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武 發布時間:2017-7-11 8:31
近一個月來,果農邢響鐘的內心如同坐了一趟過山車。
一個月前,自家果園紅通通的李子完全賣不出去;然而到昨天,李子賣得一個不剩,還不斷有人來要貨。
從滯銷到搶手,中間演繹了怎么的逆襲故事呢?
急 5000多畝紅李滯銷
“如果李子不能快點賣出去,只能白白爛掉。”邢響鐘是隨縣唐縣鎮十里村果農,全家指望著30畝李子園生活。
近年來,唐縣鎮大力發展紅李產業,今年全鎮5000多畝紅李豐收,紅通通的李子掛滿枝頭,6月上旬進入采摘高峰期。
不料,幾場大雨接踵而來,紅李滯銷,愁壞了果農。
無奈,果農們只得自行將紅李運往武漢、岳陽、安陸等地擺攤銷售。然而“貨到地頭死”,一公斤李子兩元多還賣不動,剩下的只好又拉回來,來回折騰,爛掉了不少。
紅李滯銷,當地干部緊急找到電商企業百嘉興公司。該公司從事外貿、電商多年,今年5月初入駐隨縣,致力于銷售地方優質農特產品。實地考察后,6月中旬他們簽下首批10萬公斤采購訂單。
喜 每天賣出1萬多公斤
電商救急,果農們有盼頭了!
百嘉興采購車直接開到地頭,果農們采下果子后現場交貨、收錢、裝車,“一公斤5元,比本地平均批發價要高出整整一元。”邢響鐘說。
記者在百嘉興公司倉庫看到,30多名工人將紅李分選后,每個套上網兜,裝進各式各樣有設計感的包裝盒內。“近10天,每天發貨1萬多公斤。”公司經理王珍珠說,鮮果銷售耽誤不得,他們組織充足的人員、選擇最快的發貨渠道,當天采摘當天發貨,次日網購客戶就能收到新鮮紅李。
確保隨縣業務“首戰必勝”,百嘉興公司從杭州總部抽調16人銷售團隊前來馳援。“慶幸的是,唐縣鎮紅李外觀、口感都很好,網上迅速‘走紅’,我們一共賣出了18萬公斤,大大超出預期。”公司運營總監鄧勤農說。
電商助陣,加上原有銷售渠道,唐縣鎮紅李銷售一空。“網上還不斷有人訂貨。”王珍珠說。
憂 傳統種植的“不適應癥”
雖說首戰告捷,王珍珠卻略感遺憾。
原來,唐縣鎮紅李“賣火”以后,不斷有大客戶搶著訂貨,每單都在200萬公斤以上,公司卻不敢接單。
因為種植分散,果園分布在各村,采購人員帶車下鄉,從早晨5點忙到晚上8點,最多收1萬多公斤,不能在短時間內組織足夠貨源,只能遺憾地放棄大客戶,選擇終端零售。“一款產品能在網上‘沖’出來不容易,如果規;N植的話,將大大降低運作成本,贏得更大市場與利潤。”王珍珠說。“5000多畝對于傳統種植來說,規模夠大了,但對于電商來說又太小了。”在廣水深耕農村電商多年的旗峰電子商務公司董事長程慧對此深有體會,農產品傳統銷售渠道主要面向本地及周邊農貿市場,而電商則面向全國市場,甚至范圍更廣。
程慧表示,當傳統種植遇上現代電商,市場容量、生產方式、市場理念等都會發生很大變化,需要農村市場主體及農戶盡快適應。
經過幾年探索,程慧正運用互聯網思維來指導農產品種植、銷售,與合作社共建或自建農產品基地,規;s化種植,將當地土特產品與網銷熱點結合,確定種植品種與面積,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提前開展網絡營銷,實現農戶、合作社與電商平臺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