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觀察 發布時間:2018-5-29 9:3
每當購物節來臨,針對快遞速度差異的比較會在聊天群組中蔓延。雖然520算不上是真正的大型電商購物節,但是商家還是不會放過促銷攬客機遇。
在520期間,觀察君分別在兩個平臺上參與了三筆消費,一家是網易嚴選、一家是天貓品牌旗艦店,兩個平臺上的快遞差異,也讓我對電商快遞模式之差異生出興趣,針對模式不同觀察君將從體驗維度進行解析,到底誰是未來?誰更優秀?或者誰在當下更取巧?
倉儲之快,快在先覺之快
不知道是我使用網易云音樂還是買暴雪游戲的緣故,網易嚴選將我視作潛在客戶,為我送上了一堆優惠券、拉攏我在平臺上購物。
作為新用戶我是全然不知其運作模式的,直到京東快遞的小哥打我電話開始,我才知道網易嚴選原來一直是靠第三方快遞公司遞送產品的,而不是我印象中唯品會等企業一樣自持物流。
經過查詢,過去網易嚴選一直與順豐合作,去年年底開始與獨立運營的京東快遞合作,從物流信息來看,網易自持倉儲就在200公里以內,出庫便由京東接手,直到送貨上門。
這種模式不斷在被各種電商企業所采用,自持物流公司更是將其納入發展賦能角色的重要戰略中,與網易這種訂單外包模式不同,很多品牌和企業甚至將自家的庫存業務都交予物流公司處理。
采取這種物流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運輸距離遠、天氣或周轉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中間流程耗時弊病,不過在一些人看來、將自家庫存交由電商平臺物流是存在商業風險的行為。
相比于順豐“航天運輸一張網”的思路,小型商家仍沒有最好選擇。
周轉之快,快在網絡之快
雖然各家電商平臺的物流公司都在試圖通過倉儲對標自營B2C業務,但是實際上很多品牌仍認為順豐是最佳選擇,在暴雪戰網開啟與優衣庫販售聯名T恤活動后,觀察君體驗了一把航空運輸之快。
從上海貨源地出發,到我收到貨物,其中占據最長時間竟然不是順風流轉時間,而是賣家發貨到順風攬件這段時間。而且兩件T恤同一個貨倉發貨,同一個旗艦店購買,并沒有合并訂單處理,而是分別打包發貨導致同一個人的兩件快遞不同時間到達。
這很明顯暴露出了弊病,外包物流和自持倉儲管理使用不夠高效合理,使得用戶體驗造成了下降,自身的運營成本也因此增多了一籌。
這點,我與亞馬遜的倉配一體體系作出過比較,認為其預測物流到達時間更準、合并訂單和選配統一打包,對于消費者更加友好。這種模式在國內阿里京東兩大平臺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借鑒,例如京東自營和天貓超市等業務。
不過順風“航天一張網”運輸體系,還有不可取代的優勢,很多消費者反映電商平臺預測送達時間不準確,會造成長達數天的延遲。有人指出,這是倉儲布局不合理、算法不精準以及陸路運輸不可預測因素多原因所致。
網絡上流出南到北XX省到XX省選XX快遞、北到南XX省到XX省選XX快遞說法,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消費者自身經驗所總結,是對各家運輸體系弊病的一個總結。
順豐航運模式,用自身優勢保留了高溢價的田地,為成為快遞業頭部玩家奠定了基礎。
倉儲VS網絡,究竟誰是未來?
在“新零售”和消費升級市場帶動下,倉配一體式快遞已經得到了質的飛躍,實現了規模促風向的變化,無論是新興增量市場還是傳統B2C市場,幾乎電商平臺都將快遞服務提升做為標配和賣點。
在2017年相關行業研究中觀察君發現,新生代消費群體正在改變網購風向,17-26歲網購群體以43.5%的體量雄踞榜首,未來2年將占比超過半數成為中堅力量。根據淘寶基于阿里大數據發布的《2017年網絡時尚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全局性的消費升級革命,新生代中產消費者正在崛起,消費者經歷滿足日常需求的樸素消費時期,泛化消費的時尚啟蒙時期,日前正在朝著第三階段的時尚升級時期邁進。
這一代人消費習慣不同于其他群體,個性與潮流是其消費的核心,從消費結構上來看,服飾、家居、美妝、母嬰和3C占比有均分之勢,這考驗著做內容孵化中小品牌的能力、為大品牌營銷新概念的能力,也考驗著平臺優化倉儲的能力。
雖然網絡型快遞仍占據80%市場份額,但是傳統型快遞公司已然意識到倉配一體是未來,倉儲式快遞正在以指數級速度覆蓋傳統快遞市場份額。
這與消費者重視服務、重視體驗、追隨潮流式消費是分不開的,例如3C爆款產品、母嬰爆款產品和家居新概念家電領域,對電商平臺來講,慢就等于扼殺消費沖動,慢就等于將機遇拱手讓人。
前不久接觸一家連鎖家電企業轉型新聞,看到的就是針對這種需求進行產業鏈改革、針對這種需求進行角色轉型,雖然快遞單拎出來看不出本質差異,但當其與電商平臺結合來看,快遞就是電商變革中的一個表象而已。
倉儲式快遞是未來,談不上比網絡式快遞更優秀,只是我們需要定義了它發展的可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