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王村口鎮 石練鎮 云峰鎮 北界鎮 大柘鎮 金竹鎮 黃沙腰鎮 新路灣鎮 妙高鎮 龍洋鄉 蔡源鄉 西畈鄉 垵口鄉 柘岱口鄉 三仁畬族鄉 焦灘鄉 濂竹鄉 應村鄉 高坪鄉 湖山鄉 |
長途區號:0578 | 郵政編碼:323000 | |
車牌號碼:浙K | 行政代碼:331123 | |
隸屬政區: 麗水 | 行政級別:縣 |
遂昌縣是中國竹炭之鄉、中國菊米之鄉和中國龍谷麗人名茶之鄉,現轄9個鎮,11個鄉,7個社區,390個村,縣域面積2539平方公里,總人口22.6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妙高鎮。
遂昌縣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一個歷史悠久縣,縣人民政府駐地妙高鎮。該縣三仁畬族鄉好川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是浙西南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表明42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生息、繁衍。據考證,遂昌夏、商、西周時屬越,春秋屬姑蔑,戰國越亡屬楚;秦統一中國后,分郡縣兩級,屬會稽郡太末縣;西漢分三級制,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太末縣。
遂昌建縣:《后漢書. 郡國志》劉昭注,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孫權分太末縣南部地始置遂昌縣;《宋書.州郡志》載:“孫權赤烏二年(239年)分太末時更名曰平昌。”清光緒《遂昌縣志》卷一載:“平昌縣以去十五里兩山前后平疊如昌字,故名”。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名復稱遂昌。東漢末年,其時地廣,約含今遂昌縣和龍泉、慶元縣大部,金華縣(原湯溪縣)部分地。
南朝屬東揚州東陽郡或揚州東陽郡,變動頻繁。隋開皇九年(589年)至大業元年(605年)撤縣,屬東揚州括州和東揚州永嘉郡。光緒《浙江通志》卷四載:“唐武德時復置尋省入松陽”。《舊唐書》載:“唐武德八年(625年)撤縣入松陽”遂昌自隋開皇九年至唐武德的三十多年,據《大明一統志》,《讀史方輿紀要》,皆謂屬處州。 唐景云二年(711年)遂昌縣復置,屬江南道括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至貞元三年(787年)先后屬江南東道括州,江南東道縉云郡、浙江東道括州、浙江西道處州、浙江東道處州。五代吳越國地,屬處州。宋時屬兩浙路處州或浙東路處州。元時先后屬江淮行省處州路,浙江行中書省處州府。明時屬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處州府。清光緒《遂昌縣志》卷一載,明成化八年(1472年)析八、九兩都與金華、蘭溪、龍游縣部分地置湯溪縣。清時先后屬處州府,浙江軍政府處州軍政分府。1912年屬浙江省都督府,1914年屬浙江省長公署甌海道。1927年至1949年5月屬浙江省第九(麗水)、第六(麗水)第三(衢州)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8日,遂昌縣城解放,屬浙江省第三專區(1949年10月改稱衢州專區),1955年3月改屬金華專區。1958年10月松陽縣并入。1963年5月改屬麗水專區。1982年1月恢復松陽縣,同屬麗水地區(今麗水市)。
遂昌人文景觀迷人,自然條件優越。明代著名文學家、戲劇家湯顯祖曾于1593—1598年在這里任知縣5年,完成了名著《牡丹亭》,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人文遺跡;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獨山村的“明代一條街”至今保存完好;1997年發掘的好川墓地,被列為全國考古重大新發現,好川文化被正式命名,并成為繼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以后的又一支重要的史前文化;王村口紅軍挺進師革命舊址群,使人更加緬懷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省級自然保護區九龍山,不僅有神秘的“野人”之謎,更有迷人的風光和眾多珍稀動植物;國家森林公園白馬山——神龍谷國家森林公園青山環抱,煙鎖碧翠,自然景色美不勝收。
近年來,遂昌縣的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茶葉、竹業兩大農業主導產業初步形成,特種紙、金屬制品、木制品、精細化工、礦產、水電開發等六大行業為主導的工業框架基本確立,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先后被授予全國綠化先進縣、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城、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省級文化工作先進縣、省級衛生縣城、省級計劃生育紅旗縣、省級擁軍優屬模范縣、省級“兩基”工作先進縣、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等多項榮譽稱號,1995年以來文明縣城創建工作一直名列麗水市前茅,2001年是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11個創建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之一。2001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9億元,同比增長13.2%;財政總收入達19043萬元,同比增長41.79%。農業總產值5.7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448元。效益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全縣農業生產呈現“減糧、擴經、增效”趨勢,茶葉總產量2234噸,產值3588萬元,筍產量(折干)1907噸,產值1335萬元;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2.5億元,其中5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企業35家,總產值14.53億元。鄉鎮個私企業穩步發展,實現產值8.2億元。外向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外貿自營出口達1309萬美元。第三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4億元。
遂昌縣“十五”期間的總目標是:農村達到小康水平,工業進入工業化中期。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的工作思路是: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基礎,以“生態立縣、綠色興縣”為基調,以構建新體制、新特色、新優勢、新格局為著力點,全力提高縣城的產業化、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水平,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一是實施“效益農業”戰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重點抓好竹業、茶葉兩個主導產業。規劃到2005年,毛竹林面積達到26萬畝,實現竹業產值4億元;建成無公害名優茶基地3萬畝,實現茶葉產值1.4億元。二是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大力發展工業和對農業資源轉化的加工業,堅持優化結構和擴大總量并舉,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全縣工業產值實現翻番,完成工業化初期向中期過渡。三是實施城市化戰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由以農業人口為主體轉向城鎮人口為主體,依托縣城和重點建制鎮,在推進城市化上實現突破;以交通和能源建設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經濟發展的硬環境。四是實施“科教興縣”戰略,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以積極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企業為重點,加快縣域科技進步;以產業化的思想加快發展教育,在確保義務段教育的基礎上,爭取到2005年初中升高中比例達到85%;加快發展廣播、電視、體育等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滲透和推進作用。
行政區劃
縣人民政府駐妙高鎮縣前街1號。郵編:323300。代碼:331123。區號:0578。
遂昌縣轄9個鎮、11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妙高鎮、云峰鎮、北界鎮、大柘鎮、石練鎮、金竹鎮、黃沙腰鎮、新路灣鎮、王村口鎮;焦灘鄉、應村鄉、湖山鄉、濂竹鄉、高坪鄉、蔡源鄉、龍洋鄉、西畈鄉、垵口鄉、柘岱口鄉、三仁畬族鄉。
2000年,遂昌縣轄9個鎮、1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07087人,其中:妙高鎮 55101人、云峰鎮 18235人、新路灣鎮 10231人、北界鎮 8382人、金竹鎮 13337人、大柘鎮 13389人、石練鎮 10139人、王村口鎮 8934人、黃沙腰鎮 7310人、三仁畬族鄉 7677人、濂竹鄉 3982人、應村鄉 8012人、高坪鄉 5025人、湖山鄉 9471人、蔡源鄉 3609人、焦灘鄉 2916人、龍洋鄉 4085人、柘岱口鄉 6897人、西畈鄉 3626人、墻口鄉 67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