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溪東村[331123105200]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村下村[331123105201]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橫街村[331123105202]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街頭村[331123105203]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高山村[331123105204]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培塢村[331123105205]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塘根村[331123105206]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白麻村[331123105207]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東坑村[331123105208]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車床村[331123105209]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前山村[331123105210]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永安村[331123105211]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黃垵村[331123105212]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后村[331123105213]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后山村[331123105214]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北山村[331123105215]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住龍村[331123105216]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后壟村[331123105217]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大垵村[331123105218]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大畔畈村[331123105219]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大墳山村[331123105220]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田后村[331123105221]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大田村[331123105222]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橫源村[331123105223]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華洋村[331123105224]
-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梭溪橋村[331123105225]
長途區號:0578 | 郵政編碼:323000 | |
車牌號碼:浙K | 行政代碼:331123(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遂昌縣 | 行政級別:鎮 |
1949年解放初沿用大柘鄉名,屬大柘區。1951年大柘鄉分為大柘、旦田兩鄉。1956年旦田兩鄉并入,巖下鄉的車床、前山、東坑劃入,稱大柘鄉,縣直屬。1958年大柘鄉的王曹劃給石練鄉,大柘分為光明公社的大柘、大田、上旦3管理區。1959年光明公社改稱大柘公社。1961年管理區稱公社,公社稱區。大柘管理區改稱大柘公社;大田、上旦兩管理區合并稱大田公社,均屬大柘區。1983年政社分開,大柘公社改稱大柘鄉,縣直屬。1987年9月建鎮。
經濟發展:大柘境內資源豐富,交通便捷,是遂昌縣西部四鎮六鄉通往外界的必徑之地,大柘不僅是全鎮的重點產糧鎮之一,而且在多年來逐漸形成了以茶葉、農副產品及畜牧業等為主要支柱產業的農村經濟結構格局,更是個茶業重鎮,2004年茶園面積達15035畝,茶葉產值5262萬元,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4021萬元,200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9258萬元,比2003年增17.9%,實現銷售收入8772萬元,投入技改資金560萬元。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從而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到2003年底,全鎮共有餐飲業15家、拖拉機運輸業145家、商品批發貿易業200余家,其他服務業98家。2004年全鎮工業總產值9258萬元,農業總產值755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989,位居全縣第一。
社會發展:大柘鎮的各項事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育事業從1919年創辦大柘第一座學堂“遂昌縣立第二高等小學”以來,經過半個多世紀(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洗禮,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教育得到撥亂反正,學校煥發出勃勃生機,1984年實現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歷史任務,1996年通過了“兩基”評估驗收,1998年被評為麗水地區“教育強鎮”,2003年被評為省級“教育強鎮”。衛生保健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2002年,建造了占地2552平方米花園式的門診大樓,有醫務人員27人,開展了社區服務,為大柘鎮建立健康檔案6000余份。2003年開始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全鎮收繳保險金21.7642萬元,農民參保率81.6%。近幾年基礎設施建設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電話裝機已達2400多部。1993年改鎮區至北山的機耕路為四級公路,接三仁鄉坑口至丁口公路,實現村村通公路。2003年至2004年實施康莊工程,對塘根、白麻、大垵、培塢、橫源、鎮區至北山等公路進行拓寬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