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發布時間:2022-6-30 10:19
□ 姚 倩
不久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應當嚴格落實跟帖評論服務管理主體責任,依法履行對注冊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建立健全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義務。
當前,跟帖評論服務已經成為各類傳播平臺的標配,也日益成為廣大網民互動交流、表達意見、輿論監督的重要方式。但毋庸諱言,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網絡時代,部分網絡平臺的評論區亂象叢生:一些網民變身“鍵盤俠”和“網絡噴子”,在評論區發表謾罵攻擊、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極端性言論,渲染不滿情緒、滋長社會戾氣;一些商家為吸引眼球,發布淫穢色情、血腥暴力、虛假廣告等違規信息;一些從事網絡黑灰產的不法公司,靠“養號控評”虛增流量,運用技術手段批量轉評贊,令人防不勝防。凡此種種亂象,擾亂了正常的信息傳播秩序,破壞了網絡生態,誤導了公眾輿論,必須依法加強治理。
早在2017年,國家網信辦就發布實施《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推動跟帖評論監管規范化,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亂象仍未有效遏制。究其原因,從跟帖用戶角度看,部分網民沒有實名認證,即使賬號被清理,也會通過各種方式改頭換面、更換馬甲冒出來,違規成本較低;從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角度講,由于審核把關成本較高,加之評論熱度高更易獲得算法推薦,導致其怠于履行管理責任;從平臺角度看,跟帖評論量大,受人力、技術所限,先審后發制度未嚴格執行……這些都使得評論區成為違法違規信息聚集的“重災區”。
此次國家網信辦擬繼續加強互聯網評論服務管理,就是針對亂象頑疾查補漏洞、增藥開方。征集意見稿在2017年施行的管理規定的基礎上,對跟帖行為的信用評估內容進行了修訂,對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責任和權限進行了明確,這意味著在防范和抵制不良信息上,用戶、信息發布者、平臺等各方責任將得以進一步壓實。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從《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互聯網用戶公共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到《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網絡法治體系不斷完備,網絡監管日益精細。依法治理跟帖評論服務是加快網絡綜合治理的重要一環,需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只有通過完善法律法規、提升技術精準打擊力度、加強網民自律等多種舉措,才能不斷壓縮違法違規信息生存空間,還網絡空間風清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