全區已有省百佳社區2個、省文明社區3個、省示范社區7個,市、區級文明(特色)社區32個。同時,在創建中,還不斷拓展創建特色,著力提升城區品位。在機關效能建設中,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的若干規定(試行)》;在打造“平安余杭”活動中,創新了“聯防、聯勤、聯調”三聯工作機制;并把文化力培育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文化陣地先后建成,全區各類文化體育場所已達1300多家,文化產業總量已占到全區GDP的5%。經過兩年多努力,余杭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各項指標達到了“文明城區”的標準要求,正成為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生態良性循環、城市優美潔凈、生活舒適便捷的環境保護模范之城。
  2004年,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城市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啟動實施《生態區規劃》,編制完成了《河道整治規劃》。大力推進市政設施養護社會化,首次對城區16.83公頃綠地實行養護招標。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加大,疏浚河道35千米,治理關停71家石礦企業, “創模”工作全面達到國家環保總局專家組技術核查要求。全面推進城市綠化建設,城市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建成區全年新增綠地面積22.6公頃,公共綠地面積達112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5.08%。城區人均占有公共綠地面積7.36平方米。繞城高速余杭段兩側林帶被命名為“浙江省重點公益林示范區”。
  近年來,余杭區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房地產業發展。實行“購房入戶”政策,允許外地人購房入戶;房地產市場的稅率調整,降低了商品房的契稅和房地產交易手續費,運用稅費杠桿培育和拉動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允許房改房提前上市交易,有利于房地產二、三級市場的開發,培育和發展了一批個人購房群體,推動了住房散戶市場的發展。與此同時,余杭的金融機構把房地產業作為一個重要的資金投向,為購房者推出了按揭、抵押等貸款方式,解決了購房者融資的困難。
  全年完成住宅建設投資52.91億元,增長23.6%;住宅施工面積631.7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45.4萬平方米。據抽樣調查,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8.1平方米,農民人均住房面積59.1平方米。2004年,臨平城區商品房的價格一般在每平方米4500元左右。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8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6.2%。不少樓盤獲建筑行業的“錢江杯”、“西湖杯”和省、市級優秀住宅小區等榮譽稱號。
  “居住在杭州,滿意在余杭”,根據房地產市場需求,余杭區政府制訂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發展規劃,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嚴格規范商品房銷售行為,提高產權產籍、房產交易服務質量,擴大住房公積金貸款和住房商業貸款規模,滿足群眾的購房需求;依法加強對房地產企業的管理,強化住宅小區配套工程建設,不斷提高物業管理水平。繼續推進星橋天都城、喬司新城、閑林生態居住區等規模房地產項目的開發。
  城鄉居民生活穩步提高。2006年該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70元,增長11.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615元,增長10.8%;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11.0%和9.9%,增幅分別比上年提高了0.7個和1.1個百分點。隨著收入的增長,居民生活不斷得到改善,全年我區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為13295元,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7790元,增長7.5%。恩格爾系數繼續下降,2006年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4.9%和34.4%,分別比上年下降了0.3和1.0個百分點。年末城鄉居民儲蓄余額213.1億元,增長21.4%;人均儲蓄余額達2.6萬元,增長18.2%。
  【2008數字余杭】
  經濟總量。初步核算,200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01.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1%,分別快于全省、全市1.0個和0.1個百分點,但增幅與上年相比回落4.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31.97億元,下降1.0%;第二產業286.45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183.50億元,增長18.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2:58.3:34.5調整為6.4:57.1:36.5。全區按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60320元,按國家公布的2008年平均匯率計算,突破8000美元,達到8684美元。
  財政收支。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82.50億元,增長25.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8.20億元,增長31.0%。全年地方財政支出44.59億元,增長22.8%。
