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4区,8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久久电影tv

[登錄] [免費注冊]
中國電商物流網
首頁 物流新聞 物流公司 物流設備 物流專線 物流展會 同城物流 同城快遞 同城搬家 同城配貨 快遞網點 郵編查詢 行政區劃
當前位置:行政區劃 > 吉林省 > 通化市 > 梅河口市

更新時間:2021-02-20

梅河口市介紹


行政區劃:李爐鄉 海龍鎮 新合鎮 曙光鎮 中和鎮 進化鎮 一座營鎮 水道鎮 山城鎮 黑山頭鎮 光明街道 杏嶺鄉 雙興鄉 興華鄉 吉樂鄉 小楊滿族朝鮮族鄉 灣龍鄉 新華街道 康大營鎮
長途區號:0435郵政編碼:134000
車牌號碼:吉E行政代碼:220581
隸屬政區: 通化行政級別:縣級市

  郵編:135000 代碼:220581 區號:0435 地理坐標:東經125°15′~126°03′,北緯42°08′~43°02′
  
  梅河口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東北與輝南縣、磐石市毗鄰;東南與柳河縣為鄰;西南與遼寧省清原縣交界;西北與東豐縣接壤。南北長97千米,東西寬35千米,總面積2174.6平方千米。總人口61546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9714人。
  
  市人民政府駐和平大街。全市轄5個街道、12個鎮、6個鄉、1個民族鄉:新華街道、解放街道、和平街道、福民街道、光明街道、山城鎮、海龍鎮、紅梅鎮、新合鎮、曙光鎮、中和鎮、進化鎮、一座營鎮、水道鎮、康大營鎮、牛心頂鎮、黑山頭鎮、李爐鄉、杏嶺鄉、雙興鄉、興華鄉、吉樂鄉、小楊滿族朝鮮族鄉、灣龍鄉。共有27個社區、303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街道鄉鎮簡介)
  
  解放街道(Jiefang Jiedao)  代碼:220581001 郵編:135000
  位于市區中心。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3865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4883人。辦事處駐站前路。轄站前社區、育才社區、園林社區、電廠社區、季家社區、季家村、新城村。
  因街道駐地而得名。偽滿時期叫東門外,國民黨統治時期叫二堡,1947年解放后改名為解放街。1985年3月海龍縣改為梅河口市,劃分四個街道辦事處,本街由原建國、站前等三個街道辦事處合并為……
  
  新華街道(Xinhua Jiedao)  代碼:220581002 郵編:135000
  位于梅河口市區西部,面積6平方千米。人口5035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7613人。辦事處駐和平大街。轄金華社區、愛民社區、松江社區、沿河社區、建國社區、建國村、同意村。
  因駐地新華街而得名。偽滿時期為雙龍區,國民黨統治時期為雙龍村。1947年解放后建街,改名為新華街,至今。
  
  和平街道(Heping Jiedao)  代碼:220581005 郵編:135000
  位于市政府西北1千米處,東與鐵東街,西與氣象站,南與鐵西街,北與鐵東街相接。面積14平方千米。人口3933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7237人。辦事處駐福建路。轄麗園社區、青園社區、四合社區、八十八棟社區、鐵東社區、翠園社區、全勝村、萬勝村。
  因駐地而得名。民國時期,姓徐的在此開炮鋪,曾叫徐炮鋪。偽滿時期日本人在此地修住宅區,因此稱日本住宅區……
  
  福民街道(Fumin Jiedao)  代碼:220581006 郵編:135000
  位于梅河口市區西南2千米,面積23平方千米。人口1759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686人。辦事處駐和平大街。轄砂輪社區、橋西社區、福民村、張家村、同心村、和盛村、幸福村、常家村、永豐村。
  因駐地福民村而得名。光緒四年,歸屬于海義社。民國時期開設梅河口鄉。偽滿時期改鄉建街,成立梅河口公所。1947年5月……
  
  光明街道(Guangming Jiedao)  代碼:220581007 郵編:135000
  位于市區南部,大柳河南岸,面積11平方千米。人口1817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391人。辦事處駐南河路。轄前途社區、蓮花社區、向陽社區、興業村、業家村、革新村。
  1987年建立街道辦事處,因位于大柳河南岸,定名為河南街道。1994年12月31日,經省政府批準……
  
  山城鎮(Shancheng Zhen)  代碼:220581100 郵編:135022 地理坐標:東經125°23′-125°27′,北緯42°21′-42°23′
  位于市區西南25千米,面積152.8平方千米,其中城區12.1平方千米。人口7467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1581人。鎮政府駐團結街。轄32行政村:團結社區、東放社區、利民社區、東勝村、永勝村、金星村、四合村、東山村、鄭家村、西山村、五里卜村、西花園村、中花園村、東花園村、河南村、大泉眼村、二泉眼村、三泉眼村、新泉村、華豐村、南溝村、頭八石村、東小卜村、城東村、城西村、二龍村(駐二龍山)、龍山村(駐站前堡)、東玉井村、小灣村(駐小灣溝)、西玉井村、保民村、保興村、大安村、大灣村(駐大灣溝)、樺樹村(駐大廟)。
  山城鎮是一座古城,城鎮西北角一座城子山,山上有600年前的古城遺址,因此得名城子山。而本鎮又位于城子山腳下,故名山城子。清初此地為禁墾圍場,光緒年開發,歸海信社管轄,民國時期為山城鎮,民國二年在此設海龍右翼翼長衙門。1928年東邊道鎮守使行署由丹東(安東)移到山城鎮。偽滿時期為山城鎮公所,……2000年11月經吉林省政府批準,將原花園朝鮮族鄉合并到山城鎮。2005年9月9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大灣鎮,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山城鎮管轄(享受民族鄉待遇);10月,山城鎮完成了與大灣鎮的合并。合并前,原山城鎮面積82.3平方千米。人口64300人。
  
