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匯蜀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18]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蜀州北路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19]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永安路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20]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北揪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21]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唐安西路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22]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楊祠街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23]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三元街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24]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崇慶北路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25]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崇慶中路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26]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上南街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27]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蜀州南路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28]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永康東路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29]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朱氏街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30]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北郊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31]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仁里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32]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石羊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33]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毛橋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34]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三和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35]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白碾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36]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西河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37]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西橋社區居民委員會[510184100038]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唐安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03]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白云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04]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永安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06]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石埂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07]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白石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09]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王殿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10]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黑鋪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11]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高墩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17]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小羅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18]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棋盤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25]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東泉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28]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清平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29]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紅橋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31]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水陸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33]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彭廟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35]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同心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36]
- 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羅墩村村民委員會[510184100239]
長途區號:028 | 郵政編碼:611230 | |
車牌號碼:川A | 行政代碼:51018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崇州市 | 行政級別:鎮 |
" 崇陽鎮是崇州市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中心。面積37.28平方公里。轄正東街、大北街、小東街、江源路、中南街、南米市、西街、金帶街、辰居路、三元街、上南街、文化街、楊祠街、小北街、永康路、唐安西路、蜀州中路等17個街道居委會,轄北楸、白碾、三和、北郊、瓦窯、興曇、棋盤、南河、西河、西郊、梅花、高墩、小羅、新民、白石、石羊、永安、黑鋪、黃泥、石埂、白云、太和、毛橋、王殿、唐安等25個村。耕地面積23,248畝。居民90,509人,其中農業人口34,232人。鎮人民政府駐唐安路39號,東距成都市區28公里。
該鎮系四川省首批公布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自西晉永嘉六年(312年)李雄分蜀郡江源縣地置漢原郡后,一直是歷代郡州軍府縣治地。1980年10月定名為崇陽鎮。
2000年,全鎮擁有生產經營企業674家,包括建材、建筑、家具、制革、造紙、食品加工等行業。以勝通有限責任公司、亨通機械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富邦皮革有限責任公司等7家企業為代表的公司制企業,已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當年,鎮屬企業總產值達101,437.1萬元,實現利稅4,160.7萬元,招商引資10643萬元。農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豐產增收,第三產業蓬勃發展,農村人均收入達2,880元,基本達到小康水平。
全鎮城市建成區達12.8平方公里,大小街、路、巷119條,城區骨架干道四縱四橫,成溫邛高等級公路和省級懷華路交叉穿境而過,街道整齊美觀,各式樓房林立,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大、小廣場9座,星羅棋布,風景獨具。城區內還有始建于晚唐的罨畫池,紀念南宋著名大詩人的陸游祠,始建于明代的州文廟,清代一等昭勇侯楊遇春府邸──宮保府等布局典雅,景色宜人的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鎮有初級中學3所,小學13所,公立幼兒園3所,社會事業單位配套齊全。目前全鎮正為實現城市現代化、鄉鎮企業二次創業而努力,加快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