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區 地區編碼:410402 郵編:467000 電話區號:0375
- 衛東區 地區編碼:410403 郵編:467000 電話區號:0375
- 石龍區 地區編碼:410404 郵編:467000 電話區號:0375
- 湛河區 地區編碼:410411 郵編:467000 電話區號:0375
- 寶豐縣 地區編碼:410421 郵編:467400 電話區號:0375
- 葉縣 地區編碼:410422 郵編:467200 電話區號:0375
- 魯山縣 地區編碼:410423 郵編:467300 電話區號:0375
- 郟縣 地區編碼:410425 郵編:467100 電話區號:0375
- 舞鋼市 地區編碼:410481 郵編:462500 電話區號:0375
- 汝州市 地區編碼:410482 郵編:467500 電話區號:0375
行政區劃:新華區 衛東區 石龍區 湛河區 寶豐縣 葉縣 魯山縣 郟縣 舞鋼市 汝州市 |
長途區號:0375 | 郵政編碼:467000 | 面積:7882平方公里 |
車牌號碼:豫D | 行政代碼:410400 | 人口:490萬人 |
隸屬政區:河南 | 行政級別:地級市 政府地址:新華區 |
平頂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因市區緊依“山頂平坦如削”的平頂山而得名。屬豫西山區與黃淮平原兩大地貌類型的過渡地帶。西依伏牛山脈,東接黃淮平原,南臨南陽盆地,北屏嵩箕山系。毗鄰洛陽、南陽、駐馬店、漯河、許昌。市區建成區面積36平方公里,整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遞降,依次分布為低山、丘陵、崗地、河谷帶狀傾斜平原。氣候溫和,水質優良,水源盛沛 ,多年來平均無霜期215天, 日平均氣溫14.9℃,平均降水量810毫米。適宜生長有價值的高等植物1000多種,脊椎動物400多種,是理想的工農業生產寶地。
平頂山是座年輕的城市,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明。市郊、魯山、汝州等地現存有新石器時期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這里古代屬豫州地,西周時為應國,故平頂山又稱“鷹城”,后歷盡淪桑,幾度變更分屬。新中國成立后,探明平頂山地區蘊藏大量優質煤田,遂開始大規模開發建設。1957年3月國務院批準設立平頂山市,11月成立平頂山礦務局,1964年3月合為平頂山礦區,6月改為特區。1968年3月恢復平頂山市,為省轄市,1983年實行市帶縣體制。
古代的平頂山地區,曾是群雄逐鹿的古戰場,歷史上著名的晉楚“湛阪之戰”和新漢“昆陽之戰”都發生在這里。這片土地曾養育了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墨子 、 唐朝大詩人元結、南宋名將牛皋、明代醫學家滑壽、清代文學家李綠園、近代農民起義領袖白朗和現代詩人徐玉諾等著名人物。歷代文人名士如李白、韓愈、顏真卿、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梅堯臣等都在這里留下許多珍貴的遺跡。解放戰爭年代,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鄧子恢曾在寶豐主持召開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軍區著名的柳林會議和寶豐會議。
平頂山旅游資源豐富,已開發景點40多處。省級自然風景名勝區石人山雄渾挺拔,風景薈萃,與“三湯”溫泉相映成趣,汝州溫泉久負盛名。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令人流連忘返,千年古剎汝州風穴寺,存有唐代七祖塔、宋代大鐵鐘等六大稀世珍品,84座靈塔 , 可與少林寺比肩;郟縣境內大文豪蘇軾父子的“三蘇墳”有“蘇墳夜雨”、“蛙鳴道”堪稱奇觀;毗鄰市區的白龜山水庫煙波浩渺,碧沙若金。市區還有占地近70公頃的湛河帶狀公園、河濱公園、青年公園、古樸典雅的盆景園等游樂場所10余處,境內古文化遺跡頗多,僅新石期時代遺址就五、六處,還有飲譽華夏的汝窯遺址、古應國古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