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九華鄉 杜村鄉 酉華鄉 喬木鄉 九華鎮 楊田鎮 朱備鎮 丁橋鎮 新河鎮 陵陽鎮 廟前鎮 木鎮鎮 蓉城鎮 |
長途區號:0566 | 郵政編碼:247100 | |
車牌號碼:皖R | 行政代碼:341723 | |
隸屬政區: 池州 | 行政級別:縣 |
青陽縣位于長江中游南岸,皖南山區北部,南依黃山,北枕長江,面積1180.6平方公里(含九華山風景區12.6平方公里),耕地1.6萬公頃,林地7.02萬公頃。轄11個鄉鎮,158個村,總人口26.5萬,其中農業人口22.5萬人。縣境地勢南高北低,南部中山峭拔,中部丘陵綿延,北部以平原、迂區為主。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稱。佛教圣地九華山雄踞境內。
青陽縣交通便捷,基礎設施良好,是投資的理想場所。318國道橫貫東西,103省道直穿南北,童埠港水運直通長江。 國家“十五”重點項目:銅陵——九江鐵路、上海——武漢沿江高速、合肥——九華山——黃山高速公路縱橫全境明年將開工建設。已開工建設的銅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在縣城東部設有進出口立交;銅九鐵路過境設有客貨站。快速、便捷、立體化的交通路網已經基本形成。電力資源充足,通信設施齊全,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完善。縣委、縣政府正著力加快工業化、城市 化建設進程,縣城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將青陽建成九華山旅游區:“交通樞紐中心、旅游接待中心、休閑服務中心、商品 集散中心、會展中心”。
青陽縣物產天寶,資源豐富 是創業的風水寶地。境內盛產稻,茶,麻,蠶繭,油料,竹木等農副產品,素有“蠶桑之地”、“魚米之鄉”的美稱。森林覆蓋達50.3%。礦產蘊藏十分豐富,已探明7類36種,其中方解石3億噸,白云石10億噸, 石灰石30億噸,現有年開采加工生產能力已達百萬噸以上。其中方解石礦床被有關專家評價為“中國最大,亞洲罕見”的方解石礦床。另有較高品質的石英石、花崗巖、大理石、等礦產資源待規模開采。青陽經濟中,非金屬礦采掘加工、 機械鑄造、繭絲麻輕紡、服裝加工、旅游產品加工、農特產綠色食品加工等工業布局板塊初步形成,正煥發著勃勃生機。
青陽縣山靈水秀 遍布風景名勝,是旅游休閑的美妙樂園。氣候溫潤宜人,奇峰怪石林立,九華十景聞名遐邇, 神仙洞幽深奇妙。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引來無數名人墨客攬勝吟唱,李白、劉禹錫、杜牧、王安石、蘇轍、 滕子京、岳飛等都曾駐足于此并留下大量詠贊青陽的詩篇,現在古文化遺址120余處。近年來,青陽旅游開發方興未艾, 景區內經林業部批準的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九子巖景區已規劃建設。
青陽縣與時俱進 政通人和,社會穩定,民心思上,更有強烈的發展意識和迎接八面來風的壯大胸懷。 青陽正面向世界致力于發展開放型經濟,良好的法制環境可以保證投資者的創業權益不受任何侵害;所奉行的“一切服務 于招商,一切服從于招商,想投資者所想,幫投資者所需,爭一流效率,創一流服務,樹一流形象 。對投資者高看一眼,厚愛一層”的服務理念,可以保證投資者享受到家人的溫暖;所制定的優惠政策可以保證投資 者獲得更多的利益回報。近年來,青陽縣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特點,大力實施項目興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生態活縣、憂慮強縣戰略,搶抓機遇,提速爭先,加快崛起,權限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去的持續快速發展。真誠守信,熱情好客的青陽人民,已經憑借優越的自然條件、優異的投資環境、優厚的投資回報, 成功地迎來了韓國歐米亞、法國英格瓷、香港韋確以及與國風塑業、巢東股份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青陽。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 青陽人民熱切期望著更多的慧眼商家有識之士到青陽觀光旅游、投資興業。
