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4-4-15 11:22 來源: 中國機械網
近日,鐵道部發布的高鐵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要繼續提高列車速度。高速列車科技發展“十二五”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賈利民解讀稱,這個速度既包括試驗速度,也包括運營速度。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高速鐵路科技工作將沿四個重大技術方向展開:高速鐵路體系化安全保障技術、高速列車裝備譜系化技術、高速鐵路能力保持技術和高速鐵路可持續性技術。隨著以安全性、譜系化、智能化等為發展核心,我國軌道交通正向強國邁進。
首個智能交通發展戰略將出爐開啟近2000億元投資
即將印發的《2012-2020年智能交通發展戰略》提出的我國智能交通發展戰略目標是:要建成能夠基本適應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需求的智能交通體系、關鍵技術體系、標準體系以及產業,實現跨區域、大規模的智能交通集成應用、協同運行。國聯證券分析師郝杰指出,戰略規劃將直接驅動市場對視頻、安防、監控、收費等設備的需求。計世資訊則預測,到2020年,國內智能交通投入將在1820億元。
據統計,2011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千萬級項目數量達195項,同比增長129%;千萬級項目市場規模合計57.9億元,同比增長180%。
目前,國內從事智能交通行業的企業約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監控、高速公路收費、GPS、地理信息和系統集成環節。據郝杰介紹,投入智能交通產業的企業大體可分為設備提供商、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和平臺運營商,“智能交通的各環節均處于起步階段,由于前端設備如傳感線圈、視頻、微波等投入較少,應用較廣,所以發展較快。”
民生證券的分析師尹沿技指出,城市智能交通未來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未來三年全國城市交通智能化的水平將有顯著提高。隨著國家擴大內需投入力度的加大,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與歐洲、日本同行相比,中國高鐵及相關設備制造業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行速度最高,而且體現在低成本和建設高效率。中國高鐵建設造價只有海外同行的1/3到1/2,國內高鐵造價一般是1.5億元/公里,德國法蘭克福—科隆線約合3億元/公里,韓國2004年通車的高鐵路基部分造價為2.5億元/公里。
憑借所有這些優勢,中國高鐵不僅贏得了國內億萬旅客的心,而且令千千萬萬親眼目睹、親身體驗的海外人士驚艷折服,“像是從未來開來的”之類贊譽不絕于耳。僅近兩年就有100多個國家元首、政要和代表團考察中國高鐵,無不高度評價中國高鐵成就,更在全世界激起了高鐵建設的熱潮。我國軌道交通正向強國邁進。