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帶是珠江“兩岸三帶”戰略關鍵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6-26 9:53
今年3月份,廣州提出了研究規劃建設珠江經濟帶、創新帶和景觀帶的工作。現在,借廣州“科交會”召開的東風,廣州正式提出打造珠江兩岸自主創新示范帶的設想,顯示出在經濟帶、創新帶、景觀帶“兩岸三帶”戰略中創新示范帶不僅先行一步,還將是沿珠江區域發展戰略的關鍵舉措。
首屆“科交會”于22日開幕。會上不僅將展示和對接1300多項科研成果,還有20項成果約20億元投資落地廣州。除了這些實在的項目展示交流之外,廣州也借機宣布了一系列科技發展目標,如今后三年廣州高新技術企業將達2500多家,R&D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7%,全市財政科技經費增加到100億元以上等等。
其實,這些數據目標早些時候已經公開過,更重要的是,作為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宣布聯合珠三角城市申報“1+7”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后續動作,明確了積極推進沿珠江兩岸打造廣州自主創新示范帶,讓廣州創新驅動發展駛上快車道的戰略決策。
但是,到底珠江兩岸自主創新示范帶包括哪些區域、發展哪些產業、形成哪些集群,卻似乎語焉不詳,更多是現狀的描述。只有一個原則性的藍圖:充分發揮廣州高新區和南沙新區創新雙核引領作用,圍繞國家“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智慧城市”等新的發展戰略部署,促進創新創業要素自由流動,支持科技型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
聯系到近來的一些政策和動態,關于沿江創新帶的區域大約有國際生物島、大學城、國際創新城、南沙新區。如果把整個廣州高新區都納入,則“珠江兩岸”就是一個較大較泛的概念,但與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可以有流域經濟的聯系和對接。
關于沿江創新帶的產業應該涉及2012年《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的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高端制造產業、時尚創意、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產業等。這六大產業2014年增加值已達1647.68億元,占GDP比重9.86%。
關于沿江創新帶的產業集群,應該包括“3+3”的發展格局,即提升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高端制造產業3個千億級新興產業群;培育突破時尚創意、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產業3個百億級新興產業群。但這次更強調了幾個平臺,一是把廣州高新區、南沙新區作為廣州創新發展的雙引擎;二是形成以國家級孵化器為龍頭、省市級孵化器為主體、涵蓋全市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網絡,形成覆蓋軟件、生物醫藥、環保、工業設計、光機電、動漫、創意等多個技術領域的專業孵化器;三是圍繞生物健康產業形成“三優一特”發展模式(生物醫藥、生物制造和健康服務業三個優勢產業集群及生物技術服務一個特色產業領域);四是著重圍繞生物醫藥、移動互聯網、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和技術優勢領域,大力開展政產學研協同創新,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形成與產業、用戶上下游互相銜接的創新集群。
其實,既然把打造珠江兩岸自主創新示范帶與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聯系起來,就應該把視野拓展開來,推動珠三角產業一體化在轉型升級中進一步融合,從而強化廣州中心城市的輻射功能,為此,探索融合機制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