  人口。2008年末,全區戶籍人口83.7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5萬人。在戶籍人口中,農業人口45.57萬人,非農業人口38.1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8.99‰,自然增長率為2.18‰。
  人民生活。據抽樣調查,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78元,增長12.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全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552元,增長14.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9%。
  2008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301.40億元,增長30.3%。
  年末,建成區面積達到22.63平方公里,增長17.6%。
  工業生產。2008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310.80億元,增長12.5%。其中,規模企業實現總產值1025.54億元,增長13.4%,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升為78.2%。
  2008年,全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4.01億元,其中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28.77億元,分別增長16.1%和18.6%。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66億元,增長21.9%。
  2008年,全區實現進出口總額32.56億美元,其中進口額2.44億美元,出口額30.12億美元,增長29.3%,比上年回落了11個百分點。
  2008年,全區共新批外商投資項目63個,合同外資6.51億美元,增長38.4%;到帳外資3.44億美元,增長86.3%。
  【地理位置】
  杭州市余杭區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瀕錢塘江,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地理坐標為北緯30°09′~30°34′、東經119°40′~120°23′,東西長約63公里,南北寬約30公里,總面積約1220平方公里。余杭區從東、北、西三面成弧形拱衛杭州中心城區,東面與海寧市接壤,東北與桐鄉市交界,北面與德清縣毗連,西北與安吉縣相交,西面與臨安市為鄰,西南與富陽市相接。
  【余杭交通】
  余杭交通便利,穿境而過的兩條鐵路(滬杭、宣杭)、兩條國道(320、104國道)、五條高速公路(滬杭高速、杭寧高速、杭徽高速、繞城高速以及在建的杭浦高速)、兩條主要河流(東苕溪、京杭大運河)和五條省道(01、02、04、09、15省道),把余杭和長江三角洲各大城市緊緊相連。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了1798.6公里。全區等級公路通村率、硬化率達到100%。區境內有航道里程350公里,其中干線43.37公里,支線306.63公里,一個遍布全區鎮鄉、干支相連、水陸聯動的交通運輸網絡已經形成。
  【地形地貌】
  余杭區跨越錢塘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兩個地層分區,宏觀構造特征大體可分為西部山地丘陵區和東部平原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大致以東苕溪為界,西部山地丘陵河谷,形成于1.3億年前,長期基本穩定;東部水網平原、灘涂平原幾經滄桑,從公元前5世紀起,隨文明進步而逐步開拓,形成如今地貌。
  區境西北與西南部屬天目山東麓和千里崗山脈之余脈。山體順南、中、北3條苕溪谷地兩側呈馬蹄形展布,層巒疊嶂、茂林修竹。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窯頭山(1095米)、紅桃山(1029米),海拔500米~1000米的有鸕鳥山(870米)、峰高嶺(708米)、王位山(726米)、紅山頂(640米)、徑山(616米)等13座。因苕溪而成的河谷平原分布在苕溪谷口。東北部為水網平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運河流域,平疇一片,塘漾棋布,是聞名的杭嘉湖水鄉平原。東南部為灘涂平原,分布于星橋周楊村至亭趾一線以南,是在海積作用為主,沖積、湖積作用為輔條件下形成的,地勢略高亢平坦、土層深厚,是境內重要經濟作物區。平原面積8.62萬公頃,占全區面積的70.31%。
  【自然資源】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的礦物有22種,其中膨潤土、白云巖等大型礦床3處,鉬鐵礦、石英、凝灰巖等中型礦床8處。另有磁鐵、錳、銅、錫、螢石、重晶石、天然氣等礦藏。
  境內多種地貌類型分布,加之亞熱帶季風性氣候調節,為各種植物生長和動物孽生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林木覆蓋率為40.1%,森林覆蓋率為37.4%,人均森林面積0.04公頃。較高的森林覆蓋率,良好的植被,維系著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自然植被有長綠闊葉林、長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竹林、灌草等6個類型。野生植物157科629種,主要有:竹類為毛竹、早竹、苦竹、浙江剛竹、浙江淡竹等竹林;樹類有495種,分屬77科,其中受國家一級保護的有水杉、南方紅豆杉,二級保護的有銀杏、華東黃杉、水松、鵝掌楸、杜仲、夏臘梅、金錢松、福建柏等12種。野生中草藥80余種,人工栽培的20余種。人工栽培的作物中,糧油、經濟作物超過100種,蔬菜有30類、120種左右。大型野生真菌36科95種。野生動物120科275種,主要有杜鵑、黃鸝、畫眉等32種鳥類,華南兔、豹貓、野豬等23種哺乳類,蝮蛇、大鯢、龜、石蛙、蟾蜍等兩棲、爬行類27種,泥鰍、黃鱔、條光唇魚等魚蝦類23種,昆蟲1000余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黑鹿、云豹、金錢豹,二級保護的有靈貓、大鯢、穿山甲和鶚等,屬省級保護的有蘄蛇、大杜鵑、鼬獾等。
