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需求尚未回暖,國際貿易形勢曲折復蘇,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卻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長,成為開放型經濟的新增長點。作為制造之都、品牌之都的泉州,如何借助跨境電商更深入、更廣泛地參與國際貿易?傳統制造企業、外貿企業可以借助哪些平臺、利用哪些資源、規避哪些阻礙,以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全球貿易?在日前舉辦的2016福建(泉州)跨境電商峰會上,上述問題一一得到解答,業內專家為行業帶來許多好的建議。
公共服務平臺上線行業抱團發展
“跨境電商不僅成為晉江外貿增長的新引擎,也是眾多品牌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新藍海。”泉州出口加工區管委會主任、晉江市跨境電商專題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薛宗炎表示,以前有晉江企業將優質的內衣包裝好,每件才以1歐元的價格賣給外商,而這樣的優質內衣到歐洲市場價格躍升十倍,今后晉江企業可以通過跨境電商賺取更大的利潤。
記者獲悉,這兩年,晉江市企業參與跨境電子商務的熱情非常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通過阿里巴巴、速賣通等各類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的晉江市企業已超過1500家,在跨境電商平臺上注冊的晉江新經營主體中,中小企業和傳統外貿企業占90%以上。
制造業要轉型升級,秘訣就是抓住“微笑曲線”的兩端——研發和銷售。借助跨境電商這種新興國際貿易業態,泉州出口企業拓寬銷售渠道、創新營運模式,闖出供給側改革的一片新天地,同時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泉州市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泉州市自去年4月啟動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海關“9610”監管方式)第一單至今,已完成跨境電商零售出口額約3096萬元,居全省各試點首位,全國關區第七。跨境電商正在成為泉州市外貿增長的新引擎和品牌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新渠道。
在福建縱騰網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聰看來,跨境電商本身是傳統貿易出口的升級版,從批發貿易走向跨境零售,對整個未來世界商業格局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大膽地做個測算,如果繼續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那么,五至十年之后呢?跨境電商的增長與傳統外貿此消彼長的狀況在深圳十分明顯,泉州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這是未來的趨勢。跨境電商對傳統供應鏈的影響已經越來越深遠,甚至可以說與傳統外貿平分秋色。
有效整合跨境電商平臺、渠道、資源,并通過跨境通公共服務平臺充分發揮效用,這是傳統制造企業、貿易企業切入跨境電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在當日的峰會現場,除了正式上線屬于泉州自己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泉州跨境通之外,泉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中國郵政、阿里巴巴國際、韻達國際、家世比家居、焦點科技、雨果網、港通信息咨詢、海絲路科技、大龍網、農業銀行、匯源信息科技等12家機構、平臺、企業、媒介共同簽署泉州跨境電子商務生態合作共建協議。
“單靠線上輻射肯定沒那么快,要把跨境通這個品牌做大,就要依托線下,一個縣一個縣地落地。現在的跨境電商渠道還比較分散,比如走郵政小包的企業,要引導他們進入這個系統,讓分散的數據和企業也能進入政府正規監管系統,有效整合。”跨境通第三方運營企業港通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子興表示,一方面泉州跨境通為企業提供大數據落地及金融等各種增值服務延伸,另一方面,跨境電商生態圈合作共建的簽署,意味著跨境電商包括金融、物流、媒介等各個環節的抱團發展,通過整合資源,更好地促成資源對接、優勢互補,進而提升泉州產業走出去的能力,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
跨境B2B仍有巨大市場份額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因為其市場的開放度和體制的完善度,成為眾多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第一步戰略所在地。”焦點科技副總裁李麗潔表示,在中國出口貿易里,美國所占據的份額最高,企業可以考慮首先將最大的市場做起來,再逐步開發全球市場。同時,美國地域面積廣,消費市場容量大,消費能力強,市場接納性強,需要中國各方面的產品,因此中國跨境電商在美國十分值得期待。
