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爾圖區 地區編碼:230602 郵編:163000 電話區號:0459
- 龍鳳區 地區編碼:230603 郵編:163000 電話區號:0459
- 讓胡路區 地區編碼:230604 郵編:163000 電話區號:0459
- 紅崗區 地區編碼:230605 郵編:163000 電話區號:0459
- 大同區 地區編碼:230606 郵編:163000 電話區號:0459
- 肇州縣 地區編碼:230621 郵編:166400 電話區號:0459
- 肇源縣 地區編碼:230622 郵編:166500 電話區號:0459
- 林甸縣 地區編碼:230623 郵編:166300 電話區號:0459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地區編碼:230624 郵編:166200 電話區號:0459
長途區號:0459 | 郵政編碼:163000 | |
車牌號碼:黑E | 行政代碼:230602 | |
隸屬政區: 大慶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薩爾圖區面積549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163001。代碼:230602。區號:0459。拼音:Sa'ertu Qu。
行政區劃
薩爾圖區轄9個街道:薩爾圖街道、鐵人街道、友誼街道、富強街道、擁軍街道、會戰街道、火炬街道、東風街道、東安街道。共有51個社區。
薩爾圖街道 轄5個社區(紅旗社區、衛民社區、勤奮社區、三環社區、勝利社區)。
鐵人街道 轄6個社區(鐵人社區、奔騰社區、奔二社區、奔三社區、登峰社區、西賓社區)。
友誼街道 轄3個社區(風華社區、百源社區、愛民社區)。
富強街道 轄4個社區(中強社區、富強社區、丁香園社區、中林社區)。
擁軍街道 轄6個社區(五環社區、擁軍社區、綠洲社區、八一社區、春雷社區、豐收社區)。
會戰街道 轄6個社區(站前社區、興貿社區、東興社區、多彩社區、會戰社區、團結社區)。
火炬街道 轄4個社區(火炬社區、慧園社區、穎園社區、薩北社區)。
東風街道 轄8個社區(新星社區、同舟社區、光大社區、義耕社區、慶東社區、東旭園社區、北辰社區、宜民社區)。
東安街道 轄9個社區(安民社區、翠庭社區、東安社區、安康社區、慶龍社區、府明社區、萬寶社區、萬隆社區、萬興社區)。
(社區名錄由根據“大慶市代碼”整理,估計為2004年資料)
歷史沿革
薩爾圖,蒙古語,意為“有月亮的地方”或“有風的地方”。原屬杜爾伯特旗游牧地,清末,中東鐵路通車,設薩爾圖站,劃為鐵路附屬地。中華民國成立后,1923年由東省特別區接管。東北淪陷后,1936年6月,劃歸安達縣管轄,隸屬第七區,后設興仁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設置第三區。1951年10月,將薩爾圖街改為薩爾圖鎮。1955年3月,將第三區改為薩爾圖區。1956年4月撤區,薩爾圖鎮由縣直轄。1958年9月,將薩爾圖鎮、三發鄉和紅色草原牧場合并,成立紅色草原人民公社,1960年5月改稱薩爾圖公社。同年12月,省人民委員會批準,設置安達市薩爾圖區。1965年安達市(安達特區)人民委員會由天泉區移駐薩爾圖,并將薩爾圖區改為薩爾圖鎮(縣級)。1974年7月2日,經省批準,恢復薩爾圖區。1979年12月,安達市更名為大慶市,仍為大慶市政府駐地。
1992年,薩爾圖區 大慶市管轄的市轄區。位于市境北部,東與龍鳳區接壤,南與紅崗區相連,西北與讓胡路區分界,北與林甸縣毗鄰。為大慶市政府駐地。全區分設薩爾圖、勤奮、會戰、團結、火炬、擁軍、登峰、鐵人、友誼、東安、富強、東風等12個街道辦事處。1992年末全區總人口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1萬人;回、滿、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3%。區政府駐地薩爾圖大街路北。 (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2000年,薩爾圖區轄11個街道:薩爾圖街道、會戰街道、東風街道、富強街道、鐵人街道、火炬街道、友誼街道、東安街道、擁軍街道、登峰街道、勤奮街道。總人口313526人;其中各街道人口為: 東風街道 49265 東安街道 53638 火炬街道 19986 富強街道 26873 勤奮街道 18585 會戰街道 34030 薩爾圖街道 32840 鐵人街道 24966 擁軍街道 27274 友誼街道 16686 登峰街道 6545 三環總公司第二牧場虛擬鄉 283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薩爾圖區轄薩爾圖、會戰、鐵人、友誼、擁軍、火炬、富強、東安、東風9個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