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聯盟“定期收取擁堵費”等問題有望解決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6-5 9:52
5月9日凌晨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據一名歐盟官員稱,美國、歐洲和中國的海事監管官員將于下個月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共同討論全球規模最大的一些集裝箱運營商最近組成的聯盟是否加大了貨主所需承擔的成本,其原因則是始料未及的港口裝卸延遲。
幾大貨運聯盟的成立再加上大型貨船所能承載的集裝箱數量遠超以往,正在導致港口裝卸的速度變慢,其中包括美國西海岸地區一些十分忙碌的港口,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球監管機構的注意。
這名歐盟官員稱,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ederal Maritime Commission)、歐盟委員會和中國交通運輸部的官員將在6月18日召開會議。此前,這些監管官員于2013年12月份在華盛頓舉行了首次會議。
在當時,按貨運量計算的全球三大集裝箱運輸公司——馬士基集團下屬的丹麥馬士基航運公司(Maersk Line)、總部位于瑞士的地中海航運公司(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和法國的達飛海運集團公司(CMA CGM)——同意達成一項覆蓋全球的聯盟關系。批評人士指出,這種聯盟將給規模較小的銅業公司和貨物服務提供商帶來價格壓力。美國和歐盟的監管機構都已經批準了這個聯盟,但中國方面則作出了否決。
自那時起以來,馬士基和地中海航運已經同意組建一個規模較小的聯盟,這個的聯盟名為“2M”,而此前集裝箱運營商已經組建了其他三個聯盟。2M聯盟目前在亞歐之間的貨物運輸量中所占比例約為35%,這是全球最重要的貿易路線之一。第二大聯盟則是“Ocean Three”,其成員包括達飛海運集團、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東貨運巨頭阿拉伯聯合國家輪船公司(United Arab Shipping Co.),在歐亞貨運量中所占比例為20%。
集裝箱運輸在全球制成品運輸總量中所占比例為95%以上,目前這種運輸基本上被15家規模最大的運營商所掌控,其中主要是歐亞運營商。長期以來,建立聯盟都有助于這些運營商降低成本。但是,最近以來一系列的結盟行動及其規模還意味著,型號更大的運輸船被引入市場,其中有些運輸船的尺寸至少相當于過去多年時間里停靠在美國港口的運輸船的兩倍。
包括一些監管官員在內的批評人士曾在此前表示,這種情況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的許多港口都帶來了擁堵現象,但馬士基及其他大型貨運公司則對這種觀點表示反對。
在美國,這種擁堵現象是最為嚴重的。為此,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已經同意召集船運公司、港口運營商、內陸貨運公司和貨主就此展開討論。
最近幾個月以來,該委員會已經從美國進口商那里收到了投訴。這些投訴指出,歸屬于同一個聯盟的運輸船會同時停靠在美國西海岸地區的港口。進口商稱,船運公司經常還會向其收取擁堵費。
“有托運人告訴我們說,船運公司正在向其定期收取擁堵費。”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的委員理查德·林德斯基(Richard Lidinsky)在最近接受采訪時說道,他對某些集裝箱運營商聯盟持批評態度。“是運營商自己導致了擁堵現象,卻還希望以此贏利。這是令人無法接受的事情。”
船運公司的高管則對此作出了辯駁。“大型貨船導致了港口擁堵現象,這種說法從概念上似乎很容易讓人理解,但事實卻是大型貨船提高了效率。”馬士基航運的發言人邁克爾·斯托加德(Michael Storgaard)說道。“大型貨船能降低船運公司的成本。在我們這個競爭高度激烈的市場上,這就意味著我們能節省很多資金,而大多數節省下來的資金都被傳遞給了我們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