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五大物流集聚區協力發展 產業體系與國際接軌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9-7 11:21
前場鐵路作業區一期年底投產
8月26日,隨著一聲汽笛響起,中歐國際貨運班列的首趟返程班列,搭載著各種歐洲優質產品,從波蘭駛往廈門。國慶節前,這些產品就將出現在廈門市場上。
中歐、中亞國際貨運班列的開行,是近期我市物流產業發展中的一項大事。為滿足后續班列的持續運作,廈門物流、交通部門與相關企業,正在加緊前場鐵路大型貨場的建設。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目前鐵路作業區一期、公路港、鐵路口岸等平臺項目建設已進入沖刺階段,各功能性片區基本成型,計劃年底試投產。
除了鐵路,港口、航空物流也在齊頭并進,在傳統業務的基礎上,著力推進甩掛運輸、城市共同配送、冷鏈物流、快遞物流、物流金融等模式與業態創新。比如,雅瑞光學物流中心、海翼工業物流中心,形成了制造業與物流業、電商的有效融合;利用自貿試驗區政策,廈門港務物流積極進行保稅物流業務轉型升級,實現關、港、貿、電商、物流一體化運營……
打造海西物流產業樞紐城市
集合了世界前二十集裝箱港口、區域性航空樞紐、國家公路主樞紐城市、東南沿海鐵路樞紐為一身的廈門,在發展現代物流業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市物流辦、市交通運輸局介紹,目前,廈門市是全國九大物流中心城市之一,并且還是海西唯一物流節點城市、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2014年,我市實現物流產業增加值268.47億元,同比增長14.24%,占服務業比重15.34%,占GDP比重8.2%;實現產業總收入816.68億元,同比增長18.36%。2015年上半年物流產業增加值124.16億元,同比增長7.99%;產業總收入403億元,同比增長15.06%。
“在蓬勃的發展勢頭下,廈門物流業立足東南沿海、面向國際國內市場的輻射能力正在增強,發展空間也在不斷擴大,對臺物流合作也走在全國前列。”市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說。
按照發展計劃,我市預計將在2016年實現物流產業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屆時,在“國際性、樞紐型、現代化”的大物流產業格局下,我市將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物流產業樞紐城市,形成與國際接軌的現代物流業服務體系,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滿足廈門和周邊腹地及區域經濟協作發展要求。
31個在建物流項目快馬加鞭
重大支撐載體,是物流產業迅速發展的關鍵所在。現在,我市正在形成五大物流產業集聚區,包括東渡臨港、海滄臨港、前場、同安、翔安物流產業集聚區,著重不同優勢領域的物流產業發展。
海翼工業物流中心、中馬冷鏈物流園……目前,我市31個在建物流項目快馬加鞭,著力構筑起與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和東南物流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多層次和功能完善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同時,一批項目也在儲備當中,目前已生成儲備項目59個,其中在建項目31個。
“這些項目依托了海、空、陸、鐵基礎設施建設。”市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說,“比如,除了前場鐵路大型貨場和東孚編組站為代表的鐵路項目,我市還積極推進廈門新機場配套物流園區的全面規劃,積極與航空貨運大型企業銜接。”
平臺載體建設成效正在顯現。數字顯示,去年全市投產重點物流項目總營收43.11億元,利潤總額2.26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投產重點物流項目總營收24.95億元,比增15.74%;利潤總額1.12億元,比增9.91%。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培養重點示范項目、龍頭帶動項目的同時,我市還將積極實施多式聯運戰略,提高銜接水平和運營效率,使多式聯運實現“量與質”的突破;用好“一帶一路”、自貿試驗區和“美麗廈門”三大戰略優勢,加快產業融合發展;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通關環境和信息化水平,促進物流行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