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謀劃發展現代物流供應鏈產業 建設“無水港”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6-4-11 9:23
河源正在謀劃發展現代物流供應鏈產業,建設“無水港”和綜合保稅區。
市委書記張文在3月31日會見深圳政企代表時表示,河源目前正在謀劃發展現代物流供應鏈產業,準備建設“無水港”和綜合保稅區。
無水港,學名“ 陸港 ”
照字面解釋,是指“無水的港口”,實際是指在內陸地區建立的具有報關、報驗、簽發提單等港口服務功能的物流中心。在無水港內設置有海關、檢驗檢疫等監督機構為客戶通關提供服務。同時,貨代、船代和船公司也在無水港內設立分支機構,以便收貨、還箱、簽發以當地為起運港或終點港的多式聯運提單。內陸的進出口商則可以在當地完成訂艙、報關、報檢等手續,將貨物交給貨代或船公司。
其實,在河源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就已經提出了河源要建“無水港”。
2014年3月,河源進出境貨運車輛檢查場正式啟用,也為“無水港”建設鋪路。報道稱,該車檢場采用智能化電子監控,車輛通關時間最長3分鐘,最短可在1分鐘內“搞掂”。5萬多平方米的停車場,可同時停放200輛貨車,日吞吐能力可達1500車次。
關于打造“無水港”的事兒,這則新聞透露了很多利好消息,請聽發布君一一為你道來:
近年來,河源緊緊抓住省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機遇,大力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河源境內鐵路長度居全省第一,有6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再加上今年贛深高鐵即將動工、三年后建成,河源已經由交通末梢變成交通樞紐。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珠三角地區土地稀缺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要,而河源有著充足的土地和發展空間。河源將為前來落戶的深圳企業提供最優質的綜合性服務,和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
看到這里,我們不難看出無水港的優勢。貨物是在無水港內“一站式”完成訂艙、報關、報驗、簽發提單等一切通關手續,相當于把海港搬到了內陸,然后通過海鐵聯運的方式將貨物運送到沿海港口,集裝箱就可以直接裝船出海。因為省掉了一系列復雜環節,大量的時間和運輸成本就節省了出來。
有人粗略算地算過一筆賬:與企業傳統的自主完成運輸、報關、檢驗、吊裝、港雜和港口操作費等相比,每標箱至少可降低300元左右,按進出口貿易1萬標箱計算,可節約費用300萬元。
對咱們來說,進口貿易費用節省意味著,同樣的錢,可以買更多的進口產品,比如你孩子的口糧——進口奶粉啦,你老婆愛吃的韓國泡菜、零食啦,等等等等。
一方面,港口需要廣闊的經濟腹地和貨源;另一方面,內陸地區的擴大對外開放也迫切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通關港口。在這兩種需求的拉動和鐵路部門的積極推動下,我國從北到南已經形成了若干個無水港群,其中包括以大連港為龍頭的東北無水港群,由天津港牽頭的北方12個省(市、區)無水港群,以及江浙沿海港口向華南與西南內陸輻射的無水港群等。
建設無水港,深圳和河源會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