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發布時間:2017-11-21 9:3
2017年共享經濟發展得如火如荼,共享產品更是遍地開花。盡管許多公司在經歷了行業洗牌后已經破產倒閉,但這并未影響投資者追捧“共享”概念產品的熱情。
“共享”大旗下的產品你方唱罷我登場,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就連生活中最常見的紙箱也趕上了這波熱潮。近期,各大電商、造紙企業紛紛開始在包裝箱上做文章。“共享包裝”“共享紙箱”“共享快遞盒”“箱箱共用”等新名詞頻現公眾視野,成為時下備受關注的熱點。
“共享包裝箱”趨熱
針對包裝箱價格持續攀升,采訪的多位專家對《財經》記者表示,一方面因為需求側的拉動。在電商、快遞物流行業的推動下,塑料包裝和紙質包裝的需求量不斷攀升。同時,由于包裝產業的配套性特點,宏觀經濟的波動也會對包裝行業造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2017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由2016年的6.7%上升至6.9%。“GDP是由一個個產業鏈條、各個產業積累起來的。所以,只要是整個經濟增長,每個產業增長,那它就一定帶動包裝物的持續攀升。”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趙偉對《財經》記者表示。
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供給側的轉型升級。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費者對于品質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和轉變,包裝行業正在朝著環保、安全、便捷的方向發展。
然而,目前還處在價格戰當中的快遞行業,卻對于紙箱價格的波動異常敏感。在此背景下,各大電商、物流和造紙企業都在包裝行業獨辟蹊徑,尋求新的商機。于是,“共享包裝箱”應景而生。
京東物流和菜鳥物流都推出了可循環包裝。蘇寧易購也在4月和10月分別推出了“漂流盒”和“共享快遞盒”。上海鴻潤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箱箱共用”智能物流包裝共享平臺,并完成了兩輪融資。浙江省義烏市照發包裝材料公司和江西客家彩印包裝有限責任公司也為自家的“共享紙箱”申請了專利,并逐步開始投放市場。
《財經》記者了解到,這些企業推出的各類新型包裝箱其實并不是紙箱,而是不同材質的塑料箱,且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循環型塑料流轉箱。蘇寧易購、京東物流、菜鳥物流等企業推出的“共享包裝”,屬于循環型塑料流轉箱,主要是在企業內部的物流體系中循環流轉。消費者在收取快遞時,需要打開這個塑料箱并取出箱內的商品,再將空箱還給物流配送員。按照京東物流和蘇寧易購的計劃,通過這個方式可以有效減少紙箱的使用量。
江西客家彩印包裝有限責任公司研發并申請專利的“紙箱”,可以循環使用50次。這種“紙箱”其實也是一種循環型塑料流轉箱。“我們目前還沒有跟快遞公司合作,大多數還是針對有需求的公司。我們會直接派人去對方公司回收我們的包裝箱,達到循環使用的目的。”江西客家彩印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新華對《財經》記者表示。
另一類是共享型塑料流轉箱。上海鴻潤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箱箱共用”智能包裝和浙江省義烏市照發包裝材料公司生產的“共享紙箱”,除了具備可循環使用的特點,還因為安裝了GPS導航系統,成為人們最熟悉的共享產品。不同點在于,前者針對長途運輸物流行業,而后者則針對快遞物流行業。
“箱箱共用”平臺的客服人員對《財經》記者介紹,這種共享型塑料流轉箱有三種大小規格,五年的質量保證期和一年的保修服務期。同時,該流轉箱還有GPS定位、控溫等智能系統,便于長途運輸。
浙江省義烏市照發包裝材料公司董事長朱紹山告訴《財經》記者,他們生產的“共享紙箱”其實是特殊材質的塑料箱,使用壽命長達10年。另外,破損的塑料都可以回收返廠,回爐再造。“總體來說,我們的包裝箱跟快遞公司的紙箱沒有太大區別,但我們的包裝箱外表有二維碼、GPS定位系統、危險品檢測系統。包裝箱內部還有自帶的環保填充物。”朱紹山說。寄件時消費者只需要登錄APP平臺,選擇附近的閑置空箱,快遞員則會帶著空箱上門,并取走快件。收件時消費者需要打開這種共享型塑料流轉箱,取出自己的網購商品,再將空箱歸還給快遞員。
“箱箱共享”模式
“實際上塑料包裝盒并不新鮮,以前在郵政行業里也使用過。”北京印刷學院包裝材料研究室主任劉全校教授對《財經》記者說。塑料流轉箱最大的優勢就是可循環使用,但是“快遞包裝在運輸過程中,容易磕磕碰碰受到沖擊。雖然不是材料本身出問題,但也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導致包裝盒受損。受損后的塑料箱回爐再造的過程,對材料本身的性能會有影響,所以一般回收后都是降級使用。”劉全校解釋。