  原大灣鎮(Dawan Zhen)  代碼:220581104 郵編:135028  位于梅河口市西部,距市里35千米。面積70.5平方千米。人口1037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人。鎮政府駐二龍山村。轄個行政村:小灣村、東玉井村、西玉井村、保民村、保興村、大安村、大灣村、樺樹村、二龍村、龍山村。  因境內大灣溝屯得名。清咸豐年開發,初設海樂社,治所二龍山。民國時為大樺樹鄉,偽滿時期改為二龍山村。解放后劃歸吉樂……
  
  紅梅鎮(Hongmei Zhen)  代碼:220581101 郵編:135018
  面積91平方千米。人口6202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7650人。鎮政府駐紅梅街。轄14個行政村:東升社區、紅梅社區、工農社區、新風社區、向陽社區、中興村、聯盟村、永光村、民主村、福利村、曲家村、富強村、劉大村、程家村、白石溝村、隱賢村、保賢村、嶺西村、四八石村。
  因在梅河口境內,紅梅礦又建在鎮駐地,取紅梅礦的“紅”字,梅河口的“梅”字,故得名紅梅鎮。……
  
  海龍鎮(Hailong Zhen)  代碼:220581102 郵編:135007
  面積140.3平方千米。人口4605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114人。鎮政府駐海龍。轄17個行政村:九龍社區、龍興社區、西關社區、城南村、鮮紅村、雙峰村、雙頂村、向前村、先進村、先鋒村、興隆村、裕民村、利民村、東吉村、正義村、新勝村、春光村、春明村、八家崗村、大榆樹村。
  本鎮位于大柳河下游,地勢低洼,水草豐盛,生存著一種叫水獺的小動物,“海龍”是滿語水獺的漢譯。海龍為一古鎮,明代女貞哈達部駐本鎮。清朝時封禁為圍場。自圍場開放以后,一直是圍場總管衙門、海龍廳、海龍府、海龍縣的治所。1956年10月26日海龍縣縣城正式由海龍遷至梅河口鎮。
  
  新合鎮(Xinhe Zhen)  代碼:220581103 郵編:135006
  位于梅河口市東郊,距市區20千米,面積147.5平方千米。人口2562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8人。鎮政府駐新合堡。轄16個行政村:新合村(駐新合堡)、新華村(駐新合堡)、東興村(駐孫家街)、得勝村(駐孫家粉坊)、保安村(駐紀家街)、黑山村(駐李大院)、新民村(駐謝家街)、新春村(駐永安屯)、新興村(駐付家粉坊)、河洼村、馬家村、勝利村、雙勝村、茂林村(駐林家大院)、平安村(駐張家粉坊)、永發村。
  鎮名源于駐地,新合堡系原河洼鄉所在地,早年稱霍家燒鍋,偽滿時期改稱新合堡。光緒初年開發,初設治為海達社。民國時期改為太平川鄉,偽滿時期改稱太平川村,并設有警察分駐所,……
  
  水道鎮(Shuidao Zhen)  代碼:220581105 郵編:135023
  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1084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84人。鎮政府駐水道村。轄10個行政村:新豐村(駐李店)、新立村、水道村、煙橋村、愛林村、龍頭村、新開村、中和村(駐幸福)、新立屯村、西北溝村。
  由駐地水道屯而得名。光緒初期開發,歸屬海升社管轄。民國時期歸大荒溝鄉,偽滿時期為大荒溝村,下水道屯。1956年為……
  
  中和鎮(Zhonghe Zhen)  代碼:220581106 郵編:135021
  位于梅河口市區西南20千米,面積65.2平方千米。人口1468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82人。鎮政府駐白家堡。轄11個行政村:東下村(駐牟家街)、光明村(駐葉家街)、劉堡村、蘭堡村、黎明村(駐白家堡)、二八石村(駐白家堡)、平等村、三八石村(駐趙家大院)、張油坊村、金廠溝村、關家溝村。
  清初為禁墾圍場,光緒初年開發,設治為海仁社。民國時期歸頭八石鄉管轄。偽滿時期歸屬樺樹村。1947年建區時,因境內有中和屯而得名。……
  
  黑山頭鎮(Heishantou Zhen)  代碼:220581107 郵編:135029
  位于梅河口市區西6千米。面積47.5平方千米。人口1219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03人。鎮政府駐張家堡。轄7個行政村:黑山頭村、自強村(駐李家床子)、寶山村、和平村(駐梁家街)、建設村(馬家街)、豐收村、團結村(張家堡)。
  由原駐地黑山頭村得名。因其境內有一座禿山,表面石頭呈黑褐色,故名黑山頭。清朝同治末年開發,歸屬海智社。民國時期改為大黑嘴子鄉,偽滿時改為寶山村。1947年解放后,……
  
  曙光鎮(Shuguang Zhen)  代碼:220581108 郵編:135002
  面積80.8平方千米。人口1486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19人。鎮政府駐六八石村。轄15個行政村:曙光村(駐六八石)、六八石村、汪家村(駐東山屯)、蓮花村(駐付家溝)、同勝村(駐胡家街)、羅家村、艾家村、永富村、安全村、五人班村、紅星村(駐杜家街)、五八石村(駐西太平)、西太平村、安樂村、東太平村。
  由駐地得名“曙光”。光緒四年開發,初設治為海良社。民國初期改為六八石鄉。并設有巡警局。偽滿初期為保安鎮(后期改為……
  
