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22-2-28 12:8
正值草莓季,田峰坐在辦公室里盯著手機看得入神。原來,田峰的手機里正實時監測著草莓長勢,溫度、濕度、蟲害、光照等情況一覽無余。在手機上一鍵啟動水肥灌溉系統,現代化的草莓園里便開啟了水肥灌溉模式。
“現在種草莓交給手機了,缺什么添什么,一鍵搞定。”田峰對一旁圍觀的父親說。
田峰所在的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是全國著名的優質草莓生產基地,全縣草莓種植面積達21萬畝,也是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之一。啟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建設之后,長豐縣的草莓也有了新名字——“數字草莓”。
據長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杜勝紅介紹,該縣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數字草莓”大數據中心、草莓園區智能管理、草莓品質品牌數字管理等數字化系統,構建長豐草莓“產業布局、病蟲害識別、肥水管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銷售網絡”一張大圖,實現草莓生產溫、光、氣、土、肥、藥可視化和聯動控制。
田峰和父親兩代人之間草莓種植方式的改變,也折射出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數字化正在賦能鄉村,一批和長豐縣一樣有特色、有成效的數字鄉村建設應用場景,在安徽農村落地開花。
有“中國梨都”之稱的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也是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之一,其果園面積約占全縣耕地面積70%。和長豐縣的“數字草莓”一樣,碭山縣的梨園也有“數字果園”之稱。
立春過后,距離梨樹開花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碭山縣三聯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超綱正在通過手機查看“壹號梨園”園藝場基地的果園土壤狀況。“我在手機上種梨賣梨。”劉超綱說,通過手機智能化種梨,隨時隨地掌握梨園墑情。同時,手機上也能隨時隨地賣梨,梨的品質穩定了,價格賣的也高了。
記者注意到,碭山“數字果園”里產出的梨,都會貼上一張專屬二維碼,產品實行全過程追溯,手機掃一掃,就可以了解梨的產地、生長過程等各種信息。
碭山縣農業農村局市場信息股股長孫亞說,碭山縣將傳統梨產業數字化轉型作為國家數字鄉村試點首要目標,重點打造“數字果園”“壹號梨園”,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營”模式共建碭山酥梨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通過農業物聯網實現了生產管理、質量控制、監測預警、溯源追蹤等監管數據的互聯互通。
“數字化轉型后,我們產出的酥梨,品質得到了提升,且每年品質穩定,市場開拓非常迅速。”碭山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主任馮森說,每逢酥梨上市的季節,村民們在京東、淘寶、抖音、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以直播的方式把梨賣到了全國各地。
數字梨產業正帶領農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碭山縣建設“數字果園”,通過數字化實現碭山酥梨的品質和價格提高,大大節省了農資和人力等費用。啟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建設以來,碭山縣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4681元上漲到16288元,增幅達10.9%。
不論在長豐縣的草莓園中,還是在碭山縣的梨園里,抬頭都能看到分布的5G基站,為鄉村發射出希望的頻譜。5G等數字新技術帶動農業農村開啟了一場產業變革的新機遇,過去產業發展的堵點、難點,正在被數字技術消融。
5G+農村使得安徽這個農業大省的農業生產場景也從線下往線上遷移,手機成了農民最重要的勞動工具之一。據安徽省經信廳統計,安徽目前已建成的5G基站超5萬個,建設5G典型應用場景近300個。
數字化還為鄉村旅游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數字賦能后的鄉村旅游新業態加速匯聚成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春節期間,長豐縣楊廟鎮的馬郢社區迎來了大客流。合肥市民李希賢帶著家人和孩子來到這里度假。“起初心想隨便看看逛逛就結束了,沒想到逛了一整天。”李希賢說。
楊廟鎮馬郢社區是安徽省會合肥周邊的重要鄉村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長豐縣創建的數字鄉村示范鄉鎮。現在,游客只需要“一部手機”“一個觸摸屏”“一個碼”“一張圖”就可以一站式走遍、覽遍、玩遍馬郢。
在馬郢社區的游客服務中心內,展示著各類當地的農特色產品,每一件產品都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二維碼,掃一掃就可以看到生產的全過程。
“春節期間銷售火爆。”馬郢鄉村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王義強說,農特色產品智能生產管理實現全程安全綠色可追溯,能激發游客的消費欲望,帶動創客們的銷售,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馬郢社區村居概況、產業分布等一網全覽,村民信息入系統,實現信息服務、政務辦理、訴求渠道等網上辦、一網通辦。
在安徽,更多的馬郢社區正在成長。數字化的基層治理新模式,更打通了為群眾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社保繳費、村務公開、民生救助等一系列村級事務數據公開透明,辦理便捷高效,讓農民也享受到了“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的政務服務改革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