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如何驅動快遞業發展?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9-28 8:49
9月18日,菜鳥網絡在北京舉辦其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媒體活動日。菜鳥網絡行業專家和中通快遞高管等圍繞“大數據+快遞”的主題,探討大數據在快遞物流領域的應用和普及。
菜鳥成立兩年多時間里,聯合快遞企業以及物流合作伙伴推進行業大數據的普及進程。目前,菜鳥已經使用大數據實現全網包裹的分析,可以具體到一些網點和物流路徑上的數據,未來可能還會跟快遞公司推出更多大數據的產品。
數據提升生產力
菜鳥網絡數據運營部資深總監丁宏偉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快遞業的信息化和數據標準化的程度不夠高,數據發生點分散采集難,時效性也比較長,數據處理和使用相對簡單。”他認為,快遞行業正在經歷大數據的時代,有非常廉價和可得的信息技術來提升信息化,但應用的程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丁宏偉舉例介紹了“電子面單”、“菜鳥天地”和分單系統等菜鳥網絡在大數據領域的實際應用。"雙十一"是購物者、賣家的狂歡,也是物流行業很苦逼的日子,包裹量是平常的10倍。基于前端多維度的數據,我們為每一個快遞公司預測每一條線路(從城市精確到區縣)"雙十一"的包裹量,幫助快遞公司去作運力的準備。”
“數據會成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提升生產力。”阿里研究院物流行業專家粟日表示,大數據其實是回答世界是什么樣的問題,并用0和1還原物流世界,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大數據的應用,讓物流行業的全貌更好地呈現,運用我們的工具做一個最好的優化,進而減少成本。”
粟日認為,信息對稱之后用云計算優化整個物流的路徑或者是整個物流系統,整個社會分工進行重新改造。“根據全國電商物流流動情況,我們發現目前異地快遞從攬收到簽收的時效大概是56.9個小時,同城時效大概是在23個小時左右。”
效率大幅提升
在活動現場,中通快遞的工作人員演示了電子面單相對傳統單據的運轉效率。記者看到,同樣的20張快遞單,傳統單據打印需要近1分鐘的時間,而采用熱敏紙的電子面單的打印幾十秒就全部完成。
中通快遞總裁助理、市場總監鄭超表示:“電子面單打印速度是傳統面單打印速度的4~6倍,電子面單的使用提升揀貨效率、降低噪音、避免單號浪費,減少抽單環節,不用大頭筆手寫。更為重要的是,在電子面單大幅度使用基礎上,快遞企業實現了分單。”
目前快遞企業收件路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包裹先集中到分撥中心,再按照收貨地址將包裹歸類后分撥至下一網點。分揀員需要看著包裹上的地址信息,憑記憶確定包裹下一站到達哪個網點。快遞公司啟用大數據路由分單后,只需1~2秒即可完成分揀動作。“分撥中心實現了分單以后,分揀員不再是很難的技術工種,只是一個標準化作業。”鄭超認為,分單應用有利于快遞網點減少錯發,提升建包效率,節約成本;有利于發件客戶提升快件時效,優化服務質量;有利于分撥中心提升分揀效率,降低人員培訓成本。
鄭超表示,大數據的運營,幫助民營快遞補上了信息短板,為進一步實現自動化和邁出國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走出去",以后世界最大的快遞公司一定會是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