  進化鎮(Jinhua Zhen)  代碼:220581109 郵編:135003
  位于梅河口市南部,距市區18千米,南界為柳河縣。面積90.7平方千米。人口1315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45人。鎮政府駐進化村。轄10個行政村:進化村、大興村、永范村、前進村(駐三合屯)、三合村、通河村、樂善村、堿水村、維新村、謝家村。
  以駐地進化村而得名。光緒初年開發,屬海隆社管轄。民國時期歸堿水河子鄉和三合堡鄉。1937年偽滿時期歸屬謝家營村,……
  
  牛心頂鎮(Niuxinding Zhen)  代碼:220581110 郵編:135011
  2005年2月5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野豬河鎮、雙泉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牛心頂鎮管轄。位于梅河口市東北部,距市區28千米,面積187.5平方千米。人口2788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01人。鎮政府駐牛心頂村。轄21個行政村:牛心頂村、興隆溝村(駐董家屯)、馬場村、小河北村、王家村(駐蔡家溝)、河東村、搭連溝村(駐前搭連溝)、八泉眼村、興隆堡村、雙泉村、向陽村、陳家村、朝陽村、鳳陽村、野豬河村、自興村、三里村、新紅村(駐劉家街)、六合村(駐郭家屯)、大沙河村、常興村。
  
  原牛心頂鎮(Niuxinding Zhen)  代碼:220581110 郵編:135011  位于梅河口市東北部,距市區28千米,面積71.9平方千米。人口12512人。鎮政府駐牛心頂村。轄牛心頂村、興隆溝村、馬場村、王家村、搭連溝村、河東村、小河北村。  由駐地得名。牛心頂屯名始于海龍建治之初,該屯東有一形似牛心的山,山下之屯稱為牛心頂。清初為禁墾圍場,光緒初年開發,設海盛社。民國初期為牛心頂鄉,偽滿時設牛心頂村。1947年解放……
  原野豬河鎮(Yeizhuhe Zhen)  代碼:220581111 郵編:135012  位于梅河口市最東部、距市區30千米,靠近輝南縣朝陽鎮城郊。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952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人。鎮政府駐野豬河村。轄野豬河村、自興村、三里村、常興村、六合村、新紅村、大沙河村。  由駐地野豬河村而得名。此處開發前曾有河有林,常有野豬來河邊棲戲,故人們將此河稱之為野豬河。光緒初年開發,屬海康社,民國時期為野豬河鄉,偽滿時期為野豬河村,1947年解放后,為野豬河區……
  原雙泉鄉(Shuangquan Xiang)  代碼:220581212 郵編:135013  位于梅河口市東北部,距市區35千米,面積61.6平方千米。人口584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人。鄉政府駐八泉眼村。轄個行政村:陳家村、向陽村、朝陽村、八泉眼村、鳳陽村、興隆村、雙泉村。  鄉名源于駐地雙泉堡。因堡內有兩個泉眼,故得名雙泉。清光緒年間開發,歸屬海安社。民國時期為八大泉眼鄉。偽滿時期設雙泉堡村。1947年解放后,歸野豬河區……  
  
  一座營鎮(Yizhuoying Zhen)  代碼:220581112 郵編:135014
  位于梅河口市北部,距市區34千米。面積77.45平方千米。人口1154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71人。鎮政府駐中心村。轄13個行政村:南大橋村、高楊樹村、韓家店村、靖安村、永新村、一座營村、泉眼村、中心村、明新村(駐后明新)、太平河村、紙坊村(駐黃家街)、穆家店村、新盛村(駐前明新)。
  鎮名源于光緒年間,為了保護圍場,清兵于山南坡扎下一座營盤守護,百姓稱此地為一座營,沿稱至今。光緒初年開發,歸屬于海治社管轄。民國年間為黑咀子鄉,偽滿時改稱一座營村。1947年土改后為……
  
  康大營鎮(Kangdaying Zhen)  代碼:220581113 郵編:135015
  位于梅河口市最北部,距市區43千米。面積102.4平方千米。人口1398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86人。鎮政府駐康大營村。轄17個行政村:康大營村、孟家溝村、大橋村、二道崗村、鮮忠村(駐二道崗)、二道河子村、前趙家街村、北趙家街村、橫頭山村、北五塊石村、南五塊石村、慕家粉坊村、三十一戶村、三灣子村、民安村、黑嘴子村、宋家街村。
  因駐地康大營村而得名。清初,此地設有正蘭旗兵營,西有一條36丈寬的觀馬道,人們習慣……光緒初設治,歸海兆社。民國時期為康大營鄉,偽滿時為二道崗村。1947年解放后,為一座營區康大營
  
  吉樂鄉(Jile Xiang)  代碼:220581201 郵編:135025
  面積96.9平方千米。人口943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22人。鄉政府駐吉樂屯。轄10個行政村:吉慶村、吉樂村、吉興村、臥龍村、吉宏村(駐吉祥屯)、挑參溝村、復興村、小吉樂村、吉安村、吉祥村。
  因駐地吉樂而得名。清光緒初期開發,歸屬于海升社管轄為大荒溝鄉。偽滿統治時期為大荒溝村,并設有警察署。九三光復后,設吉樂……
  
  小楊滿族鄉(Xiaoyang Manzu Xiang)  代碼:220581202 郵編:135024
  2005年9月9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姜家街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小楊滿族朝鮮族鄉管轄。面積178.9平方千米。人口1598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39人。鄉政府駐大楊村。轄17個行政村:大楊村、古城村(駐方家街)、方家街村、慶云村、景興村、楊樹河村、慶福村(駐小荒頂)、陳大橋村、保祥村、宮家街村、雙龍村、雙陽村(駐雙龍)、姜家街村、倒木溝村、大樺樹村(駐腰堡)、頭道堿場村、六官巷村(駐黑咀子)。
  
