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紅星居委會[331127100001]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仙童居委會[331127100002]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城南居委會[331127100003]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城西居委會[331127100004]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浮丘村[331127100200]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惠明寺村[331127100201]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旱塔村[331127100202]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包鳳村[331127100203]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城西村[331127100204]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掃口村[331127100205]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張村[331127100206]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周湖村[331127100207]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嚴坑村[331127100208]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東弄村[331127100209]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三支樹村[331127100210]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灘嶺村[331127100211]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城北村[331127100212]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雙后崗村[331127100213]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王木坑村[331127100214]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赤木山村[331127100215]
-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鶴溪村[331127100216]
長途區號:0578 | 郵政編碼:323000 | |
車牌號碼:浙K | 行政代碼:331127(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景寧畬族自治縣 | 行政級別:鎮 |
縣治鶴溪,古稱沐鶴溪。漢初浮丘伯攜雙鶴隱居此間,筑臺垂釣,沐鶴于溪而名,鎮因溪名。明景泰三年(1452)置縣,始為縣治。崇幀十三年(1640),知縣徐日隆疊石為城,周長二里許,建承恩、行春兩門并小東門、南門、小南門、西門,遂有城郭。清代設行春、錦衣、西河、統政4坊。除1960一1984年6月撤縣期間外,歷為景寧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境居縣中部偏北,北緯27°57’-27°58’,東經 119°38’-119°39’。
鎮駐地海拔190米。東鄰梅歧鄉,南倚澄照鄉,西連大均鄉,北接外舍鄉。1984年6月景寧畬族自治縣建立時,鎮區面積0.69平方公里。1992中6月,原張春鄉并入,面積由28平方公里擴大到108.6平方公里,轄新城、仙童、百歲、百塔、金仙寺、城郊、垟后、浮丘8個居民委員會,鶴溪、學田、嶺腳、溪口、掃口、浮丘、包鳳、余山、張村、嚴村、惠明寺、三枝樹、東弄、王木坑、灘嶺、敕木山16個村民委員會,68個自然村。人口由1984年2627戶,9930人增到5631戶,18103人,占全縣人口10.49%,其中非農業人口占鎮人口49.93%;畬族人口占鎮人口24.30%,占全縣畬族總人口25.57%,是畬族最集中的居住地。葉山頭自然村是畬族祖先1200年前入遷時的落腳點。畬族聚居的包鳳行政村潘山嶺自然村1989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縣中部低山糧、果、茶、畜、藥綜合農業區,耕地6321畝,是景寧主要產糧區。林地47451畝。工業有國營、集體、合資和引進外資開辦的采礦、冶煉、造紙、電力、森工、釀造、紡織、針織、制藥、電聲、印刷機械等門類以及縣、鎮屬商業企業、鄉鎮企業等200余家。1984年后,在改造老城的同時,加快新城建設,至1990年,新城區建成面積2.12平方公里,為1984年鎮區面積的3.07倍,主要街道人民路、建設路、復興路、鶴溪路、敕木山路、環城西路等總長4.5公里,面積65280平方米,分別為老街長度、面積的3.08倍、4.8倍。電、自來水、通信電纜、消防和下水道工程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