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億歐網 發布時間:2018-1-30 9:4
1月24日,由九曳供應鏈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18跨境食品供應鏈閉門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玉鳴、挪威海產局中國和香港地區總監Sigmund Bjorgo、九曳供應鏈CEO張冰、DB SCHENKER大中華華東區總經理謝偉寧、馬士基進口部總經理黃章海等嘉賓受邀出席并發表演講。
“到2025年中國將會成為挪威海產品的最大市場,不論是海產加工還是消費,中國市場是我們的未來。”挪威海產局中國和香港地區總監Sigmund Bjorgo從海產品角度闡述中國市場,2017年挪威海產出口240萬噸海產,出口額達780億元。石油天然氣、航運、海產分別是挪威前三大出口項目,挪威海產局中國和香港地區總監Sigmund Bjorgo表示非常重視海產品交易。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海鮮出口國,會進口很多海產品再加工出口,根據過去三年挪威向中國出口的海產數據顯示,2017年18萬噸海鮮,較2016年增長了26%,2018年也會有較大的增長,這對挪威來說是個好的跡象。
九曳供應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國內農產品市場規模達到了30467億元,整個生鮮電商占有率只有3%,整個農產品的份額主要呈現由商超、電商和其他渠道構成,未來可以看到生鮮電商通過冷鏈物流的優化,增長明顯。作為生鮮電商的核心,冷鏈物流發展呈現以下4點特征:
1、國外跨境企業對中國冷鏈設備以及冷鏈在互聯網發展過程缺乏理解,仍通過大宗貿易的流通方式進行主要的貿易通路,全球冷鏈的通路需要考慮國內外商業環境、國情環境和冷鏈條件等特別因素。
2、隨著國內消費者收入的提高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把控要求越來越高,相應倒逼冷鏈綜合服務質量、食品安全做提升。
3、線上購物者對產品貨源地、包裝、體驗的高要求,使得生鮮電商冷鏈不得不進行細致化的改革。
4、可視化的信息技術助力冷鏈物流,助推冷鏈行業發展和前進。
馬士基進口部總經理黃章海從海運集裝箱角度發表演講:2017年馬士基在冷凍冷藏集裝箱是480萬左右,每個箱子裝載重量在20-25噸左右。有數據統計,2017年進口到中國8.2萬個冷凍冷藏集裝箱里面,有4.6萬個是肉禽類,1.2萬個水產品,6000個水果和7000個牛奶制品,與2016年相比,水果和海鮮水產品增加了30%左右。
馬士基航運占全球市場25%左右份額,這與馬士基的冷凍冷藏集裝箱在全球的占比排名類似。馬士基航運為了避免因“缺箱”現象導致供應鏈不能正常運轉,會加大制造和投資購買冷凍冷藏集裝箱、提供先進的冷凍冷藏技術。
馬士基航運在冷凍冷藏集裝箱80周年之際,推出冷凍冷藏集裝箱運輸解決方案——RCM遠程集裝箱管理系統,將貨物以最好的狀態運到客人的手上,有效減少冷凍冷藏貨物的貨損量。除了數據化、網絡外的戰略之外,2018年1月,馬士基集團和IBM成立合資公司,用區塊鏈技術為開展全球貿易提供更高效的解決方案,解決跨境貿易需求中信息流更加透明和簡化。
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總經理張春華作為主持嘉賓,與上海農富果品董事長馬小谷、易果集團戰略管理總監楊端禎、中遠海運全球銷售副總胡媛媛、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副總鄧文靜、泛捷跨境供應鏈董事長劉波一道,就2018跨境食品供應鏈“買全球、賣全球、運全球”展開頭腦風暴。
1、產品分析:跨境生鮮食品品類擴張的選擇?
中遠海運胡媛媛:通過對過去幾年中國所開放進口的冷藏品觀察,發現幾個特征:一、與中國開放進口的國家和區域政策的流向性密切相關,最開始反映在海運貨量暴增的東南亞;二、與所運輸的貨值和貨量相關,海運時效性不如空運和鐵路,但可以大批量承運,香蕉基本通過海運進入到中國;三、冷藏、保鮮食品的豐富性由沿海城市向內陸地區遞減,隨著冷鏈物流的發展會趨于平衡。
易果集團楊端禎:易果從幾年的時間很快做到破百億的公司,供應鏈、冷鏈物流和多渠道供應商是易果集團的三大板塊。易果最早做水果,2009奶奶開始做全品類,2016年發現消費端的需求有了很大的變化,對于牛肉的要求是冷藏冰鮮,消費者愿意付出更多代價或價格;海鮮水產成長很快,水果一直有很多的機會點。
佳農集團解紅芹:佳農集團總部位于上海,業務范圍在果蔬進口、出口、國內配送三大板塊,進口產品主要有香蕉、鳳梨和火龍果,出口產品主要是大蒜和蘋果,在全國23個城市設有加工配送中心。
鄭州國際陸港鄧文靜: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在全國30多家運營商里滿載率排第一,實行雙口岸運行,冷鏈常態化、園區管理和中歐班列常態化也是運行的重點,2015年以來,鄭州國際港仔進口食品的銷售和冷鏈拓展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
泛捷供應鏈劉波:泛捷作為跨境物流公司,在海外有13個子公司,做的品類從最初的快消品慢慢轉到生鮮,劉波表示因一到生鮮旺季,快消品類的奶粉的貨柜都要讓位于生鮮,索性就快消品、生鮮、大件物品都做。生鮮產品進入中國貿易方式與奶粉、紙尿褲相比,在國家進關配額上有差距。
2、市場分析:各地區市場差異,如何“揚長避短”?