  原姜家街鄉(Jiangjiajie Xiang)  代碼:220581200 郵編:135026  位于梅河口市西南部。面積68.7平方千米。人口524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人。鄉政府駐姜家街村 。轄六官巷村、頭道堿場村、大樺樹村、倒木溝村、姜家街村。  由駐地得名。咸豐末年開發,歸屬海恒社。民國時期為六官巷鄉,姜家甲,偽滿時期歸姜家街村公所,1947年解放后為吉樂……
  原小楊滿族鄉(Xiaoyang Manzu Xiang)  代碼:220581202 郵編:135024  位于梅河口市區西南33千米處,面積110.2平方千米。人口10736人。鄉政府駐大楊村。轄慶去村、景興村、楊樹河村、慶福村、陳大橋村、保祥村、宮家街村、雙陽村、雙龍村、大楊村、古城村、方家等。
  原駐地小楊樹河,因小楊樹河流經這里而得名,后簡稱“小楊”而得名。光緒初期設治時歸海升社管轄,前中華民國歸頭八石鄉,偽滿統治時期為楊樹河村,1947年解放后為第八區(……
  
  李爐鄉(Lilu Xiang)  代碼:220581207 郵編:135001
  位于梅河口市中部,距市區4.5千米。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1367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3人。鄉政府駐李爐村沈家街。轄10個行政村:三人班村、李爐村(駐沈家街)、連山村(駐靠山屯)、永強村(駐宮家街)、永平村(駐龐大院)、廣豐村(駐趙大房)、廣居村(駐鴨綠)、邱鳳村(駐邱家街)、鳳城村(駐小城子)、東泉村(駐嗡泉)。
  鄉名因李爐村而得名。相傳,光緒年間由山東遷來李姓鐵匠在此開爐,取名李爐。民國時期為蓮花鄉,偽滿時期為蓮山村。1947年土改后為六八石區的一個村(李爐溝村)。1956年為……
  
  杏嶺鄉(Xingling Xiang)  代碼:220581207 郵編:135004
  2005年2月5日,撤銷義民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杏嶺鄉管轄。面積156.9平方千米。人口3197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91人。鄉政府駐杏嶺。轄30個行政村:杏嶺村、升平村、小城子村、東升村(駐小城子)、支前村、強勝村、雙合村、雙茂村(駐雙合)、富裕村、帽山村、杏山村(駐帽山)、隆盛村、興龍村、鴨綠村、鮑家村、永順村(駐姜家街)、周家村、興起村(駐趙家街)、團山村、義民村(駐姜家街)、文光村(駐唐家爐)、平原村(駐大平川)、新建村(駐張窩棚)、西興村(駐孫家街)、永長村(駐曲家堡)、文明村、保林村(駐苗家堡)、文華村(駐潘家街)、永久村(駐楊樹河子)、久長村(駐李家街)。
  
  原杏嶺鄉(Xingling Xiang)  代碼:220581207 郵編:135004  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18313人。鄉政府駐杏嶺村。轄團山村、小城子村、杏山村、富裕村、支前村、雙合村、強勝村、杏嶺村、隆盛村、升平村、永順村、興龍村等。  由駐地得名“杏嶺”。光緒初設海會社。民國初期為杏嶺鄉,偽滿時期設杏嶺村。1945年“九三”勝利后,于1946年初建立了杏……
  原義民鄉(Yimin Xiang)  代碼:220581208 郵編:135005  位于梅河口市東南部,距市區15千米。面積66.9平方千米。人口13661人。鄉政府駐于家街。轄平原村、永長村、保林村、義民村、文華村、永久村、久長村、新建村、西興村、文光村、文明村。  由駐地義民大隊得名“義民”。光緒初期開發,歸屬海道社管轄。民國時期劃歸太平川鄉,偽滿時期改為安樂村。1947年土改后,屬杏嶺區……
  
  興華鄉(Xinghua Xiang)  代碼:220581213 郵編:135000
  位于梅河口市東北部,距市區41千米。面積114平方千米。人口1288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97人。鄉政府駐張家街。轄12個行政村:興華村(張家街)、東生村(岳家街)、連雙村(駐閆家屯)、雙木村(駐修家街)、雙鳳村(駐周燒鍋嶺)、鳳山村(駐大福祿)、衛國村(駐長安屯)、黑頂子村(駐田家街)、新星村、普安村(駐賈家屯)、金家崗村、禮讓村。
  因駐地興華大隊而得名。光緒六年開發,初設治海安社。民國時期改稱腰住所,駐地張家街甲。偽滿時期改稱雙鳳山村。1947年土改后……
  
  雙興鄉(Shuangxing Xiang)  代碼:220581210 郵編:135009
  位于梅河口東北部,距市區18千米。面積104.8平方千米。人口1482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61人。鄉政府駐雙興村雙興龍。轄12個行政村:雙興村、八家子村、積善村、靠山村(駐關家溝)、裕慶村(駐龍王廟)、中山村(駐雙廟子)、福興村(駐金家街)、慶勝村(駐初家街)、寶善村(駐吳大院)、同合村(駐汪家店)、樓山村(駐王粉坊)、德慶村(駐汪家街)。
  因駐地雙興村得名,其名稱源于民國時期,最早稱為雙龍村,后改為雙龍甲和興龍甲,取兩名之一字為雙興。清光緒四年開發,屬海升社。民國時期為灣龍溝鄉,偽滿時為興農村。1947年解放后,為興農區。1951年……
  
