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經社 發布時間:2018-11-6 8:24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2018年(上)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預測,進口跨境電商平臺將進一步發展線下門店,更多在于如何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為消費者實現即買即用的購物體驗。
許多跨境電商利用線上的品牌勢能向線下市場滲透,再通過線下零售覆蓋和體驗提升品牌知名度,已成為一種發展方式。在我國,跨境電商進軍線下實體業務早在今年上半年就有跡可循:4月20日,天貓國際全國首家跨境線下店在西湖銀泰店開業;4月28日,網易考拉首家線下實體店在杭州大廈中央商場內開業。
這幾年,隨著網絡購物的飛速發展,我國許多實體店不得不退出市場。然而,就在一些實體店發展不景氣的當下,許多跨境電商卻反其道而行之,開始“占領貨架”,像Costco就準備在上海開設第一家實體門店。不論是中老年群體偏好實體賣場還是年輕人更愛網購,事實上,更加多元化的購物方式已經開始滲透到民眾的生活之中。從表面上看,跨境電商開實體店賺取利潤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但線上線下融合這種經營方式必然會促進企業做強做大。
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不斷推出新品,但在消費者無法進行線下體驗的情況下,即使企業有再好的新產品,消費者往往只能“看得見卻摸不著”,很難讓消費者去放心購買。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提高,跨境電商被迫布局線下市場,否則客戶會出現明顯的流失。有了實體店,讓消費者有更多線下體驗的機會,即使消費者不在實體店購物,也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對商品有更多的體驗,從而提高線上購物的熱情。
線上線下融合,才能把業務做大做強。在外資品牌通過跨境電商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后,我國境內的許多實體零售大賣場,像家樂福、大潤發等都各自開通了線上APP。跨境電商“占領貨架”,開設實體店可以促進在我國境內經營的國內外零售實體店加快轉型。如果不盡快轉型,而一味地抱著老的傳統經營模式不放,必然會走入“死胡同”。不管是什么商家,只有通過線上線下互動這樣多樣化的經營模式,可以讓消費者在購物時擁有更多的選擇和自由,網購也好,實體店也罷,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多樣化的選擇。
我國正在邁向一個以智能購物為特征的“商業4.0”時代,線上與線下、消費與制造正在加速融合,新技術正在塑造新的市場格局,零售業進行線上線下的公平競爭是必然趨勢。線下的企業必須要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要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形態。所以,更多的跨境電商“占領貨架”,也在提醒我國企業要盡快轉型,從而在任何時候都能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當然,在線上線下融合的背景下,應當規范各類市場的公平競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保障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但不管線上與線下的爭奪多么激烈,問題的重點不是誰顛覆誰,而是這個行業可能會重新洗牌,各個商家都必須做好各方面的思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