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物流助力內蒙古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10-19 8:53
全國最大的公鐵聯運現代化物流基地沙良物流園,在呼和浩特局正式投入使用,倉儲空間超4萬平方米,年貨運吞吐能力1500萬噸
10月9日,擁有超4萬平方米倉儲空間、1500萬噸年貨運吞吐能力的全國最大公鐵聯運現代化物流基地——沙良物流園,在呼和浩特鐵路局正式投入使用。
沙良物流園一經投入使用,其先進理念、優越區位、完備設施的全過程、全品類公鐵聯運物流服務,便突顯強勁的 “物流引力”:國內第二大電商企業——京東集團,在這里首次建立內蒙古獨立的倉配運營中心;服務近萬家汽配生產廠、10萬個經銷商和20萬家修理廠的諸葛修車網,在這里建立首家汽配西北集散中心;內蒙古當地最大的連鎖便利企業——利客公司,在這里建立總部配送中心……
沙良物流園是呼和浩特局緊扣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鐵路總公司加快鐵路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目標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呼和浩特局在沙良物流園建設中,改變傳統的物流園建設方式方法,突破常規,勇于創新,以節點布局、組織模式的轉變和物流配套的完善,加速鐵路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助力內蒙古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同時,沙良物流園立足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和 “呼包鄂經濟圈”的區位優勢,聯動二連浩特國際口岸,成為內蒙古面向京津冀經濟圈,輻射西北,連通蒙古國和俄羅斯的草原絲路新橋梁。
創新節點布局,形成沙良物流園獨特優勢。今年以來,呼和浩特局在持續推進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過程中,對區域內1700多家商超、家電、鋼材、生鮮、五金、機電、快消品等七大類商貿企業,200多家生產制造企業,200多個快遞電商,以及零擔專線、物流園區進行走訪調研,充分了解到,全國29個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和17個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之一的呼和浩特市,長期以來沒有較成型的物流園區,建材、商超、電器、汽配等七大制造業產品倉儲面積僅110萬平方米,全市倉儲需求缺口達50萬平方米左右……針對這一態勢,這個局適時提出在沙良建設現代化物流基地的設想。今年4月,沙良物流園一期工程開工建設。這個局把物流園規劃緊密融入全市 “兩港、三區、兩園、一帶”的城市物流布局中,借力毗鄰市區繞城高速公路、呼朔高速公路、主城區快速通道,與京包、包蘭、呼準鐵路銜接,距白塔機場15公里等便利條件,使沙良物流園形成 “毗鄰成熟公路交通體系、銜接通達鐵路網”的獨特區位優勢。
精準園區定位,賦予沙良物流園強勁動力。園區的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等環節全部按照市場需求定位布局,智能停車場、司機之家、娛樂設施、加油加氣站等輔助功能一次到位。同時,該局確定 “倉儲功能放在物流核心環節”的思路,重新定位倉儲功能,精準設計鐵路港、公路港、倉儲港、信息港組織模式,讓倉庫變成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流通中心,實現單一倉儲向物流流通的轉變,將鐵路運輸方式由 “站到站”轉變為“庫到庫”,最大限度地便捷物流運輸,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完善物流配套,保障沙良物流園流程順暢。該局引入內蒙古德美多式聯運有限公司、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等運輸企業,實現汽車與鐵路直裝直卸,形成多種交通運輸的無縫銜接,順暢物流運輸。同時,該局依托 “95306”網絡平臺,自主研發集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生產作業平臺、綜合服務平臺”功能于一體的物流信息系統,實現 “車找貨”與 “貨找車”的智能匹配,順暢線上與線下信息互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