塑料流轉箱是否可行,最大的爭議在于成本問題。作為產品的生產方,朱紹山認為,“就單獨的每個包裝的生產成本來講,肯定是比生產紙箱的成本高。但是我們這個包裝盒可以反復使用長達10年,按照使用次數平攤下來成本就非常低了。”
不過,不論是專注于長途物流的“箱箱共用”智能平臺,還是準備進軍快遞產業的共享塑料流轉箱。從GPS導航系統、控溫系統、安全檢測系統到APP平臺運營,每添加一個附加功能就會增加相應成本。塑料箱和紙箱都是由不同的原材料生產的,因此還要考慮到原材料的成本問題。塑料流轉箱是個趨勢,但是目前還不夠完善。趙偉從產業鏈的角度告訴《財經》記者。
黃新華對《財經》記者說,用塑料箱取代紙箱,是否真的可以起到環保作用?這還得從污染源說起。“從環保的角度來講,在廢紙和紙箱的回收再生過程中,從生產用水到廢水處理的整個系統,現在的技術已經解決了污染的問題。目前絕大部分不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廠商也都已經關閉了。紙箱的缺點是在使用的時候必須要使用膠帶來裹纏,是膠帶導致了環保上的問題。”劉全校對《財經》記者解釋。
按照國家郵政局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快遞業所使用的膠帶總長度為169.85億米,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是塑料膠帶,它的基材是廢舊塑料,價格便宜。而現有的環保膠帶是紙基膠帶,成本比塑料膠帶高。出于成本的考慮,現在的包裝幾乎都使用的是塑料膠袋,而塑料膠帶最終的去向卻是伴隨著廢舊紙箱一起進了造紙廠。
對于塑料流轉箱未來的前景,劉全校認為,從包裝本身來講,現在市場上各種材質的包裝都在使用,市場最終接受哪種,還要由市場決定。
紙價波動背后的邏輯
“箱箱共享”模式寄望替代紙箱的使用,其宏觀背景源于瓦楞紙和箱板紙價格的上漲,以及這兩種紙品的原材料廢紙價格的上漲,來自上游的價格上漲壓力不斷傳導給產業鏈的下游,導致原紙、紙板和紙箱的價格也隨著水漲船高。
有分析認為,推高近期紙箱價格的主要原因是不斷加碼的環保政策。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這一禁令帶來包裝紙箱行業原材料供給收縮的普遍預期。
同時,由于環保政策的不斷收緊,造紙企業現在面臨著“環評難辦、搬遷入園門檻高、環保設備成本高、停業整頓不斷、貸款壓力大”等問題,而那些不符合國家和地方環保標準的造紙企業也紛紛關門歇業。采訪的一些專家分析認為,造紙產業正經歷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陣痛期。
針對近期人們熱議的紙價上漲問題,趙偉告訴《財經》記者,“環保政策只是助推了價格上漲,但這不是影響今年價格的主要原因。因為禁止洋垃圾入境的環保政策是明年1月1號才開始實施,而且這個影響面也是針對混合廢紙,對主體的分類廢紙沒有影響。從整個紙箱行業來看,快遞市場的紙箱使用量其實并不大。”
趙偉認為,紙價波動的背后,還有一些人們沒有看到的因素。受環保政策影響,一部分企業為了應付檢查暫停了業務,原來的訂單只能交給其他的造紙廠去生產,所以感覺上好像需求量增大了。再加上今年勞動力成本、原材料、運輸費都在漲,也助推了紙價的上漲。另外,造紙產業具有周期性的特點,淡旺季也是紙業市場的自然規律。目前圣誕節出口該備貨的都備完了,接下來就要準備元旦春節的包裝備貨。春節一過,進入三月份,造紙業預計進入淡季。因此,紙價波動是綜合原因造成的。
造紙產業的景氣程度與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密切相關,不同的紙質產品更是滲透各行各業。從造紙產業定位上講,國家把它定義為基礎原材料產業。同時,造紙產業也屬于配套產業,部分產品還有快消品的功能。
造紙產業包含的產品繁多,不同的紙質產品對應的產業也不同。“比如,2008年牛奶產業三聚氰胺的問題。我們專供于牛奶包裝的產品,在頭兩個月就發現突然銷售量在下降,庫存在增加。我們就感覺到奶業出問題了,造紙產業是有計劃性的”趙偉說。
《中國造紙年鑒2015》顯示,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處于經濟高速增長期,紙箱板和瓦楞原紙需求增長平均在8%以上。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爆發,在GDP增長速度迅速滑落的同時,1991-1998年箱紙板及瓦楞原紙需求跌落到僅1%的水平。
一些專家認為,紙箱價格的走勢,造紙產業的相關數據,一定程度上類似“挖掘機與宏觀經濟走勢的相關性”,是判斷宏觀經濟趨勢的晴雨表。趙偉對《財經》記者表示,從造紙產業的不同角度來看,確實能發現一些跟宏觀經濟相關的規律。目前,行業發布的紙漿指數,就是用來引導原材料供應等的走勢。
今年紙價上漲導致紙箱價格飆升,同時又拉高了電商的運營成本。今年“雙11”之前,多家快遞公司都發布了漲價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