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物流的不足,看“互聯網+物流”的未來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6-26 9:53
自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中提出“互聯網+”計劃之后,一度讓這個詞占據各大搜索榜前列。互聯網的出現,已經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改變了許多行業;而“互聯網+”的提出,在某種程度而言,更有助于各行各業的發展。
隨著天貓、京東、聚美優品等電子平臺的出現,越來越多的物流公司也在快速掘起,可想而知,物流公司間的競爭也是十分激烈。面對傳統物流在服務等方面的不足,“互聯網+”的出現興許能改變這一現狀,并加快物流業的發展和擴大。
傳統物流的不足:
一、財務問題處理不夠嚴謹
許多物流公司的財務結算復雜、帳務處理煩瑣且沒有統一標準,從而導致了壞帳、亂帳、死帳時有發生,造成的后果就是公司和客戶之間、各分部之間、分部和總部之間,扯皮現象嚴重,帳目不清,結算困難等問題,總之因為沒有統一的管理和標準讓本應嚴謹處理的財務問題漏洞百出。
二、沒有統一標準不能及時管理
電商的增加,一方面帶動物流業的經濟,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對管理物流業的難度,現在很多物流公司各自為政,沒有一種有效的協調機制,從而導致溝通不及時、監控不到位、服務標準不統一和數據不能共享等后果。
三、效率低且完成質量不高
要知道,雖然物流公司的業務模式簡單,但操作流程卻很復雜。對一些規模較大的物流公司而言,貨運單據量大、種類繁多是一項耗費時間的艱巨任務。如果還使用傳統的人工處理,顯然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更多時候也力不從心。目前,很多企業仍然采用手抄單,在擁有很大的人力成本的同時,完成工作的質量并不高,且效率低下。
四、客戶管理不成型且意識不強
一個公司要想做大,客戶檔案的管理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許多物流公司通過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打拼,已形成固定的客源,但普遍沒有很好的保存和歸檔。在這個信息時代,物流公司在客戶靈活的、復雜的、多變的的需求下,也應該有及時應變、服務個性化、精細化的能力,因為這才是保持持續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五、一成不變的管理抵不過競爭的壓力
時代在變,人的需求在變,各行各業也在不斷改革創新。迫于目前的競爭壓力,物流公司也必須改革、求變,因為只有把各個環節都充分調動了起來,才容易發現運營中的薄弱環節,并及時談論方案并得以解決,才能有助于公司的發展,才不會被淘汰。
“互聯網+物流”的未來:
一、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眾所周知,物流是產品從廠商轉移到消費者的過程,傳統的物流過程比較慢,而“互聯網+物流”則是改變原有物流模式,做到貨物“不動”數據“動”,大幅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這里的數據指商家進行庫存前置,包括品類、規模、地域,以成本最低的方式提前運輸到消費地,待消費者下單后,再從最近的電商倉儲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做到“未下訂單,物流先行”,這樣既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也為賣家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二、縮小城鄉差距,形成商業流通體系
剛開始,電子平臺的商品只針對一些發達地區輸送,且到貨時間長,但隨著電商的不斷壯大,電商的物品也來到三四線城市,擴大了物流覆蓋的范圍。電子商務縮小了城鄉差距,使農村用戶在網上也可以買到與大城市居民同樣的商品、快遞送到家門口。“互聯網+物流”帶來生產、消費、物流的改變必定會構筑新的商業流通體系。
三、出現大量網商,提高就業機率
近 兩 年,全國出現了 200 多個淘寶村,19 個淘寶鎮,這也培育了大量的電商和服務商,自然就帶動了當地制造業的興起,提高周邊大量勞動力就業,形成了新的產業聚集、新型的城鎮化,也標志著依靠工業經濟下大零售、大生產為基礎的產業布局正在改變。隨著“互聯網+物流”的推廣,相信電商的隊伍遠遠不止這些,人們的就業率也會大幅度提高。
物流是一個不斷接力的過程,它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達到高效率,而“互聯網+物流”的勢頭很大,潛力也不可估量,正符合它的要求。雖然相較于傳統物流,“互聯網+物流”的優點比較突出,但還需要通過全面實踐與總結,才能做出判斷,進入“互聯網+物流”的時代,我們已經做好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