  灣龍鄉(Wanlong Xiang)  代碼:220581211 郵編:135008
  位于梅河口市中部,距市區29千米,面積104.8平方千米。人口24577人。鄉政府駐灣龍溝。轄農安村、共安村、三山村、灣龍村、福安村、龍河村、小榆樹村、雙山村、興安村、五奎頂村、雙安村、平興村等。
  鄉名因境內灣龍河而得名。清初為禁墾圍場,光緒初期開發,設治為海化社。民國時期改設灣龍溝鄉。偽滿時期改為灣龍福安鄉。1958年……1983年11月14日,經省政府批準,福安鄉更名為灣龍鄉。
  
  
  地圖
  
  
  
  
  歷史沿革
  
  梅河,滿語稱梅黑河 (蛇的意思),發源于東豐縣分水嶺之東麓,分西南、西北兩源,至東豐縣界的小四平街匯歸一處,東順南折至梅河臺入境,由西南隅流人大柳河,梅河水入大柳河之口,得名梅河口。
  
  清朝末年
  光緒四年(1878年)在海龍設荒務局,丈放鮮圍場荒地。光緒五年(1879年)于海龍城設置圍聲總管衙門,置總管1人,轄佐領人,左翼協領駐朝陽鎮,右翼協領駐山城鎮。光緒五年(1879年)由盛京將軍歧元奏請,添設海龍通判。
  光緒六年七月四日(1880年9月19日)旨準劃鮮圍場山城子圍等20圍設海龍撫民廳。置撫民通判,通判衙門與圍場總管同住海龍城。海龍廳共有村屯220個,分別屬于36社:海昇社(奶子山)、海平社(雙頂子)、海盛社(牛心頂)、海治社(高楊樹、亮子河)、海億社(北黑咀子)、海兆社(康大營)、海安社(八大泉眼)、海康社(朝陽鎮、野豬河)、海振社(團林子)、海興社(蛤蟆河)、海保社(蛟河)、海甲社(黃泥河)、海綏社(孤頂子)、海聚社(一統河洼)、海化社(灣龍溝)、海通社(鴨綠河)、海達社(太平川)、海恩社(蓮荷泡)、海惠社(杏嶺)、海循社(三合堡)、海良社(六八石)、海仁社(四合堡)、海義社(梅河口)、海智社(大黑咀子)、海永社(山城子)、海和社(頭八石、楊樹河)、海樂社(二龍山)、海永社(白銀河)、海強社(孤山子)、海升社(大荒溝)、海隆社(堿水河)、海恒社(六官巷)、海茂社(大樺樹)。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盛京將軍增禮花要求勘東流水圍場,安插金州愿遷之旗民。光緒二十八年六月(1902年8月),添設東平(東豐)、西豐、西安(遼源)3縣,海龍升為府,并劃年收入柳河縣均歸海龍府管轄(后于宣統元年添設輝南廳)。隸屬盛京將軍,府城海龍。海龍升府后圍場總管逐漸失去職能,故于宣統元年(1909年1月)再次奏請,于宣統二年九月(1910年10月)旨準(當時山城鎮、朝陽鎮兩佐各領未裁,各領摧甲兵仍駐原地,兵丁隨時選充地主巡警),總管裁撤以且,其所征地、房、田、糧稅等,一律轉歸海龍府征收報解。
  宣統元年(1909年),按自治規程海龍府本治劃為22鄉。即城廂、奶子山;東路一鄉雙頂子,二鄉一統河洼,三鄉朝陽鎮、野豬河;南路一鄉太平川,二鄉鴨綠河,三鄉杏嶺、三合堡;西路一鄉灣龍溝,二鄉梅河口、蓮花泡,三鄉六八石(后改為保安鎮)、堿水河子,四鄉大黑咀子、四八石、五鄉山城鎮、頭八石,六鄉大荒溝,七鄉楊樹河子,八鄉六官巷、大樺樹、亮子河,三鄉北黑咀子,四鄉康大營。不久,合并為2鎮6鄉,2鎮有朝陽鎮、山城鎮。6鄉有高楊樹、亮子河、北黑咀子、康大營為一鄉,梅河口、灣龍溝、蓮花泡為一鄉,太平川、野豬河為一鄉,六八石、堿水河子、杏嶺、三合堡為一鄉、白銀河、孤山子為一鄉,城廂(縣城)為一鄉。同年,輝南設廳,將海龍轄區海振社(團林子)、海興社(蛤螞河)、海保社(蛟河)、海甲社(大陽)、海緩社(孤頂子)、海聚社(樓上)、海遠社(南平安川)、海方社(北平安川)劃歸輝南。
  
