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發布時間:2021-11-17 9:28
當焦慮、內卷不斷在商業社會里“翻滾”,不知從何時開始,工作、開會逐漸成為職場人的全部。然而職場并非只有文案、代碼和KPI,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將管理重點轉向為員工帶來更多成長的資源與空間、適度的信任與授權、個人價值的實現……
在此背景下,一場由互聯網大廠自發掀起的反卷大戰悄然興起,而最先、最直接做出反應的領域,便是工作制度方面的優化。從字節取消大小周、啟動1075工作制在職場社區APP脈脈上接連被曝出這一點可以看出,職場人的工作作息和生活幸福感有望迎來真正的改變。
01|“曾經卷海難為水”
11月1日,一則“字節將采用1075工作制(每天10點上班,7點下班,每周工作5天),同時員工加班需要向領導申請”的消息在脈脈職言板塊中迅速流傳開來,并在短時間內登上了各大熱搜榜的前列。
當無數互聯網職場人向字節員工投來羨慕的目光時,脈脈上又有網友稱,騰訊也將開始執行“965工作制”(每天9點上班,6點下班,每周工作5天)。加入這場工作機制調整大潮的,還有另一家大廠阿里,有消息稱,“望京阿里開始巡視,下班就關燈”。
正當互聯網人剛剛開始集體暢想下班后的美好生活之時,“按時下班真的能被執行嗎”“人在字節,都沒下班”“啥時候發的,我這是假騰訊”“規定不加班,變成了自愿加班沒工資vs加班申請不給批”等種種討論快速占領脈脈平臺,甚至有的大廠員工們陷入了“所以,我能下班了嗎?”這樣的薛定諤思維中。
實際上,從今年7月起,以快手、字節跳動、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頭部陸續宣布了“取消大小周”的決定,不難看出,減少加班甚至是限制加班,已成為每一個大廠管理新命題。對于已習慣了行走在時代浪尖近20年、信奉高付出擁有高回報的互聯網企業來說,主動擁抱“減速”無疑要邁過自我革命般的陣痛。
另一方面,對于那些身處不同層級、不同境遇的職場人,對“新機制”的情緒反饋也大有不同:有人坦言“好像沒有那么卷了……生活越來越有意思”,也有人唱衰“取消大小周后,加班費一年損失10來萬很正常”“紅利在消失……大廠都變相降薪了,行業還會遠嗎?”
作為創造和推崇“996、007”的互聯網行業,不論是企業方還是職場人,都在重新學習如何與非理性的商業文化揮手告別,并在職業增值與生活本身中尋找新的平衡。
02|“求生欲”始于職場關懷
在“從比拼加班到競賽下班”變化的背后,除了與“內卷化幾乎已抵達007的盡頭”相關之外,更重要的是,這還與國家監管部門對互聯網企業在業務開展、職場規則、員工關懷等方面愈發嚴格的限定有關。
在脈脈上一組關于“準點下班VS加班誰才是好員工”的調研中,總共超過9萬名投票者中,約90%都選擇了準點下班,可見反對無意義的加班內耗是職場人共同的呼聲。
而在更廣泛的社會層面,面對著即將到來的長期人口結構問題、不容樂觀的整體就業環境、鼓勵消費驅動循環的經濟需求等宏觀壓力,從2020年兩會伊始,抵制年齡歧視、抵制唯學歷論、抵制過度加班等眾多關于勞動者切身權益的大討論不斷釋出。
值得一提的是,8月下旬人社部、最高法連續發布兩批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在下發的通知和案例說明中,明確提出:
勞動者依法享有相應的勞動報酬和休息休假權益,遵守國家工時制度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超時加班極易引發勞動爭議,影響勞動關系和諧與社會穩定;
崇尚奮斗無可厚非,但不能成為用人單位規避法定責任的擋箭牌。謀求企業發展、塑造企業文化都必須守住不違反法律規定、不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底線;
“求生欲”驅動下,大廠曾引以為傲的“996時代”正式拉開了終結的序幕,同時也在更大的行業范圍內進一步延展。眾多加班大廠對于員工工作的要求,集體開始轉向——由此前的對工作時長的追求,慢慢轉變為向單位時間所創造的價值要結果。
1075也好、965也罷,至于最終落地方式如何,也正如脈脈網友所言的那樣,“不必要著急表達悲觀態度。先把工作時長規范起來是對的,后續如何提效、減少無用加班、簡化流程等等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如果說每一位勞動休息的權利都需要被保護,那么每一位勞動者工作的熱情同樣也值得被肯定,每一條“7點下班走人”的熄燈令與每一次“10點前絕不起身”的磨洋工并無本質區別——職場人需要的是一個公平公正,勞有所得、勞有所獲,保護勞動權益和尊重發展意愿的發展通道。
從“996、007”到“1075、965”,這或許只是轉變的一個開始,但無論怎樣,這始終都是一個好的開頭。畢竟,所謂真正的英雄,就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本質,卻依然選擇熱愛生活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