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通濟社區居委會[330110108002]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山西園社區居委會[330110108007]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南安社區居委會[330110108008]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南渠社區居委會[330110108014]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鳳聯社區居委會[330110108015]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寶塔村[330110108200]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華塢村[330110108201]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中南村[330110108203]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義橋村[330110108204]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上湖村[330110108205]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仙宅村[330110108208]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竹園村[330110108211]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洪桐村[330110108214]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溪塔村[330110108216]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永安村[330110108218]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鳳凰山村[330110108225]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沈家店村[330110108226]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上墳山村[330110108227]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水產村[330110108229]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金星村[330110108230]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下陡門村[330110108231]
長途區號:0571 | 郵政編碼:310000 | |
車牌號碼:浙A | 行政代碼:330110(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余杭區 | 行政級別:鎮 |
古鎮余杭位于杭州城中心西23公里處的南苕溪畔,西倚天目山脈,東連杭嘉湖平原,河網交錯、群山翠綠、物產豐富,歷來被譽為“文化之邦、絲綢之路、瓜果之地、魚米之鄉”。全鎮下轄16個建制村,5個社區,28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7392人,總面積93平方千米。 2004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53.7億,比去年增長31.4%;農業總產值2.0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農村經濟總收入50.4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8.4%,農民人均收入8156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8%;財政總收入完成2.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0%,財政體制結算收入完成1.63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4%。 全鎮形成了電器電子、塑業、木業等為主的塊狀經濟格局,規劃4平公里的余杭工業城基礎配套工程已完成,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喜人成果。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優勢凸現,已建成優質糧種、密梨、蠶桑、茶葉等農業園區十多個。鎮內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商貿興旺。隨著杭州市旅游西進的戰略方針的實施,余杭晚清城已建成,大禹谷、小西湖、雙塔、安樂寺等一批旅游資源相繼得到保護與開發。 02省道穿鎮而過、杭州文一路西延到余杭鎮,宣杭鐵路、15省道、運河、苕溪縱橫交錯,形成了水路交通運輸網絡;電信、供電、供水基礎設施齊全;金融、保險事業興旺發達;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醫療保健體系日趨完善。先后獲得了杭州市小康鄉鎮、杭州市東海明珠、浙江省衛生城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文明鄉鎮、浙江省體育強鎮、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翻開厚重的歷史長卷,大禹曾在此治水、秦王贏政設郡立縣、隋煬帝開鑿運河、太炎先生就度執教、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的發生無不與古鎮余杭有關。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激勵著余杭人奮發向上的精神,在“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定會發揚大禹治水的創新務實、同舟共濟的精神,將明日的余杭建設得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