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能否從《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中受益?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8-19 8:38
交通運輸部發布《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稿,雖然延長了收費年限,但若能進一步強化收費公路的管理工作,對于物流企業來說不見得全是“壞消息”.
7月21日,為加強收費公路管理,規范公路收費行為,保護收費公路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交通運輸部發布了《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稿(以下簡稱“修訂稿”),并從當日起,通過交通運輸部官網公開征求意見一個月。四通八達的收費公路對于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蓬勃發展初期,存在問題在所難免。類似此次征求意見的“修訂稿”等,相信都是為了實現規范化、制度化。
對于廣大物流企業來說,過路過橋費仍然是其沉重負擔。而公路亂收費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公路“三亂”現象仍然存在,個別地區公路亂收費情況甚至有增無減。在這樣的情況下,“修訂稿”雖然延長了收費年限,但若能進一步強化收費公路的管理工作,相信對于物流企業來說不見得全是“壞消息”。
“修訂稿”亮點
對于此次發布的“修訂稿”,引起最多關注和討論的是新增的養護收費期,“修訂稿”第十四條規定:“政府統一管理的高速公路在政府債務償清后,可按滿足基本養護、管理支出需求和保障通行效率的原則,重新核定收費標準,實行養護管理收費。”
這意味著高速公路將長期收費。對此,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王太表示,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專項稅收和一般公共財政預算無力承擔所有公路的建設、養護、管理和債務償還的資金需求,這是實際情況。高速公路按照“用路者付費”的原則,實行長期收費是合理的。
此次“修訂稿”還首次提出特許經營公路的概念。交通運輸部法制司副司長魏東介紹,特許經營采用招標投標方式選擇投資者,通過簽訂特許經營協議,明確特許經營者的公路養護管理、保證服務質量、信息公開的義務,明確合理回報、風險分擔等內容。例如,“修訂稿”中寫明,收費道口的設置和開放應符合車輛快速通行的需要,遇高速路嚴重擁堵,經營管理單位應當及時在該收費公路入口前方予以提示,合理控制進入收費公路的通行車輛數量。
同時,“修訂稿”明確規定已取消收費的公路不得再收費。“新建和改建技術等級為二級以下(含二級)的公路不得收費;國家確定的東、中部省、直轄市已經取消收費的二級公路升級改造為一級公路的,不得重新收費。”最終實現只有高速公路收費,其他公路全部回歸公共財政承擔的目標。
為了強化政府對收費公路的監管,“修訂稿”規定加強政府對收費公路資金使用、公路技術狀態和通行服務水平的監管。其第四十二條明確規定:“政府收費公路的車輛通行費收入,應當及時、足額繳入國庫,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用于養護、管理和償還收費公路政府債務,不得挪作他用。”
今后,占公路總里程97%左右的非收費公路是主體,體現的是基礎性、均等化的服務,采取的是向車輛用戶普遍征稅的方式,實現全國范圍內的通達。未來,收費公路將只有高速公路,這部分將占全路網的3%,采取直接征收車輛通行費的方式。交通運輸部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保留高速公路收費,是向公眾提供可自由選擇的高效率、高水平的通行服務。
高速公路經營虧損嚴重
在《收費公路管理條例》2004年制定之后,短短10余年時間,我國的公路事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僅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來看,2004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以3.4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到2014年底則達到11.2萬公里,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不過,這種巨大變化的同時伴隨著公路經營的連年虧損。來自交通部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收費公路虧損661億元,2014年則虧損高達1571.1億元,在目前公布的2014年度數據的29個省份中,有25個省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虧損。
此外,理解高速公路延長收費期限還應考慮到當下我國地方政府面臨的財政壓力。目前實體經濟仍舊低迷,房地產市場也還沒有完全度過調整期,地方政府失去了重要財源,財政壓力很大。據近期公布的上半年財政數據來看,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96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6%,同口徑增長4.7%,財政收入進入中低速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以高速公路收費適度沖消財政壓力也是無可厚非的。
高速公路是名副其實的現金牛,之所以出現虧損,經營不善甚至部門腐敗是重要原因。審計署多次對收費公路項目的審計顯示,很多高速公路收費公司人員超編,高速公路收取的車輛通行費相當一部分用于工資發放、高規格福利支出,以及侵吞挪用、進行利益輸送,而不是盡可能償還貸款。
提升高速公路運營管理能力,減少資金內耗和流失,關鍵在于加強對相關部門的制度約束,實現收費支出的透明化。近年來,公眾對收費公路的虧損數據及其延長收費期限的質疑聲不絕于耳,很大程度上是由相關部門的政務透明度不高導致的。就此次修改公路條例而言,更重要的是能徹底糾正管理運營中的弊病。
物流企業能否受益?