中遠海運胡媛媛:如果客戶不要求在內地清關或報檢,柜子可以通過鐵路拖車或者內河運輸方式送到內陸地區保持原柜。從中遠集運角度來講,有機會愿意實踐。
易果集團楊端禎:作為B2C電商,更多是根據客戶需求帶動整個物流的改變,問題在于電商量很小且多樣化,對整個物流來說是一個很大挑戰,希望未來政策能在稅率、匯率上給予更多優惠。
佳農集團解紅芹:農產品在進出口的過程中,一定要與國家質監局和海關打交道,“一帶一路”倡議下政策的放開提高了通關效率。
鄭州國際陸港鄧文靜:中歐班列更多受到陸路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限制,比如白俄羅斯牛羊肉受影響較少,隨著開行班列越來越多,牛羊肉在2018年會有較大突破;與其他空運和海運相比,鐵路運輸會受到更多國際政治因素影響。
泛捷供應鏈劉波:不管物流還是后面的供應鏈,都在于規模效應,內地城市與海港城市最大的區別還是交通樞紐,量不夠大的時候是否運過去,能不能持續,還得看長期的市場。
農富果品馬小谷:問題比較零散,沒有達到一定的數據量,有一定規模后可以做到這個事情。
3、政策分析:如何充分發揮綜保區集散功能的價值?
中遠海運胡媛媛:易腐產品很難停留在保稅區里,有一部分水產品和肉類可以停留在保稅區的冷庫里,以后進入到消費市場可能會有稅收方面的考慮。但其實很多水產品或肉類的在冷庫的停留并不一定是為了進入國內市場,比如很多大連保稅冷庫的生成主要用來儲藏水產品,是因為大量的捕魚船進來以后停留在這里,等待市場行情比較好的時候可以再次出口輻射到東南亞、日、韓等地區。像這種全球買全球賣的思路,由于保稅區的存在,給很多中國的企業提供了很多商機。
佳農集團解紅芹:生鮮水果對保稅區的需求不多,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有需要催熟加工、銷往日韓等地的產品才有對保稅區的需求。
鄭州國際陸港鄧文靜: 鄭州在保稅物流中心方面做的比較好,但受制于國內冷鏈資源不均衡發展影響,將海外過來的冷柜過渡到中部地區會有壓力,希望在政府的引導下,通過冷鏈平臺的建設,冷庫平臺的優化,在生鮮冷鏈發展上給到更多政策支持,多式聯運也是鄭州中歐班列一直努力的方向。
泛捷供應鏈劉波:保稅和直郵是不同的概念,保稅適合做熱銷品,難以事先預定的商品適合直郵。而生鮮大部分是國際貿易方式,與直郵沒關系,注定了保稅在生鮮食品這塊有先天優勢,重點在于國內的冷鏈包括后續的派送,從通關到保稅區,最后一公里效率需要加強。
4、服務分析:服務創新,如何打造跨境全鏈條服務?
中遠海運胡媛媛:提到商品品質的問題,一旦消費者對這個東西不滿意,整個供應鏈上各方都有責任,難點在于信息共享和追溯非常困難。傳統理念上,首先保證集裝箱的功能安全,對貨物在船上的情況做溫度記錄和考核,上岸后在港同事會把溫度記錄存檔,當有客戶對產品品質表示疑問時,存檔記錄可以作為評判依據。未來希望可以做到像馬士基同事做到的RCM,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全程的可視可控,讓最終的消費者通過二維碼能夠看到集裝箱里面的貨,為消費者提供食品安全作出的保障。
易果集團楊端禎: 未來的新零售還是需要回到供應鏈,一是優質的產品,安全有保障;二是全鏈路物流是從農場到餐桌最重要的關鍵。市場、行業、模式的變化,不能突破原有的模式,不會解決一個很好的商品送到客戶端。品牌是提供可持續的高品質產品,找出最好的物流模式,協同多方合作供應商。
鄭州國際陸港鄧文靜:鄭州國際陸港業務中歐班列的業務不是站到站,而是門到門,從國內的點送到國外124個點中任何一點可以全程控制,不用“倒柜”。全鏈條的創新服務在國家“一帶一路”大好政策帶動下、加上技術的突破,要實現海鐵聯運,理論上不是問題。
佳農集團解紅芹: 佳農只能做自己可控的比如場地和最后一公里這兩端的控制,在進口上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品牌,從準入、選果和農場的管理開始著手。在物流商商選擇重要的合作戰略合作伙伴;陸運公司選擇有先進技術設備保障,公司自有的ERP系統和所有IT系統提供技術支持。
泛捷供應鏈劉波:供應鏈上的每個環節完成訂單的交付其實就像是在玩接力賽,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批貨物就會受損;生鮮全鏈路的難點在C端,冷鏈末端配送會涉及成本核算,未來以社區為中心的中轉點會相對合適些。
無論是批發供應商、B2C電商、中歐班列鐵路運輸、還是跨境供應鏈,張春華認為:“冷鏈服務需要回到思想理念上來,想把冷鏈做好就是對食品的尊重,不管是最初一公里還是最后一公里,一個商家如果對生鮮食品足夠尊重,也可以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