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運定價多少還是讓市場“說話”為好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8-12 8:44
據《人民網天津視窗》8月5日消息,自2015年8月1日起,我國鐵路貨運即將執行新的貨運標準價格——由平均每噸公里14.51分錢提高到15.51分錢,并以此作為基準價,允許適當上浮,上浮幅度最高不超過10%,這是中國鐵路總公司貨運組織改革實施以來的第二次貨運提價。
鐵路貨運此次價格由平均每噸公里14.51分錢提高到15.51分錢,較之前提高了1分錢,看似無關緊要、十分微小的小小變動,其實其中隱藏著巨大的含義,一方面,通過這次貨運提價,可以適應形勢科學調整鐵路貨運價格,促進利潤增收,而另一方面,則說明鐵路貨運價格具有了自由定價權,可根據實際靈活調整,進而更好地適應市場規律,有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鐵路貨運到底定多少?由誰來決定?這既是一個關系鐵路事業發展的大問題,同時也是決定市場導向和政府計劃哪個為重、哪個為主的問題。按照以往傳統,貨運一般由政府進行定價,定多少是多少,定多定少不甚重要,但這樣的做法存在一個很大的不利因素,就是政府管得太死,不利于迎合市場規律和客戶需求,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做法,使鐵路貨運諸多優勢難以發揮出來,更使得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尷尬被動局面。
作為國有大型企業,雖然擁有靈活的自主經營權,但由于受諸多限制,導致活力難以激發,放不開手腳參與市場競爭。隨著我國深化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政府逐漸由“運動員”變成了“裁判員”,把更多的自主權力交給了企業,這無疑極大地解放了企業原有的束縛,讓他們能夠如魚得水般地遨游于市場這片茫茫大海。正如鐵路貨運價格此次調整,既進行了適應形勢下的上浮,同時又允許在規定范圍內適當調整,定多少價位,多長時間調整一次,這些都由企業來根據情況具體決定,可謂是一件企業支持、市場契合、客戶期待的大事實事和好事。
就一個企業而言,能否堅強挺立于市場競爭的潮頭,能否適應市場運行規律獲得更大利益,關鍵還取決于其自身努力和良好的政策環境,以及其對待競爭的態度和舉措。從鐵路貨運定價來看,既不能定得太高太離譜,又不能定得過低不切合實際,必須始終堅持市場導向,以市場為衡量標準,以客戶接受為準則,這樣才能使企業發展的更快更好,畢竟生硬的定價,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把自己發展的路子“堵死”,把更多的利潤拱手讓給對手。
綜而言之,鐵路貨運定價到底如何去運作實施,還是由市場說了算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