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發展“痛并快樂著”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12-22 9:2 編輯:方方
近日,國家郵政局發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達1195.7億元,同比增長33.2%,快遞包裹量達84.6億件,同比增長43.3%。國家郵政局預計,2015年快遞業務量將完成196億件,繼續保持40%的高增速。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僅僅8年時間,中國快遞業務量從10億件增至100億件。截至2014年11月,全國快遞累計業務量已經連續45個月同比平均增幅超過50%。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2015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表示,2014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140億件,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而就在中國快遞業飛速發展的同時,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快遞的服務水平、科技含量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異,我們從“快遞大國”變成“快遞強國”還有許多的路要走。
飛速發展
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快遞業務量同比分別增長32.1%、43.3%,是同期GDP增速的4.6倍和6.2倍,且明顯高于服務業增加值、全社會貨運量、實物網上零售額等相關指標的增幅,我國快遞業務規模正處于高速增長中。
“如果說網絡的普及成就了電商,那么電商的發展則成就了快遞業的高速發展。”國豐快遞通州永順營業部總經理李京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絡的發展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人們越來越依賴網購,而中國從來不缺少購買力,購買的東西大多需要快遞來運輸,這也間接促進了國內快遞業的發展。
上半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同城業務開始顯著增加。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同城快遞業務量、業務收入分別同比增長50.9%、52.1%,分別超出全部快遞業務量、業務收入同比增速7.6個、18.9個百分點。
李京景告訴記者,以前由于相關設施不完善、電商消費不普及等多方面原因,同城快遞業務量并不是很多。而隨著人們購物后的耐心越來越低,買家開始有意識地尋找同城賣家的店鋪去購物以方便盡快收到貨物和進行售后服務。
政策的持續推進也成為國內快遞業持續高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相關人士介紹,隨著“快遞下鄉”的逐步落實,我國快遞業網點覆蓋面積進一步擴大。由于鄉鎮實體百貨相對較為薄弱,網購成為他們最好的選擇。上半年,1600多個縣共完成快遞業務量5.7億件,占全國的比例為6.7%,雖然所占份額不大,但同比增幅達到67.6%。
李京景表示,隨著鄉鎮居民對網購的進一步認可,快遞行業在鄉鎮的業務量將進一步增加,由于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平穩,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我國快遞業正在呈現逐步向三四線城市覆蓋的趨勢,這將使快遞業務增速進一步釋放。
此外,在24日召開的例行發布會上,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金京華指出,在宏觀經濟企穩向好、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的大背景下,上半年郵政行業業務結構持續優化,郵政業服務水平穩步提升。他表示,業內企業積極發展跨境電商寄遞等國際業務,對于促進服務升級、提需促產具有重要意義。代收貨款等增值業務的發展,為用戶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務,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
國家郵政局還首次發布了季度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馮力虎表示,2015年二季度中國快遞發展指數達到418.1,比上年同期增長32.7%,說明我國快遞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特別是首次發布的快遞商務活動指數和快遞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均超過80%,顯示快遞業繼續處于較高景氣區間。
問題依舊
所謂“人無完人,事無絕對”。雖然我國快遞業保持蓬勃發展態勢,但各種弊端也是層出不窮,且大多成為頑疾,亟待解決。
中國企業網部門負責人秦鐳告訴記者,由于我國快遞行業準入門檻過低,且多數快遞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盲目擴大網點建設而忽略了崗前培訓,快遞行業整體呈現粗放式發展,以及快遞企業服務水平參次不齊,甚至同一家快遞企業網點不同服務水平也不相同。
