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產經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8-6-11 9:6
送餐無人機來了,外賣配送再提速。
近日,餓了么宣布已獲準開辟一批無人機即時配送航線,送餐無人機將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據了解,本次獲準飛行的無人機航線共17條,均位于上海金山工業園區內,合計覆蓋面積58平方公里,服務外賣商家100多家,這些航線最遠的飛行距離為3.5公里,最短的為1.5公里,平均2.2公里。無人機投入使用后,本地即時配送時效將從30分鐘縮短至20分鐘。
業內人士稱,無人機送餐更像是一種噱頭,而非外賣送餐的新趨勢,在應用過程中困難重重。那么,無人機送餐解決了什么?實施過程中面臨著哪些問題?提高外賣送餐效率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呢?
無人機助力外賣配送
無人機送餐,并不是用無人機代替送餐騎士,而是騎士從餐廳取餐,將餐廳打包好的外賣裝上無人機,由無人機進行空中運輸,根據測算,總距離約占配送全程的70%,無人機到達指定地點后,附近的騎手再將餐品取出,送到消費者手中,在整個過程中,消費者是看不到無人機的。
近年來,隨著工作節奏變快、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外賣送餐等配送業務應運而生,增長迅猛。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報告,2017年我國外賣市場交易額預計達2045.6億元。
外賣配送業務的增長也使得更多人進入外賣配送行業,為了完成更多訂單,送餐騎士經常飛速行駛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交通事故也接踵而來。記者梳理相關數據發現,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送餐外賣行業發生傷亡交通事故共76起,平均2.5天約1名送餐員傷亡。
對此,物來物網(北京)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牛志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惡劣天氣或復雜地形的送餐條件下,送餐無人機可以減少送餐騎士的交通事故,能盡快把外賣送到消費者手中,從這個角度來講,送餐無人機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行業專家張健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餓了么的無人機送餐從消費體驗度上來說,確實是大大增強了。第一是配送距離大大增加,消費者可以購買更遠距離的餐食,第二是配送時間由過去的一個小時縮短到最少20分鐘,減少了等待時間,盡量保持了餐食的原汁原味。因此,從提高效率、增強體驗度來說,符合新零售的特征。
諸多爭議下前行
對于中國第一批開通的無人機航線,各方存在很多爭議,認為送餐無人機發展的制約因素有很多。
對此,張健表示,首先是航線問題,低空航線是受國家管制的,某種程度上來說,航線會有飽和的時候,誰先發展誰就可以申請更多的航線。其次是政策因素,比如航空管制、禁飛區等都會影響消費體驗。第三是無人機的成本,只有降低無人機的成本才能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第四是單次送餐量的飽和度,在同等距離成本下,飽和度越高,單位成本就會越低。
那么,在這么多制約因素下,外賣無人機可行性如何?究竟是一種趨勢還是一種噱頭?
對此,張健表示,外賣送餐使用無人機從技術上來說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是否考慮了成本的問題是個疑問。因為餓了么的無人機是在一定范圍干線內運輸,從商家到A點集結地,再送到B點集散地,然后再送到消費者手中,雖然屬于流水作業,但環節較多。送餐員與無人機的人機配合、無人機的續航能力、技術與航線的匹配度、每次送餐量是否飽和,都是制約無人機送餐成本的因素。
“而國外實施無人機送貨是基于國外很多地方地廣人稀,商業區與居住區距離較遠,導致配送距離遠,加上國外發達國家的人力成本過高,發展無人機比用人工能夠降低成本。在中國,無人機的送貨成本(需要考慮無人機的購買成本及折舊)與人工送貨成本相比尚無絕對優勢。因此,從目前來看,無人機送餐更像是一種噱頭。”張健對記者直言。記者查詢招才貓、58同城和趕集網等信息平臺,發現相關送餐人員的招聘信息,無人機與其相比確實沒有成本上的優勢,用人成本更低。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高級專家莊帥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他看來,外賣送餐在無人機的應用方面并不迫切,需求量也不大。對于一線城市來說,無人機在城市飛行有限制,而全國一半以上的外賣訂單集中在生活節奏較快的北上廣,對于三四線偏遠城市來說,雖然是無人機使用的重要場所,但外賣訂單較少,所以餓了么無人機送餐的實驗價值多于應用價值,更像是阿里測試無人機在各個場景中的實驗。未來,也許阿里會使這條航線為天貓所用。
對于投入運營的送餐無人機,在使用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如何解決呢?
對此,張健認為需要注意的第一是安全性,有效避開遠離人群、高樓、高壓電線、禁飛區等地方;第二是實時關注政策影響,一個是國家要求的相關資質,另外一個是臨時管制等信息,以免增加企業成本及影響消費體驗度;第三是降低無人機的制造成本,只有成本降低了,普及率才會更高;第四降低運營成本,比如提高單次送餐量的飽和度,優化流程,提高運行效率等。
牛志文認為,目前,送餐無人機的實現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首先是完善無人機產業鏈的配套設施,無人機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充電、維修等,需要無人機產業鏈配套設施來維持無人機的運行,其次無人機應用成本較高,對商家來講,應用難以實現。
“另外,無人機配送發展過程當中,和城市的融合是對城市管理的很大挑戰,無人機需要在城市樓宇之間飛行,難免會干擾到群眾生活。所以說,無人機配送是一把雙刃劍的,雖然提升了配送的效率,但難免會給城市群眾的生活帶來影響。”牛志文補充說道。
此外,莊帥認為,其實,外賣可以采用無人車方案,因為外賣本身是在封閉的場景里,例如社區、寫字樓、購物中心都是相對封閉的辦公地點,商家跟社區、商家跟寫字樓、商家跟購物中心基本在一個樓,或是很接近的地方,所以無人機的必要性并不高,用無人車加配送站再加配送員的解決方案反而更優。
“未來,無人車可以在樓里建車道,第一,注意路線規劃和不同樓層的路線設計。第二,外賣是去中心化倉庫,為方便取貨,對車型設計要求較高。第三是政策的支持,社會的良好運行,離不開政府職能部門的管理、約束和監督。”莊帥對記者稱。
總而言之,送餐無人機的出現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也帶了一些質疑的聲音,而無人模式為外賣配送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間,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是行業內的一致追求?萍紴樯顜砹烁啾憷瑹o人機送餐也體現了外賣行業對科技的追求。目前無人機送外賣仍處于試行階段,面臨的困難還需一一解決。未來物流也許從此開啟了無人時代,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