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發布時間:2018-9-3 8:29 編輯:方方
對于針對個人用戶投遞需求的即時配送企業來講,憑借大數據描繪配送兩端的用戶畫像以實現精準配送,才是企業在跑馬圈地階段能夠站穩腳跟的關鍵。閃送取件和配送兩端的用戶均為零散的C端用戶,單量、時間、位置以及商品規格等需求呈現極為不穩定的特點。閃送聯合創始人于紅建表示,布局市場四年多的閃送已經沉淀了海量數據,借此閃送可以準確描繪取件和配送兩端的用戶畫像,最終實現精準地批量配送。
仰仗數據構建護城河
消費者對同城需求的場景越發多元,專業即時配送企業應運而生,針對個人用戶投遞需求的C2C模式更是備受消費者青睞。這類企業以采用眾包配送為主,閃送、人人快送正成為行業里標桿性企業。如今眾多傳統快遞企業以及商超宅配帶動的即時配送企業不斷爭食閃送等企業的市場,但在于紅建看來這并不能撼動閃送的地位。
“大數據就是閃送的護城河,更是閃送應對后入局者依舊能站穩腳跟的關鍵。”于紅建如此解釋閃送的核心優勢。相較于京東到家、點我達以及多點等依托實體商超進行布局的從商家到用戶的B2C模式企業來講,閃送兩端的用戶均為靈活性更強的消費者,尤其是有投遞需求的用戶無論是時間、地點還是商品品類都更加難以被“把控”。
在于紅建看來,閃送正處于跑馬圈地階段,用戶數量快速增加,不穩定性也隨之被放大,大數據則是企業破解因需求不穩定性帶來困局的關鍵。閃送已上線四年有余,不斷將取件和配送兩端的用戶數據進行沉淀,確保企業描繪的用戶畫像更加精準,最終實現快速而且精準的批量配送。
大數據促使閃送實現取件和配送高精準度的同時,還成為了降低后端履約成本的關鍵因素。但即時配送企業的規模效應與智能調度系統不斷優化升級,消費者將以更低的價格獲取便捷服務。據了解,從閃送上線到現在,取件起步價已從39元降低至16元,客單價從50元降低至30元,消費者獲取服務的成本呈現下滑趨勢。可見,大數據是即時配送企業縮短取件時間、攤薄成本的必要條件之一。
以時效攤薄成本
即時配送企業之所以能夠形成大數據優勢,與早期奠定的配送“極速”的形象密不可分。傳統快遞企業爭奪市場時,順豐不惜重金構建自有物流基礎設施,憑借速度形成了品牌核心競爭力。與順豐較為相似,使用閃送的消費者多是對價格并不敏感的中高端消費者,對便捷性和及時性需求勝過對低價格的需求,即時配送企業正是抓住這種心理順勢崛起的。
閃送為了縮短商品從取件到收件的時間,并沒有延續傳統快遞企業蜂窩狀配送網絡,而是采用網狀。于紅建表示,閃送從取件到送件用的是直接派送,不會層層中間多次“假手他人”配送快件,盡管點對點的服務提高了成本,但保證了實效性。
實際上,即時配送與傳統快遞的網絡體系存在本質性區別。分散到集中再分散是傳統快遞企業配件特點,運送能力和覆蓋面積為強項,遠程運輸更為便捷。當傳統快遞企業在即時配送領域仍采用上述方式,原本的優勢就轉變為劣勢,攬件到網點,送到分揀中心后再到網點,隨后再次分揀配送,中間環節眾多且效率低,對于習慣即時配送應當更快的消費者來講,眾多的流程自然成為掣肘因素。
于紅建解釋稱,相較于傳統快遞企業,閃送等即時配送企業做的是點對點,砍掉中轉、倉配等眾多環節,直接面對末端環節。“得同城配送者得天下。”這是于紅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反復提到的一句話。實際上,各大快遞企業和電商巨頭紛紛站隊即時配送。
跑馬圈地爭奪市場
對于已經布局市場四年有余的閃送來講,仍處于跑馬圈地階段。除了點我達、達達-京東到家以及UU跑腿等競爭對手,傳統快遞企業和電商物流也在加碼布局。順豐速運推出順豐同城急送、即刻送、夜配三種同城即時配送產品。圓通速遞以計時達切入即時配送領域,已經覆蓋華東、華北、華南、華中、西南等地區的城市。京東物流的閃電送和蘇寧物流也開始強調“冰淇淋速度”。
外賣興起初步培育了即時配送市場,商超宅配以及新零售則讓即時配送快速崛起。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這些提供即時配送的同城速遞已成為物流行業增速最快的子行業,未來五年仍將保持30%的增速,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2000億元。2017年即時配送行業用戶規模達2.93億人,同比增長26.8%;其中有44.3%的用戶使用頻率不少于每周1次,用戶黏性高。
對此,于紅建表示,閃送早期依靠口碑傳播爭奪市場,未來企業將在宣傳營銷方面進行適當投入,以擴大市場影響力。企業不斷拓展服務涉及的眾多場景,滿足消費端多元化、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