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往來快遞垃圾成山 綠色物流包裝亟待創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6-6-1 8:46
中國倉儲協會副會長王繼祥18日表示,如果能創新綠色物流包裝,預計一年可相對降低電商包裹垃圾超14億件。
快遞包裝帶來的壓力不可謂不大。電商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快遞包裹量的上升,而不能循環使用的包裝往往帶來“快遞垃圾”。
網絡購物盛行的現在,讓一件商品多出了三四倍的包裝物。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電商物流包裹超過了140億件,預示著“快遞時代”的正式到來。而隨著“快遞時代”到來,還有海量快遞垃圾的產生,有關專家估算,140億個快遞包裹會產生包裝垃圾280萬噸,可擺滿近20萬個足球場,使用的包裝膠帶可繞地球300圈以上。可以想象,這是多么令人震驚的數據,而且這個數據還在持續攀升中。
聯系到生活的器物,總是影響頗多。從我們普通消費者的經歷看,網絡購物,大到家電,小至衛生紙等等,快遞包裝廢棄物越來越多。而且快遞包裝往往是一次性用品,在廢棄之后很少會被回收,龐大的快遞業造成的浪費,令人憂心。
與此同時,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視,業內人士指出,快遞包裝用的膠帶一般是PVC材質,也就是聚氯乙烯,膠帶廢棄物污染非常嚴重,埋在地下不能降解,污染水土,而且膠水大多含有甲醛和苯,會傷害人的呼吸道,影響身體健康。盡管部分快遞包裝材料被送往廢品站回收利用,但是諸如塑料盒、塑料袋、包裝膠帶等沒有回收利用價值的材料,最終成為快遞垃圾,既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同時也存在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問題。
貨品包裝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一個已經形成極大規模的新興行業,在行業標準建設上存在很大的空白地帶。為了節省資源,減少浪費,避免生態環境的破壞,“綠色包裝”理應被提上議事日程。所謂“綠色包裝”,就是在快遞包裝環節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減少污染。而要實現“綠色包裝”,發展“綠色快遞”,最終離不開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這兩條途徑。
包裝物的回收再利用問題,政府、企業應該承擔更多責任。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的郵遞業早已有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分類回收十分嚴格。而可直接回收利用的快遞包裝,就像現在很多飲料公司的飲料瓶、啤酒公司的啤酒瓶一樣,回收之后簡單地整理、維護,就可以循環利用。這樣一來,不但節約了大量的包裝資源,減少了環境破壞,而且也減輕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畢竟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格,也包括了包裝材料在內。
相對之下,還有技術創新這一條路。通過包裝盒改造和回收再利用,探索快遞包裝盒的循環共用之路。這其中既包括研發新型的綠色包裝材料,也包括包裝材料的直接可回收再利用問題。因為送入廢品回收站的紙箱紙盒等物品,也只能算是間接利用,其價值已經大打折扣。
快遞包裝的行業標準,還需要深入的調研、思考,究竟怎樣包裝合理?違規者將受到那些懲處?回收利用的具體細則是什么?雖然這需要一步步形成更為細化的方案,但是綠色環保必將是快遞行業發展的大趨勢。“綠色包裝”和“綠色快遞”的實現,同樣離不開政府在政策、管理上的創新,比如出臺政策規定鼓勵綠色包裝材料的研發和使用,通過法律法規對快遞企業使用綠色包裝做出規定,通過政策杠桿,市場之手引導快遞企業主動使用“綠色包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