  境內河流縱橫、湖蕩密布,受山脈走向制約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河流具有流量豐富、水位季節變化大的特點。水資源的豐富對航行、灌溉、淡水魚養殖、發電、生產生活用水乃至旅游都十分有利。因地形差異,形成兩個不同水系:西部為天然河流,以東苕溪為主干,支流眾多,呈羽狀形;東部多屬人工開鑿的河流,以京杭大運河和上塘河為骨干,河港交錯,湖泊棋布,呈網狀形。在東苕溪下游和運河兩岸,分布眾多被稱為蕩、漾、潭的水域,其中較大的有三白潭、官塘漾等。據測量,在正常年景,地下水總量為1.57億立方米。
  【氣候特征】
  余杭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季風氣候區。冬夏長春秋短,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3℃~16.2℃,年平均雨量1391.8毫米。因境內地形不同,小氣候差異明顯,春、冬、夏季風交替,冷暖空氣活動頻繁,春雨連綿,風向多變,天氣變化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對集中,梅雨結束即進入盛夏,受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熱、溫度高、日照強、蒸發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氣爽,天氣比較穩定。冬季,盛吹西北風,寒冷、干燥,如遇北方強冷空氣,就出現寒潮。氣候特征為氣溫適中,適宜雙、三熟制。雨熱同季,有利于葉莖類作物和瓜果生產。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區,適宜栽培種植南北多種作物,具有發展糧食生產和多種經濟作物的氣候優勢。
  【行政建制】
  余杭區現轄喬司、運河、塘棲、崇賢、仁和、良渚、閑林、余杭、倉前、徑山、瓶窯、黃湖、鸕鳥、百丈14 個鎮,中泰1個鄉和臨平、南苑、東湖、星橋4 個街道。區政府駐臨平街道。根據杭州市總體規劃,由臨平等4 個街道和運河鎮組成的臨平城為杭州三大副城之一,建成區面積現為13.5平方公里,另有塘棲、良渚和余杭3個組團式城鎮。
  2006年末,余杭區共有建制村262個;社區54個。
  【建制沿革】
  余杭歷史源遠流長。從境內吳家埠、荀山、小古城等遺跡的發掘表明,早在距今7000年~6000年間的馬家浜文化時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距今四五千年前,成了良渚文化的發祥地,孕育了“中華文明的曙光”。
  余杭之名,春秋時已見諸史籍,彼時屬吳、越領地,戰國中期屬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在今境內置錢唐(含杭州城區)、余杭兩縣,屬會稽郡(錢唐幾經變更,到民國為杭縣,今余杭區系由原余杭縣和杭縣大部地域合并而成)。
  西漢時,余杭、錢唐兩縣仍屬會稽郡,錢唐為會稽郡西部都尉治。平帝元始四年(4年),改錢唐縣為泉亭縣。新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余杭縣為進睦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名余杭、錢唐。
  三國時,余杭、錢唐均入吳國版圖,屬吳郡,隸揚州,錢唐縣并為吳郡都尉治。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改置杭州,州治初設余杭,次年移錢唐。大業三年(607年),又改杭州為余杭郡,錢唐、余杭仍為所屬。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余杭郡為杭州,為避國號諱,改錢唐為錢塘。五代后梁龍德二年(922年),劃錢塘、鹽官兩縣地各半及富春縣之兩鄉地置錢江縣,與錢塘縣同城設治。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改錢江縣為仁和縣。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為臨安府,屬兩浙西路。錢塘、仁和升赤,余杭升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臨安府為杭州路,錢塘、仁和、余杭屬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攻下杭州,改杭州路為杭州府。明清延之。
  民國元年(1912年)2月,廢杭州府,以原錢塘、仁和縣地并置杭縣,與余杭縣同屬錢塘道。
  949年5月兩縣解放,余杭、杭縣建制未變。1958年4月,杭縣被撤銷,屬杭州市郊區。1960年1月建立錢塘聯社(縣級)。余杭縣亦于1958年10月撤銷,并入臨安縣。1961年3月,從臨安縣析出原余杭縣境與錢塘聯社合并,4月,錢塘聯社撤銷,恢復縣建制,定名余杭縣,縣治設臨平鎮。1994年4月,撤銷余杭縣,設立余杭市。2001年3月,撤銷余杭市,設立杭州市余杭區。
  【行政區劃】
  余杭區現轄喬司、運河、塘棲、崇賢、仁和、良渚、閑林、余杭、倉前、徑山、瓶窯、黃湖、鸕鳥、百丈14 個鎮,中泰1個鄉和臨平、南苑、東湖、星橋4 個街道。區政府駐臨平街道。根據杭州市總體規劃,由臨平等4 個街道和運河鎮組成的臨平城為杭州三大副城之一,建成區面積現為13.5平方公里,另有塘棲、良渚和余杭3個組團式城鎮。
  2006年末,余杭區共有建制村262個;社區54個。
  【人口狀況】
  余杭先民,早在新石器時期,于良渚、瓶窯一帶形成聚落。秦統一中國后,有大量居民遷徙余杭,以后各朝,尤其在南宋,北方人口大量移入,幾經民族融合,已無直接后裔。民國17年(1928年),杭縣總人口為39萬人,余杭縣為12.6萬人。1949年,兩縣共10.71萬戶,43.99萬人。2008年末,全區戶籍人口83.7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5萬人。在戶籍人口中,農業人口45.57萬人,非農業人口38.1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8.99‰,自然增長率為2.18‰
全國城市行政區劃查詢
Copyright © 2012-2025 sd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電商物流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平县| 延川县| 彩票| 本溪市| 镇原县| 长治市| 蒙自县| 阳朔县| 西吉县| 杂多县| 沙洋县| 永昌县| 女性| 郓城县| 潍坊市| 葵青区| 中宁县| 乌鲁木齐市| 池州市| 普兰店市| 新化县| 乐清市| 敦化市| 阜新市| 九龙县| 晋城| 灯塔市| 绩溪县| 望城县| 杨浦区| 田东县| 保德县| 东丰县| 军事| 汉阴县| 灵武市| 丹阳市| 永德县| 双牌县| 巴东县| 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