  民國時期
  1913年,改海龍府為海龍縣,隸屬于奉天省東邊道。1929年2月,廢除道制,改奉天省為遼寧省,海龍縣承受之歸遼寧省所屬。
  
  民國二年(1913年)1月,奉民國政府臨時組織令,改海龍府為海龍縣(定為一等縣),隸屬于奉天省東邊道。原海龍府所屬東平、西豐、柳河、輝南5縣由海龍劃出。海龍縣劃4個警區,第一區海龍城東關,包括雙頂子、灣龍溝、杏嶺。第二區朝陽鎮。包括八大泉眼、高楊樹、北黑咀子。第三區六八石,包括梅河口、堿水河子、大荒溝。第四區山城子。
  民國十二年(1923年),根據奉天省實行區村制的規定,全境130個村劃為8個區。一區縣城(海龍、下同)南雙頂子,二區縣城南鴨綠河,三區縣城北牛心頂子,四區縣城東北黑咀子,五區縣城西南保安鎮(六八石),六區縣城西南三八石,七區縣城西山城鎮街,八區縣城西北小灣龍溝。
  民國十六年(1927年)行政區劃調整為10區,一區縣城,二區霍家燒鍋(雙頂子),三區八大泉眼,四區黑咀子,五區梅河口,六區六伯丹(六八石),七區下水道子,八區摟脖崗(灣龍溝),九區朝陽鎮,十區山城鎮,計120村。
  民國十五年(1926年)清原設治時,將海龍七、八區之一隅(白銀河、土口子、孤山子和六官巷)計3鄉歸劃清原縣,并明確劃分海龍、清原兩縣疆界以三間房東崗分水,即姜家街之西崗分水為界,三間房及所屬附村歸清原縣管;姜家街及所屬附村歸海龍縣管。同年,經省派人調解,將東豐毗連海龍的小龍灣溝、小柳樹河子兩鄉所屬之安善、安裕、裕慶、靠山、雙龍、大興、夾信、東安等村全部劃歸海龍縣。同時將海龍縣境堿水河子、大荒溝二鄉的偏南處(南北約七八里)和西部一統河兩岸新發堡、釣魚臺、堿水河子、砬門子、干溝子、四方頂子、五人班6個斗村劃歸柳河縣管轄。
  1930年夏季,撤銷區的建制,劃44村,直屬于縣。縣城分東關、南關、西關、北關4村,城鎮有朝陽鎮,山城鎮2村,農村有同和、大安、中山堡、興農、灣龍溝、雙頂、全峰、和睦、福增、太平、安樂、鴨綠、江源、牛心頂、東鳳舞、雙泉堡、野豬河、一座營、雙鳳山、腰駐所、二道崗、梅河、連山、寶山、新民、太安、樺樹、四合堡、明新、三合堡、杏嶺、楊樹河子、姜家街、磨盤山、頭八石、大荒溝、東山城子、二龍山38村。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海龍為淪陷區,設偽海龍縣公署,列為乙類縣,隸屬于奉天省。1932年,經呈準將興隆與楊樹河2村合并,變為43個村。1934年1月17日,根據偽政府民政部頒布的《暫行保甲法實施規則》規定,全境劃10保88甲。1934年將10保改為8區,仍屬43村,八區有縣城南雙頂子、鴨綠河,縣城北牛心頂子,縣城東北北黑咀子,縣城西南保安鎮、三八石,縣城西山城鎮、北小灣龍溝。
  1936年3月1日起實行街村制。設朝陽鎮、山城鎮、縣城(海龍)3個街,梅河、大安、同和、興農、灣龍溝、中山堡、太平、全峰、鴨綠、江源、雙頂、安樂、永濟、野豬河、牛心頂、東鳳舞、雙泉堡、雙鳳山、一座營、腰駐所、二道崗、連山、寶山、新民、長安、杏嶺、謝家營、三合堡、四合堡、樺樹、大荒溝、姜家街、頭八石、楊樹河、磨盤山、二龍山、東山城37個村。1937年梅河口村改為梅河口街。1943年將樺樹村改為中和村,頭八石村改為花園村,大荒溝村改為吉樂村。
  1943年,朝陽鎮及東鳳舞村劃歸輝南。將安樂村撤銷并入杏嶺和鴨綠村,三合堡并入謝家營,駐腰所并入雙鳳山,二道崗、牛心頂并入雙泉堡,楊樹河子、姜家街并入磨盤山村,全峰、江源并入雙頂子村,東山城子并入山城街,中山堡并入海龍街,新民村并入長安村,寶山村、四合堡并入興龍村。合并后有山城鎮、梅河口、海龍3個街。野豬河、吉樂、二龍山、太平、永濟、同合、大安、灣龍溝、興農、連山、鴨綠、杏嶺、謝家營、二道崗、一座營、雙鳳山、雙泉、磨盤、花園、雙頂子、中和、長安、興龍計23村。
  
  1945年~1953年  
  1945年東北光復建立人民政權后,屬遼北省。1947年,屬遼寧省第四行政專員公署。1948年屬遼北省,1949年屬遼東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以后,由偽縣長組織當地偽官吏和士紳成立治安維持會。10月23日,東北挺進縱隊第一支隊(東北聯軍前身)進駐海龍縣城,解散治安維持會,成立臨時縣政府。11月1日政工成立海龍縣民主政府,隸屬于遼北省。海龍縣民主政府成立后實行區村制,海龍境內劃10區。即城廂(海龍)區、梅河口中心區、山城鎮中心區、杏嶺區、太平區、(霍家燒鍋)、野豬河區、中和(白家堡)區、吉樂區、興農(雙興)區、一座營區。
  1946年5月18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海龍縣劃歸遼寧省政府領導,為直屬縣。5月24日,國民黨軍占領海龍,成立國民黨海龍縣政府,隸屬于國民黨遼北省政府。海龍縣民主政府實行戰略轉移,撤至柳河縣圣水河子區,開展游擊斗爭。梅集鐵路以東地區游擊斗爭,由中共海柳邊工作委員會領導,隸屬于遼寧省第四專員公署。6月15日,將柳河縣第八區(圣水河子)劃歸海龍縣,為海龍縣民主政府游擊根據地(1947年9月,收復海龍后劃回柳河縣)。梅集鐵路以西的游擊斗爭,12月以后由海、柳、清聯合縣領導,隸屬于遼寧省第二專員公署。
  1947年5月31日東北民主聯軍收復海龍全境,恢復海龍縣民主政府,隸屬于遼寧省第四行政專員公署(駐海龍)。1948年,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海龍縣劃歸遼北省第三專員公署(駐遼源市)管轄。1949年,遼北省撤銷以后,劃歸遼東省,并于同年5月18日劃歸通化地區行政公署管轄。
  1949年9月中旬,鎮鄉分開,梅河口、山城鎮單設,農村劃城廂(海龍)、興農、一座營、野豬河、太平、杏嶺、六八石、中和、吉樂、花園10個區。
  1951年4月撤銷花園區,其所屬地域分別劃歸吉樂、中和二區和山城鎮。
  