“雖然根據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快遞百萬件有效申訴率為13.43件,同比下降3.31件,我國快遞行業服務水平和質量整體有所上升,但由于客戶出現問題大多是和相關快遞企業協商解決,所以統計數據不一定100%準確。”秦鐳告訴記者。
就目前來看,知名快遞中除了EMS、順豐兩家為直營外,其他快遞企業均可采取加盟制來經營網點,這樣做雖然在極短的時間內加大了網點覆蓋率,但留下的隱患也是致命的。
秦鐳表示,相對于直營來講,加盟網點更難以管理,人員流動性大,違法犯罪率更高。尤其是加盟網點大多擁有招聘員工的權利,為了降低成本,加盟網點一般不會真正按照執行總部規定的條件招收員工,這就可能造成員工素質難以保證。如果管理相對松散,一旦出現貨物丟失等情況,想要追回丟失的貨物是相當困難的。
此外,在攬收、運輸以及派送時的不規范也屢見不鮮。根據相關法規規定,快遞在攬收時,必須認真檢查攬收貨物是否為不允許運輸的貨品,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了節約時間,真正能做到開箱驗視的快遞員少之又少,這就給貨物在運輸途中埋下了隱患。
暴力運輸、貨物丟失、拒絕派送也成為客戶與快遞之間矛盾與爭議最多的地方。由于工作枯燥且耗費體力巨大,而相對派件所獲得的酬勞又少,快遞員工大多不喜歡派件。如果遇到需要派件過多的時候,對客戶包裹“拳腳相加”是常有的事,而快遞員監守自盜、偷竊貨物在新聞里也屢次提出。
秦鐳告訴記者,雖然目前來看這些問題并不會動搖我國快遞行業的根本,但隨著民營快遞進一步放開,外資企業蜂擁而至,如果再按照以前的服務態度和水平,被市場淘汰是必然趨勢。
對于快遞行業目前面臨的問題,李京景也表示,我國快遞行業正在為前期粗放式發展買單。雖然我國快遞企業具有本土優勢且價格低廉,但人們更愿意為好心情買單,外資快遞企業正在進入中國市場。
李京景告訴記者,我國快遞企業多而不精,為了獲得客戶,只能打價格戰,造成快遞行業利潤整體下滑。我國本土快遞企業應該逐步提高服務意識,在可控的情況下進一步完善網點建設,加快派送速度,杜絕再走以前粗放式發展的老路。
智能物流
面對當今物流需求量的不斷擴大,服務水平要求不斷提升,傳統物流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如今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時代在進步,快遞行業也應該與時俱進,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務水平。
7月4日,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未來三年以及十年的發展目標,涉及11個重點領域,涵蓋制造業、物流業、交通業等三大領域。
“利用互聯網與大數據,快遞行業將會變得更加高效、成本更低。”石家莊科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胡偉告訴記者,快遞行業成本越來越高而價格卻有所下降,除了不能避免的人工上漲等因素,卡車等運輸工具長時間空載成為成本浪費的主要原因。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調查顯示,中國卡車的空載率高達40%,車輛停車配貨的間隔時間平均長達72小時,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而利用大數據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費且方便企業對所屬車輛進行有效管控。
業內人士表示,發揮互聯網信息集聚優勢,聚合各類物流信息資源,鼓勵骨干物流企業和第三方機構搭建面向社會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整合倉儲、運輸和配送信息,開展物流全程監測、預警,提高物流安全、環保和誠信水平,統籌優化社會物流資源配置。構建互通省際、下達市縣、兼顧鄉村的物流信息互聯網絡,建立各類可開放數據的對接機制,加快完善物流信息交換開放標準體系,在更廣范圍促進物流信息充分共享與互聯互通。
物聯網、車聯網的運用不但有利于快遞企業降低成本,在多元化的運用下,對服務質量提高也有促進作用。胡偉表示,現在快遞行業缺乏統一的服務標準,客戶在受到惡劣服務后維權困難,國家相關部門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打造統一的服務平臺,并推出相關的服務標準,客戶可以通過相應客戶端查看快遞企業是否有違規,倒逼快遞企業提高自己的服務質量。
雖然用“互聯網+”的眼光來發展快遞業是未來發展趨勢,但讓人們全盤接受還需要時間來沉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被稱為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智能快遞柜遇冷。胡偉告訴記者,北京曾經在很多地方安裝過智能快遞柜,但在繁華地段每天才能收到4至5單,而其他地方則可能連續多天收不到貨,智能快遞柜功能完全喪失。當然,智能快遞柜無人問津有它特殊的原因,但也從一定層面反映出人們對傳統行業中的新事物還處于緩慢接受的狀況下。
面對洶涌而來的互聯網大潮,政府相關部門如何宣傳推廣、企業相關負責人如何跟上思維避免被市場淘汰,是相關人員需要去深刻思考的,但無論如何,快遞行業智能化將有效改變我國因高速增長的巨量快遞帶來的各種困擾,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