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發布時間:2018-3-12 8:45
精準脫貧,物流先行。京東物流發揮供應鏈優勢,從冷鏈網絡、產地倉建設等入手,整合電商平臺、供應鏈金融等資源,帶動貧困地區農民“一站式”脫貧。
為了解決農民生鮮水果的保存、運輸和銷售問題,京東物流已經在做的產地倉項目,有效地從田間地頭解決了這一系列難題。這些建在產地的倉庫擁有冷庫、分揀、包裝等功能,將農產品收儲、加工后通過冷鏈專線運輸到消費集中的城市,確保了農產品品質、降低了損耗、提高了流通效率,解決了困擾農民的“老大難”。
除了創新“產地倉”模式,京東物流還探索“項目式”扶貧,在偏遠地區生鮮產品集中上市時,調動人力、設備、資源到產地進行集中運輸、銷售。由于農產品、生鮮水果、肉類產品對溫度、濕度等運輸要求較高,京東物流冷鏈網絡實現了優質農副產品從生產加工到擺上消費者餐桌的無縫對接,大家熟知的京東“跑步雞”、“游水鴨”項目中,京東物流的冷鏈網絡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京東物流加大投資建設倉配一體冷鏈網絡,目前已在國內核心城市布局建設先進的多溫層冷庫,配送服務覆蓋109個大中城市,實現北京、上海等50多個城市生鮮當日送達,這些與偏遠地區的扶貧項目,一道構建起生鮮產品推廣的基礎設施保障。
除了解決流通領域問題,京東物流還充分發揮供應鏈優勢,整合京東商城、京東金融等資源,給沒錢買種子的農民提供貸款,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保險,在商城解決平臺銷售問題,用物流解決農產品運輸問題……這樣的一站式扶貧實踐,讓農民從生產到銷售都沒了負擔。
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扶貧中的作用逐漸凸顯,全國政協委員劉強東在兩會上也提出發揮電商富農作用,打造扶貧“新通路”的建議。在政府對農村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漸重視和扶持引導下,通過“產地倉+冷鏈專線”模式,提升偏遠地區生鮮農產品銷售品質和效益,提高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設施的集約化建設和利用水平,保證扶貧“新通路”的持久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