  1954年~1984年  
  1954年5月,首次召開海龍縣人民代表大會,依法選舉產生海龍縣第一屆人民委員會。同年8月15日,遼東省撤銷,海龍縣劃歸吉林省,仍由通化地區行政公署管轄。1956年10月26日海龍縣縣城正式由海龍鎮遷至梅河口鎮。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海龍縣人民委員會失去職能。1968年7月成立海龍縣革命委員會,代行縣政府職能。1980年改革黨政合一的體制,恢復縣人民政府。
  
  1954年10月,呈省人民政府批準將海龍縣第七區友好村十三戶劃歸柳河縣。1955年?5月31日,海龍縣人民政府發出通知,廢除以數碼順序的區名,直稱其地名。1955年9月15日,原東豐縣和平鄉和大陽鄉境內駐軍營地(即東工地和西工地)之行政區域劃歸海龍縣管轄。
  1956年3月19日,撤銷區的建制,重新組建48個鄉,即:興安、福安、同善、蓮河、三興、興農、裕慶、中心、二道崗、靖安、興華、雙睦、民安、牛心頂、馬場、小河北、雙泉、野豬河、河洼、新合、保安、興隆、城南、雙峰、雙勝、杏嶺、進化、義民、雙合、永強、六八石、建設、李爐溝、四八石、白石溝、二八石、頭八石、永勝、黑山頭、水道、金廠、小楊樹河、大楊樹河、吉樂、姜家街、磨盤、大灣、五里堡。山城、梅河口、海龍三鎮未變。柳河縣所屬項家堡子劃歸海龍縣。1957年,將海龍縣進化鄉邵大院、侯家店兩個自然屯劃歸柳河縣。
  1958年3月上旬,合并為25鄉,即:雙興、三興、蓮河、康大營、中心、興華、雙泉、牛心頂、馬場、城南、河洼、新合、杏嶺、義民、進化、李爐、六八石、建設(同心)、四八石、二八石(白家堡)、頭八石、黑山頭、五里堡、磨盤、吉樂。山城鎮、梅河口、海龍鎮仍然未變。  同年9月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實行政社合一的體制。成立鋼鐵(雙興)東豐(一座營)、冠軍(牛心頂)、勝天(新合)、英雄(杏嶺)、曙光(六八石)、中和(二八石)、上游(吉樂)、火箭(山城鎮)、梅河口、原子(海龍鎮)計11個人民公社,所屬 197個管理區。
  1960年3月1日,境內石頂子和三里村劃以東3個自然屯、野豬河村以東3個自然屯劃歸輝南縣。
  1961年4月,將11個人民公社調整為27個。即:福安、雙興、康大營、興華、一座營、雙泉、牛心頂、野豬河、河洼、義民、杏嶺、進化、李爐、曙光、四八石、水道、中和、姜家街、小楊、大灣、吉樂、城郊(駐山城鎮)、郊區(駐黑山頭)、環城(駐海龍鎮)和海龍、梅河口、山城鎮。同時改管理區為大隊,所屬大隊290個,生產小隊1509個。
  1964年3月,將城郊改稱花人民公社,環城改稱城南人民公社,郊區改稱黑山頭人民公社。
  1983年改革政社合一的農村人民公社體制,成立鄉人民政府,建立村民委員會。1983年11月14日,經省政府批準,福安鄉更名為灣龍鄉。
  1984年6月5日,省政府批準,撤銷花園鄉,設立花園朝鮮族鄉。同年11月5日,省民政廳批準,撤銷河洼鄉,設立新合鎮。至年末,全境有5個鎮、23個鄉、315個村、23個街道、92個居民委。
  
  梅河口市  
  1985年,撤銷海龍縣設梅河口市(地級)。1986年降格為縣級市,由通化市代管。
  1985年2月4日,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海龍縣,設立梅河口市(地級),以原海龍縣的行政區域為梅河口市的行政區域,并將通化地區的輝南、柳河2縣劃歸梅河口市管轄。1985年3月,根據《吉林人民政府關于調整通化地區、四平市行政管理體制的通知》精神,撤銷海龍縣,設立地級梅河口市。梅河口市設立海龍區、梅河區,以原海龍縣的行政區域為海龍區、梅河區的行政區域。梅河口市轄原通化地區的柳河縣、輝南縣。 海龍區轄海龍、山城、新合3個鎮和雙興、灣龍、牛心頂、野豬河、雙泉、康大營、一座營、興華、城南、進化、義民、四八石、吉樂、小楊、姜家街、花園、中和、水道、杏嶺、大灣20個鄉。梅河區轄新華、河南、鐵北、解放 4個街道辦事處,黑山頭、曙光、李爐、福民(1985年6月建立)4個鄉和紅梅鎮。1985年12月19日,國務院批準同意梅河口市改為縣級市,將輝南、柳河2縣劃歸通化市管轄。1986年1月,梅河口市改為縣級,轄原海龍縣行政區域。
  