青陽縣總面積1181平方千米。總人口28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蓉城鎮,郵編:242800。代碼:341723。區號:0566。拼音:Qingyang Xian。青陽縣轄9個鎮、4個鄉:蓉城鎮、木鎮鎮、廟前鎮、陵陽鎮、新河鎮、丁橋鎮、朱備鎮、楊田鎮、九華鎮、喬木鄉、酉華鄉、杜村鄉、九華鄉。其中,九華鎮、九華鄉由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管理。唐置青陽縣。據《元和郡縣志》:“以在青山之陽為名”。
1988年,全縣轄3鎮17鄉:蓉城鎮、木鎮鎮、九華鎮、陵陽鄉、丁橋鄉、廟前鄉、沙濟鄉、楊田鄉、朱備鄉、五溪鄉、童埠鄉、新河鄉、城東鄉、喬木鄉、南陽鄉、杜村鄉、九華鄉、竹陽鄉、酉華鄉、東堡鄉。其中,九華鎮由九華山管理處代管。
1992年,撤銷陵陽鄉,設立陵陽鎮;撤銷丁橋鄉,設立丁橋鎮;撤銷廟前鄉,設立廟前鎮;撤銷童埠鄉,設立童埠鎮。行政區劃調整后,全縣轄7鎮13鄉:蓉城鎮、木鎮鎮、九華鎮、陵陽鎮、丁橋鎮、廟前鎮、童埠鎮、楊田鄉、朱備鄉、五溪鄉、新河鄉、沙濟鄉、城東鄉、喬木鄉、南陽鄉、杜村鄉、九華鄉、竹陽鄉、酉華鄉、東堡鄉。其中,九華鎮由九華山管理處代管。
1994年,撤銷五溪鄉,設立五溪鎮;撤銷朱備鄉,設立朱備鎮;撤銷沙濟鄉,設立沙濟鎮。1999年,撤銷東堡鄉、楊田鄉,合并設立楊田鎮。
2000年,青陽縣轄11個鎮、8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53280人,其中:蓉城鎮 43275人、木鎮鎮 14457人、廟前鎮 20688人、陵陽鎮 10559人、童埠鎮 4717人、丁橋鎮 18378人、五溪鎮 4490人、朱備鎮 8402人、沙濟鎮 8719人、楊田鎮 18489人、九華鎮 5724人、城東鄉 17876人、南陽鄉 5308人、 新河鄉 11556人、竹陽鄉 10179人、喬木鄉 9215人、酉華鄉 12114人、杜村鄉 18233人、九華鄉 10901人。
2001年,撤銷城東鄉,并入蓉城鎮;撤銷新河鄉、童埠鎮,合并設立新河鎮;將九華鄉委托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管理。同年,全縣村委會數由2000年底的169個減少到150個:喬木鄉同義村、東源村合并為東源村,金樓村、塔山村、長橋村合并為塔山村;楊田鎮上東村、東溪村、竹溪村合并為上東堡村,下東村、溪田村合并為下東堡村,澗河村、和坦村合并為澗泉村;丁橋鎮朱家村、漁運村、插花村合并為朱家村;木鎮鎮金義村、武圣村、潭興村合并為武圣村;杜村鄉紅光村、新豐村合并為東館村,雙虹村、鎮村合并為杜村村,河東村、西河村、五陽村合并為西館村,垅上村、上峰村合并為四峰村,晚口村、宗文村、龍華村、中平村合并為宗文四合村。 行政區劃調整后,青陽縣轄11個鎮、6個鄉,共有13個居委會、158個村委會:蓉城鎮、木鎮鎮、廟前鎮、陵陽鎮、新河鎮、丁橋鎮、五溪鎮、朱備鎮、沙濟鎮、楊田鎮、南陽鄉、喬木鄉、酉華鄉、杜村鄉。其中,九華鎮、九華鄉(及其所轄的2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由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管理。
2004年底,青陽縣轄11個鎮、6個鄉。
2005年12月28日,經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省民政廳下發《關于同意青陽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為此青陽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已全面啟動。具體調整是:撤銷陵陽、木鎮、沙濟、五溪4個鎮和南陽、竹陽兩個鄉。將五溪鎮整建制并入蓉城鎮;將竹陽鄉、木鎮鎮整建制合并,設立新的木鎮鎮,鎮政府為原木鎮鎮政府駐地;將沙濟鎮、南陽鄉、陵陽鎮整建制合并,設立新的陵陽鎮,鎮政府為原陵陽鎮政府駐地,其他鄉鎮行政區劃不變。至此青陽縣(除九華山管轄的1鄉1鎮)鄉鎮由原來的15個鄉鎮調整到11個鄉鎮,鄉鎮平均人口由原來的1.76萬人增至2.41萬人,鄉鎮平均面積由原來的78.7平方千米增至107.3平方千米。截至2005年12月31日,青陽縣轄8個鎮、3個鄉(不包括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所轄的1個鎮、1個鄉:九華鎮、九華鄉)。