李麗潔表示,隨著世界的年輕人甚至整個時代的消費行為模式正在發生巨變,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更受歡迎,線上線下的邊界越來越模糊,B2C是非常方便的,但B2B依然有巨大的市場,占據市場主流。
各種數據表明,B2C市場份額逐年上升,但是對B2B的沖擊并不大。李麗潔告訴記者,B2C消費品類大多具有輕巧易運輸的特點,但是鋼鐵、機械、汽車等大宗貨物都是通過B2B完成,這是既定事實。
“今年深圳一家主營電子通信產品的企業,他們產品類型小而輕,卻主動前來和我們溝通合作打通B端通道,這是為什么?”李麗潔表示,走C端通道銷售的收入中已被平臺拿走較大一部分,真正的電商經營者收入并不高,這也是C端轉向B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特別在C端創業已崛起的阿里、京東這樣的巨無霸級企業背景下,C端留給創業者的機會已經不多。
記者獲悉,泉州跨境電商目前仍然是以B2B為主。據悉,為了更好地助力行業發展,福建陸地港集團已經開通跨境卡車航班,搭載跨境電商B2B的業務,晉江陸地港-廣州國際中轉的卡航業務即將啟動。
事實上,不久前,阿里巴巴攜手晉江陸地港舉辦核心賣家招商會,共助泉州跨境電商B2B發展。早在去年9月,晉江陸地港便協助阿里巴巴舉辦過“互聯網+外貿跨境電商”峰會。今年5月,陸地港更是和德化云圖信息技術公司聯手成為阿里巴巴國際站全國首個跨境電商B2B供應鏈物流服務商,幫助泉州德化等陶瓷產業拓展國際市場,實現了泉州跨境電商B2B模式的創新。
作為海峽西岸最便捷的公共服務平臺,晉江陸地港匯集了國際陸港、保稅物流、國際快件、跨境電商四大功能平臺,在通關物流方面極具優勢。而阿里巴巴國際站是目前全球領先的跨境B2B電子商務平臺,服務了全世界數以千萬計的采購商和供應商。隨著二者的深入合作,將有力幫助泉州貿易企業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泉州跨境電商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嚴格來講,B2B與B2C本身是兩種網絡營銷方式,只是終端不同,他們與傳統貿易是一種互補關系,同時二者并不具有沖突,在今天,B2C更應當看作是市場的營銷策略去適應新世界的探索,基于B做一定C這是比較好的方式。
轉型跨境電商需規避三大“坑”
速賣通實力賣家周洪表示,跨境電商是一個窗口,永遠不會過時且目前還處于成長期,遠遠沒有達到飽和。但低質量產品及團隊的競爭是飽和的,畢竟賣家空間利潤小,升級產品的動力就減少了,在外國購物體系比較完善的情況下,出路比較窄。而高端的能真正改善當地生活質量的好產品及品牌,利潤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我們做了8年,逐步研究各個平臺,即使這樣也不敢說每個平臺都玩得很精細。建議中小型賣家早期布局一些比較接地氣的平臺,比如WISH、速賣通、亞馬遜等大眾化的平臺,從入門級開始逐步運營成熟、產品開發到位之外,再逐步向站外及下線多渠道轉換,慢慢滲透布局,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周洪表示,中小型賣家的出路就是專業化,要先做好一個平臺,再去布局其他渠道,因為這里的知識點太多了。
在周洪看來,選品方向、亂燒錢、團隊管理是企業轉型跨境電商的三大“坑”。例如,淘寶、天貓做得好就直接去做跨境的話,有可能會掉到“選品”這個坑里。因為在淘寶上好賣的東西,在美國不一定好賣,在俄羅斯好賣的東西,也不一定適合南美、巴西,不同的國家消費有很大的差別,同一個國家不同平臺的消費習慣也相差很大,這就需要非常專業的運營。
另外,平臺的選擇也很重要,選錯平臺、產品、國家都會導致亂燒錢,也就是說,燒錢起不到效果。其次是團隊管理,年輕人會更適合這個行業,所以團隊一定要年輕化,要接國外的地氣,如果還是傳統的那套管理方式,是行不通的。生產型企業轉型跨境電商要有長線的布局,指望挖個操盤手就想半年出成效是不可能的。而中小賣家則是要精細化運營,激發團隊的創造力。
周洪強調,剛入門的賣家,不贊成多個SKU的思路,因為SKU多了,對產品的專注程度不夠,從打造品牌及影響力的角度而言,多SKU是大忌,單線、單產品、單平臺一點點吃透,效果才能最好。而生產型的企業,要把原有生產的產品做成品牌是很難的,一定要在當地市場做到了解消費習慣、消費行為,人群的收入、年齡段等細致化的工作之后,產品在當地市場才會有競爭力,工廠要跟運營結合,把市場的第一資料及時地反饋,例如B2C和B2B的結合,通過產品的不斷改良優化,最終才能在當地市場占有優勢,直至實現多個平臺、多渠道,線上、線下聯動。此外,電視廣告在國外也有一定的人在收看,這些東西要同時去做效果才會好。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B2C的市場反應更快,從產品的升級及品牌化等方面來考慮,B2C會更顯著,但其遠比B2B要復雜得多,對于傳統企業而言B2B會更容易。
跨境電商關鍵還是看產品是否有競爭力,選品要看這個東西適合哪個國家。泉州地區的產品,俄羅斯是個比較適合的市場,不同的產品適合不同的國家,鞋服、箱包適合的國家很多,歐美、日本、印度、南美等都很適合,關鍵在于選品。(來源:晉江經濟報 文/曾小鳳 董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