其實,相比以往的公路收費政策,本次“修訂稿”的相關規定有了明顯改進,對于亂收費的懲處更加嚴厲,免收或禁收的有關內容更加具體,對于高速公路的運營和管理有了更明確的規定。這或許可以說是對于運輸成本高企的廣大物流企業的一個利好消息。
某物流企業負責人表示,通行費占其物流成本20%左右,自2003年該公司成立以來,歷經十多年,燃油、人工、用地等成本一路上漲,不過高速公路的通行費用標準沒有變化,一直是按照2001年以來的標準收費。由于現在的客戶對時效性要求也越來越高,物流公司一般都傾向于走高速公路。不過物流公司之間競爭激烈,運價并沒有漲上來,這樣受各種成本上升造成利潤越來越薄。
運輸成本高,導致一些車輛只能利用超載來提高運輸收入,形成“超了罰、罰了超”的惡性循環。同時,公路“三亂”也并未絕跡,一些二級公路收費也依然存在。
本次“修訂稿”明確二級公路不再收費,對于超載超限也有了明確的規定,如第三十六條:“在高速公路入口處可以設立超限超載檢測設備。發現貨運車輛違法超限超載運輸的,高速公路管理經營者應當拒絕其通行,并及時報告公路管理機構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公路管理機構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予以處理。”
前不久,廣東省交通廳統一部署稱廣東省高速公路將于6月26日零時起實施按國家標準判別車型及貨車完全計重收費。廣東省當前實施貨車“車型+計重”的組合式計重收費模式,調整后,四車道高速公路基本費率為0.09元/噸/公里、六車道以上高速公路基本費率為0.12元/噸/公里,收費水平總體可降1.7%。
但對于不按規定裝載的超限超載車輛來說,完全計重收費后收費水平會有大幅提升:車貨總重超限30%—50%部分,按基本費率的4倍計收。車貨總重超限50%—80%部分,按基本費率的5倍計收。車貨總重超限80%以上部分,按基本費率的6倍計收。
相信這些舉措有助于改善“超了罰、罰了超”的惡性循環,使公路貨運重回良性發展軌道。
北京運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區域總監馮生表示:“對于高速公路延長收費,只要這些費用是公開透明地用于高速公路的維護和保養,并接受審計和監督,做好運營管理,合理地收取一定費用無可厚非。關鍵要保障高速公路的路況,畢竟貨運企業需要時效、需要道路通暢。另外,公路三亂問題必須整治和解決。”
鏈接:收費公路政策變遷過程
●1984年
1月1日,廣深高速上的中堂、江南兩大橋收費站正式收費,成為中國最早的收費站。同年,國務院第54次常務會作出“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重要決定。12月21日,中國大陸首條收費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開工。
●1988年
交通部、財政部等聯合發布《貸款修建高速登記公路和大型公路橋梁、隧道收取車輛通行費規定》,這是國家第一次明確收費公路政策的目的、收費標準、收入使用管理等。
●1993年
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后,收費公路融資渠道和手段進一步多元化,逐步形成國家投資、地方集資、社會融資、利用外資等公路建設投融資發展模式。
●199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頒布實施,對收費公路的發展和管理作出全面規定。
●2003年
交通部印發《公路收費站點清理整頓指導意見》,全國各地先后撤銷公路收費站點1200多個。
●2004年
8月,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收費公路管理條例》規定東部地區不再允許新建二級收費公路,提出不同地區不同類型收費公路最長收費年限,并首次明確提出“統貸統還”制度。
●2009年
國務院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逐步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
●2012年
滬嘉高速公路于2012年1月1日起停止收費,調整為城市快速路,并按照標準實施改造。同年7月24日出臺《重大節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