四、鄒平青陽鎮
(1)旅游
會仙山是長白山迤北之最高峰,海拔590米,山勢挺峻秀拔,形若覆礅。據傳群仙曾會集于此故名會仙山。峰頂“八仙臺”、“金母祠”遺址尚存。北有石船峪,南有盤壑峪,東有滴水崖。山巔南側有洞懸于崖中,洞中有玄和佛像,也稱“玄和洞”,堪稱絕景。最為壯觀的乃三月三清明節呈現的仙燈勝景。舊志曾載:每逢清明節正值農歷三月初三時,或二、三月間,天氣寒冷,風起霧臺,夜有仙燈出現,記稱:狀如星光燭火,大若盤盂;飄渺空際,時近時遠,乍開乍合,如人持燭炬行走,許時方沒。故稱“會仙神燈”。山上有日觀臺,晴朗的早晨,遙望東方日出,能隱約看到東海翻騰的波浪。峪底和峪北嶺上有兩座相距不遠的古建筑,殿宇輝煌,俗稱“上場、下場”,此地草木茂密,紫莖芬芳,懸崖峭壁,景致幽僻,成和微題曰:“小桃源”。
會仙日有白云騰, 云纜山腰是雨微。
準備來年寒食后, 滿天風雨看仙燈。
峻極中峰叱獨幽, 天低日見白云浮。
西來岳色孤煙秀, 東望滄溟一勺流。
——張實居(清)《長白竹枝詞》
舊時每年三月初三,相傳西王母生日,在上、下場有廟會活動,盛況頗大,屆時搭臺唱戲,各地善男信女前來進香趕會,來者不計其數。1936—1937年間鄉人曾重修殿宇,1939年遭日寇掃蕩燒光,廟會遂止。今和平盛世,為弘揚中華民族之廟會文化,廣交四方賓朋,交流經濟發展信息,九四年三月初三恢復山會。
長白山山脈縱橫交錯,有大小百余條山峪,以雕窩峪為最,峪長2.5公里,峪內樹木繁茂,亂石蹲踞,景色眾多。有蓮花臺、筆尖石、潛龍澗、九頂峰、碧霞祠等十大景觀。隋末王薄起義遺址就坐落在峪內,系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雕窩峪風景區山高水險,森木茂密,景色可人。人文古跡、自然景觀俱佳,是一個旅游觀光的好景區,每年都吸引各地游客10余萬人。
“王薄起義遺址”。 遺址源于公元611年隋末第一次農民起義——王薄起義,王薄系長白山鐵匠。公元611年隋煬帝東征高麗,養馬山東,橫征暴斂,百姓苦不堪言,鐵匠王薄聚眾2萬余人,打刀造槍,首舉義旗,起義造反。先后轉戰齊魯數十郡縣,達8年之久。王薄起義遺址內仍有點將臺、古石墻、了望哨、屯糧處等景點。
“蓮花臺”。位于雕窩峪之東山,山頂巨石集束,傾斜四開,酷似蓮花怒放,橫出峰巔,故名曰蓮花臺,亦名蓮花峰,為長白山一大奇觀。
矗入云霄眺千嶺,危出數頂蓮花峰。
融山吞落日,東峰托玉磐。
——王云浩
(2)農業
青陽鎮四季分明,沃土坦蕩,物華天寶。境內銅、麥飯石以及中藥材蘊藏豐富。山區宜種谷物、雜糧發展林果業,“無核甜柿”、“小米”、“紅芽香椿”等特色產品飲譽海內外。平原適合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玉米制種已發展為全省最大的“訂單農業”基地,年產優質玉米種300萬公斤。
青陽鎮著眼于增加農民收入,制定“南治山、北建園、中間改造低產田”的總體發展思路,大搞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全鎮擁有五個農業生產基地:(1)萬畝經濟林基地(柿子、蘋果、香椿、冬棗、板栗等);(2)萬畝小雜糧基地(谷子、綠豆、芝麻、紅小豆);(3)2萬畝良種基地(玉米制種和小麥良種繁育);(4)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即芽莊湖開發區,以淡水養殖、蔬菜種植為主);(5)畜牧小區17個(豬、羊、雞、鴿等)。
(3) 編輯者的話
我是青陽人,在青陽鎮青陽村出生成長,見證了一切。污染,垃圾溝,發展,變遷。但是污染很嚴重,但是并沒有去制止,政府的腐敗,踢皮球,大媽的嘮叨。路上的乞丐。慶典。 有美好的,有難過的。我希望改善這些難過的 ,讓人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
(4) 其他
山東省大面積停電波及青陽,據小道消息:而且發生了些沖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