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9-7-30 9:33
如何通過現有移動支付、區塊鏈等技術,突破發展瓶頸已成當下商業領域的新轉折點。近期,微信支付策劃了“88智慧Talk”,邀請多位來自各行業的“智慧大腦”,為行業未來的發展輸出智慧觀點,并為各行業帶來未來商業的啟發。
擴寬空間領域,開辟全新商業戰場
如今商業競爭異常激烈,在“狼多肉少”的市場中擴寬自有品牌陣地愈發艱難。擴寬商業領域首要完成準確定位目標人群,洞察市場走向,把握“一帶一路”新機遇。著名媒體人、時事評論者石述思認為,“未來三大市場,第一就是農村,第二就是新興的 90 后市場,第三,中國老齡化社會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目前遠遠超過了國際老年化標準。從整個商業發展移動支付的角度,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在三大人群之外,前央視主持人,現任找鋼網首席戰略官、高級副總裁郎永淳表示,在產業層面,企業服務、企業市場可能是在C端市場的下一個重要機會。“雖然 B 端相比 C 端數量少得多,但在交易的過程中,數據的沉淀和分析,整個數據的流轉等,還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建立一個非常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商業公司也需要做信用評價的平臺。”
在國家層面上,中國人民大學的法學院教授楊東進一步指出,在中國之外,移動支付工具也應該快速進軍東南亞、印度等地的“一帶一路”國家。走出中國,是我們搶占全球移動支付,以及數字經濟的一個重大歷史機遇。
借力數據撬動商業價值 引領產業新升級
隨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科技的興起和落地,各行各業也加速了與科技融合的浪潮,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業價值,產業升級的核心仍是數據以及數據的應用。
在中央財經大學的法學院教授黃震看來,大數據下的商業推薦比商家更懂消費者。 “移動支付不僅完成了現金轉移,還積累了行為數據”,黃震表示:“移動互聯網跟各種場景結合,應用到更多的產業,提供了基礎,這是支付+”。
大數據讓身份數字化,行為數據也有價值。楊東談到:“移動支付是一個數據流量入口,移動支付產生的消費,交易的數據,這個數據是最有價值的。”
大數據能重構人和商業,以及商業體之間關系,郎永淳則表示,“大數據分析,包括 AI 的篩重等等技術的演進,使我們在 C 端有了更多信用評價體系可建立,不僅僅是銀行,還有更多第三方的支付平臺的一系列的信用評價的數據可以相互的來串在一起,構建成一個更立體的數據的模型。” 而在黃震看來,移動互聯網解決了信息流動,結合區塊鏈,就能保證這些海量數據的真實,這是新型商業關系的基礎。
積極推進政策制定 應對科技高速步伐
除了要用好技術,對企業來講,還需要讀懂大環境的政策風向。作為企業主,要積極地參與軟法的制定。中央銀行前科技司司長陳靜在現場表示,國家對移動支付及其生態的發展非常支持,越來越規范化。“從移動支付,比如人民銀行,管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牌照,這方面是支持的,同時也是逐漸的規范化管理,兩年要重申一次,做的不好牌子會被吊銷。”
黃震則認為,今后,更靈活快速的“軟法”的作用可能更加凸顯。“立法部門來立的是硬法,不具備強制執行力的機構,比如說行業協會制定的規范、標準、公約、指引等軟法,也具有一定的約束力。”
構建“數字+全局+生態”思維,做好連接者角色推動商業浪潮
有了市場、服務、產品、技術和政策上的新思路,石述思認為,觀念也很重要,適合新科技趨勢發展的“三觀”應該是:數字化思維、全球化思維,以及生態思維。石述思認為,“始終不渝的努力,這是一脈相承的,叫中國精神。如果這種精神跟先進的技術、全球化的視野結合,我們將會立于不敗之地,我們要對這點有信心。”
作為連接消費者、品牌和服務商的數字化助手,微信發起了 “2019年度智慧成果展”,聯動企業商戶、服務商、小微群體、權威媒體、政府和社會服務機構、權威媒體等智慧生態的共創者,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年度智慧案例。
微信支付團隊表示,期待與更多行業合作伙伴攜手,共同搭建起一個可以讓共創成員共享、交流的平臺,助力社會、民生、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和深度轉型,把新技術、新能力、新應用實實在在地落到具體生活場景中,努力為用戶提升服務體驗,共享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