  1986年7月28日,經省政府批準,政工撤銷梅河口鎮,設立新華、河南、鐵北、解放 4個街道辦事處。同年11月4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小楊鄉,設立小楊滿族朝鮮族鄉。
  1992年8月14日,經省政府批準,中和、曙光、進化、一座營4鄉改為鎮。同年10月6日,經省政府批準,水道、黑山頭、牛心頂、大灣、野豬河、康大營6鄉改為鎮。
  1993年11月23日,經省政府批準,將福民鄉、李爐鄉的業家村、常家村、和盛村、鳳城村和邱鳳村的2、3、4、6組,曙光鎮的革新村、永豐村、張家村和六八石村1組,黑山頭鎮的全勝村和團結村的1、2、7、8、10組,幸福村的1、2、5、6組,同心村的3、4、5、8、9組,灣龍鄉蓮河村的1、2、3、4、13、14、15、16組,劃入梅河口城區,城區面積擴大到80平方千米。撤銷福民鄉,設立福民街道辦事處,并將其他4個街道的轄區進行調整。實際動作中,邱鳳村、幸福村、同心村均整村劃入城區。1995年3月10日,市政府決定將團結村歸劃城區的5個組仍劃回黑山頭鎮。
  1994年12月31日,經省政府批準,鐵北、河南街道辦事處分別更名為和平、光明街道辦事處。
  1999年,梅河口市轄5個街道、14個鎮、11個鄉、2個民族鄉:新華街道、解放街道、光明街道、和平街道、福民街道、山城鎮、海龍鎮、紅梅鎮、進化鎮、新合鎮、曙光鎮、中和鎮、一座營鎮、水道鎮、野豬河鎮、康大營鎮、黑山頭鎮、牛心頂鎮、大灣鎮、李爐鄉、雙泉鄉、四八石鄉、城南鄉、義民鄉、杏嶺鄉、吉樂鄉、雙興鄉、興華鄉、姜家街鄉、灣龍鄉、小楊滿族朝鮮族鄉、花園朝鮮族鄉。
  
  2000年6月15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城南鄉、花園朝鮮族鄉,兩鄉的行政區域分別劃歸海龍鎮、山城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617674人,其中:新華街道 76444人、和平街道 49070人、光明街道 18616人、解放街道 31726人、福民街道 30425人、山城鎮 43647人、海龍鎮 43037人、紅梅鎮 51982人、新合鎮 28057人、野豬河鎮 8372人、曙光鎮 14097人、中和鎮 14196人、黑山頭鎮 12548人、水道鎮 10756人、進化鎮 12945人、一座營鎮 11597人、康大營鎮 13308人、牛心頂鎮 12008人、大灣鎮 9690人、雙泉鄉 5717人、義民鄉 12378人、杏嶺鄉 17509人、李爐鄉 9770人、四八石鄉 11797人、灣龍鄉 20228人、雙興鄉 13894人、興華鄉 11122人、小楊滿族朝鮮族鄉 9647人、姜家街鄉 4732人、吉樂鄉 8359人。 2000年末,梅河口市轄5個街道、14個鎮、10個鄉、1個民族鄉。
  2002年,梅河口市轄5個街道、14個鎮、10個鄉。總人口61.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6.1萬人。
  2003年,梅河口市轄:新華街道、解放街道、和平街道、福民街道、光明街道、山城鎮、海龍鎮、紅梅鎮、新合鎮、曙光鎮、中和鎮、進化鎮、一座營鎮、水道鎮、野豬河鎮、康大營鎮、牛心頂鎮、大灣鎮、黑山頭鎮、李爐鄉、雙泉鄉、杏嶺鄉、雙興鄉、興華鄉、姜家街鄉、吉樂鄉、小楊滿族朝鮮族鄉、灣龍鄉、義民鄉。
  梅河口市轄5個街道、14個鎮、10個鄉:新華街道、光明街道、和平街道、解放街道、福民街道、山城鎮、紅梅鎮、海龍鎮、新合鎮、曙光鎮、中和鎮、黑山頭鎮、水道鎮、進化鎮、一座營鎮、康大營鎮、牛心頂鎮、杏嶺鄉、李爐鄉、灣龍鄉、雙興鄉、興華鄉、小楊滿族朝鮮族鄉、吉樂鄉。其中,和平街道、解放街道、福民街道委托梅河口市經濟貿易開發區管理。
  
  2005年2月5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野豬河鎮、雙泉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牛心頂鎮管轄;撤銷義民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杏嶺鄉管轄。梅河口市由24個鄉鎮調整為21個,鄉鎮平均面積為100.4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為21465人。同年9月9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姜家街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小楊滿族朝鮮族鄉管轄;撤銷大灣鎮,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山城鎮管轄(享受民族鄉待遇)(10月山城鎮完成與大灣鎮的合并)。至2005年末,全市轄12個鎮、7個鄉、5個街道;共有303個行政村、27個社區居委會。
全國城市行政區劃查詢
Copyright © 2012-2025 sd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電商物流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名山县| 深圳市| 大关县| 南部县| 肥西县| 瓦房店市| 鄂伦春自治旗| 嘉善县| 阜城县| 长宁县| 宝坻区| 丰顺县| 江孜县| 岚皋县| 石泉县| 太白县| 青州市| 安义县| 宣汉县| 浦东新区| 虹口区| 天水市| 华亭县| 石台县| 哈巴河县| 沙坪坝区| 东平县| 石首市| 丹棱县| 灵石县| 石城县| 衡阳市| 上思县| 平昌县| 陆川县| 延寿县| 阿拉善右旗| 彭州市| 佳木斯市| 布拖县|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